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城市垃圾的分类问题一直是困扰西宁城市的一道难题。在西宁城市垃圾分类过程中,仍然出现垃圾随便投放的现象,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比较严重。"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进行垃圾分类,实现变废为宝,是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循环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习近平强调,"这既是环境问题,也是重大民生问题,发展下去必然是重大政治问题。"城市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是国家的决策,具体执行则是各个城市的职责。从提出城市垃圾分类及试点,西宁便实施城市  相似文献   

2.
杨方 《唯实》2012,(10):89-92
推动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是破解当前"垃圾围城"困境的重要环节。南京市在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中,存在设施设备配置不合理,垃圾分类与收运、处理相脱节,工作机制不健全,缺乏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法规滞后、约束缺位,宣传不力,缺乏整体社会氛围等诸多问题。借鉴国外经验,做好城市垃圾分类工作,应健全组织机构与工作机制;科学制定垃圾分类办法;完善政策法规;合理运用经济杠杆,调整垃圾收费机制;奖罚并用,激励居民实施垃圾分类,并对违规行为加强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垃圾围城"的问题伴随城市化的发展愈发凸显,推动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势在必行。以S市为例,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针对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新模式进行探索,最终整合出在政府的主导下,政府、社区、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GCES"核心任务联动模式。该模式能够根据不同阶段核心任务的具体要求,确定主要推动者和协同推动者,对于我国城市社区垃圾分类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推进过程可谓知易行难,按照国办发《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部署及生态文明和循环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各地的垃圾分类立法都到了关键节点。通过对12个城市现行立法的文本比较可以得出,各地在生活垃圾分类的责任主体、分类标准、计量收费制度和奖惩措施的规定上都有较大的差异,其背后蕴含了公民分类义务之问、社区责任主体之辩、分类标准之考、处罚限度之争的法理争论,明晰这些法理难点可以为将来的立法在效力位阶、分类标准、义务主体、规范内容和激励机制上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地区有着地脉相连、文脉相通、商脉相融的社会基础,将有可能成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统一分类的先行示范区.但合肥市在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践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制度层面上分类标准差异显著,体制机制尚需完善;二是宣传层面上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分类意识有待强化;三是行动层面上存在基础建设不足,奖惩措施不力等问题.基于此,合肥市在实现自身创新发展的同时,应当紧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健全垃圾分类体制与治理机制,积极营造绿色城市、无废城市、低碳城市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以来,杭州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文化的角度来解释"杭州经验"会发现:传统的儒家思想,浙东的地域文化和市场自发扩展的理念共同催生了杭州独特的城市文化。包容、平等、参与、和合、务实等成为杭州城市文化中的关键因子,它们在经济发展、城市治理和市民生活等领域中相互关联、分类聚合,呈现出独特的气质,成为推动杭州经济发展、城市治理和社会和谐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7.
<正>上海市长宁区在整区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初步探索出一条以党建为引领,以源头自觉分类为基础,以定时定点分类投放为特色,以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为目标要求,全过程、全区域、全覆盖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新路子,让垃圾分类"新时尚"进一步深入人心、融入日常。坚持组织引领,汇聚基层治理最大"公约数"。长宁区委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撬动基层治理的重要杠杆、提升城区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8.
8月2日,由首都文明办、市市政市容委和市老干部局联合主办的"学雷锋,垃圾减分参与月"整体活动启动仪式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举行。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老干部局局长薛菡号召全市离退休干部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工作,为建设绿色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作贡献。启动仪式上,陈日先、臧中凯、张泰等10位离退休干部向全市离退休干部发出了参与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倡议。  相似文献   

9.
正瑞士洛桑市政府雇用来自私营安保公司的6人充当垃圾巡警,其职责就是在大街小巷中搜寻发现违规扔垃圾的人。这些垃圾巡警会在傍晚和周末时出没于城市主要的大街小巷中,寻找违规的滥置垃圾者和没有按时按地扔弃的垃圾。如果在社区内发现了违规扔弃的垃圾袋,他们会通知城市清洁部门取走垃圾袋,并进行"解剖",查找相关人的蛛丝马迹。如果邻居发现不合乎垃圾分类规定丢弃的行  相似文献   

10.
谭日辉 《前线》2022,(12):65-68
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推动习惯养成。积极组织行为学将员工作为研究对象,认为激励员工发挥自身优势能够提升组织的整体绩效水平,这为推动垃圾分类主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了有益参考。基于积极组织行为学视角,推动垃圾分类习惯养成,需要强化自我效能感,倡导垃圾分类人人能行;强化社区意识,明确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强化社区动员,落实垃圾分类人人尽责,最终将垃圾分类的种子种在每个人的心里。  相似文献   

11.
国内新闻     
<正>中国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这个条例之所以引人注目,在于其标志性意义:在进行20多年倡导工作后,上海率先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通过立法,上海市明确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4种生活垃圾分类标准,旅店、餐馆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首次明确对生活垃圾全流程进行分类,确立分  相似文献   

12.
正垃圾分类智慧化让居民"愿意分""分得清",不断增强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回收意识,养成垃圾分类投放与处置的良好生活习惯。智能垃圾柜遍布小区各处,塑料瓶、旧衣物、旧书本都能分类回收,居民分类倒垃圾还可以扫码积分,兑换日用品……在贵阳市观山湖区金华园社区,"智慧垃圾分类"成为小区居民津津乐道的热点,也为大家带来有趣、环保的垃圾分类新体验。作为贵阳市首个智慧垃圾分类试点小区,金华园  相似文献   

13.
《先锋》2023,(4):53-54
垃圾该怎么扔?现在很多成都人只需要在小程序上搜索垃圾名称,就能查到正确分类,之后在家自主分装,再将环保袋投放到无人站点。稍等一会儿,就能从微信上获得垃圾的后续去向和收益信息。这一模式出自成都的科技环保企业“奥北科技”。多年来,在创始人汪剑超的带领下,“奥北科技”这一小微创新企业致力于推广无人垃圾分类模式,有着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前景。不算宽敞的办公区内,除了摆放整齐的奖牌、奖杯,最显眼的就是白底绿字的“招牌”——奥北环保回收袋“aobag”。为数不多的员工,承担着公司在成都等多个城市的垃圾分类业务。  相似文献   

14.
正垃圾分类提出多年,但受困于多种因素的限制,进展很是缓慢。之所以始终难以落实,不能一味地怪市民不配合,主要在于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很多地方在设施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往往仅限于购置一些双桶垃圾箱,再贴几个分类标签就算完事。钱是投了不少,但宣传工作没跟上,无论是垃圾分类的好处还是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区分,都没有跟市民说清楚,即便市民扔垃圾时想分而投之,却茫然不知所措,再好的分类垃圾箱恐怕都会沦为摆设。而且,环卫工人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公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生活垃圾也随之而增加,而政府也一直致力于对垃圾的处理手段的提升。但在经过十多年的试点操作后,取得的成效十分有限。现代治理实践与理论表明,在政府治理的手段上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政令式、全包全揽式地,容易造成行政"失灵"。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可以尝试由政府引导,建立调动社会公众的力量协同参与垃圾分类的机制,政府应该以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育社会组织、搭建社会参与平台等方面做探索,为如何走出"垃圾围城"的困境,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提供启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研发现,杭州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试点工作获得市民好评,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很高,但参与分类的态度与行为不一致。在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居民的感知障碍、经济刺激和制度约束是排在前三位的。因此,有必要通过环境承诺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立法和以收费、付费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刺激政策等措施对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7.
正6月13日上午,家住贵安新区马场镇平寨社区的韩秀艺打开自家小卖部的门,拿起扫帚打扫内外卫生,将垃圾仔细分类后投进门口的两个垃圾桶里。"刚开始还是嫌麻烦,时间长了就习惯了,现在家里都常备两个垃圾桶。"将可回收的垃圾分类堆放、别类变卖,将厨房的剩菜剩饭与其他垃圾干湿分开,韩秀艺分类处理垃圾的习惯已保持两年。  相似文献   

18.
<正>政策链条的系统化垃圾减量是项系统性工程,单个政策无法形成集成效应,必须强调多策并举、前后衔接、协同推进。垃圾减量的基本思路是在物品与垃圾相互转化的各个环节施加干预,在北欧采用的是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和焚烧转化三策并举的做法,目的是实现回收极大化、废弃极小化、资源循环化。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相辅相成。自20世纪90年代起,北欧国家普遍通过立法形式实施垃圾强制分类。北欧国家垃圾分类的基本  相似文献   

19.
马啸  马佳磊  严洁 《新视野》2023,(3):121-128
公民是否主动遵守公共政策对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如何以较小代价获得公民在日常社会治理政策领域的政策遵从?从激励与压力两个维度出发,可将公民遵守日常社会政策的行为划分为“不服从”“价值认同服从”“强制性服从”与“社会规范性服从”四种类型。在城市垃圾分类新规实施后,对北京市城镇居民履行垃圾分类义务的问卷调查发现:价值认同与社会规范是实现公民政策服从的关键因素,并且二者发挥了同样重要的影响。相比之下,因当前法规惩戒性有限,强制性服从尚未成为影响公民履行垃圾分类义务的关键因素。本文的发现对在社会治理领域运用“助推型”政策干预策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曦 《唯实》2023,(10):76-79
城镇污水垃圾治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对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保障人民健康安全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镇污水垃圾治理工作,统筹部署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打好碧水保卫战、黑臭水体整治攻坚战等标志性战役,并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城乡建设领域污水垃圾治理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城镇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既包括对直接排放的污水、垃圾进行处理,也包括对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渗滤液、焚烧飞灰等进行处置,还涉及污水管网、垃圾收运等体系建设。江苏位于长江中下游,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城镇化率高,城镇生活污水垃圾排放量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