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厦门作为祖国大陆对台交流的主要窗口,近年来发挥对台的区位和文化优势,积极开展对台经贸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外经贸部的大力支持下,厦门已连续举办了3届时台出口商品交易会,在沟通两岸工商界的往来,扩大对台出口,缩小两岸贸易逆差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实践表明祖国大陆对台出口市场前景广阔,两岸贸易产品结构性逆差正在改变。自两岸恢复间接贸易以来,由于祖国大陆产品加工层次、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而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带动大量设备的进口,台湾当局限制对台出口等原因,两岸贸易虽然逐年增长,但始终是台湾对祖国大陆出口多…  相似文献   

2.
刘红 《统一论坛》2013,(3):12-14
在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巩固和深化与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包括两岸在一些领域确实存在的发展"差距"问题。在祖国大陆快速发展下,缩小两岸间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的硬件建设"差距"已经大有成效。问题是在软实力领域,在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领域存在的"差异",以及台湾一些人对于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了"两岸族"台胞的现状,指出其参与营造的"两岸生活圈"在两岸间织造了绵密的社会连带网络,有助于两岸民间社会的联结、沟通及互信的建立、深化.重点在吸收西方社会身份理论的基础上,引入本土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以中国人的"我们"的观念,探讨"两岸族"在社会身份定位上的特殊之处,特别指出其不是自外于大陆人和台湾人.而是在其间生成既有差异对比又有联结沟通功能的中间群体,是在"重叠的认同"中将两者都视为"自己人",这有助于两岸民众在日常交往的点点滴滴中汇流成血脉相连、荣辱与共、互信互赖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张庆涛 《传承》2011,(11):78-79
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台湾的学校道德教育与祖国大陆存在着一脉相承的民族统一性,但是由于两岸政治、经济的差异,台湾的道德教育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对同宗同脉的台湾道德教育的研究,对于两岸的文化交流和沟通、民族凝聚力的加强以及两岸相互借鉴与实效的提高,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正>通过两岸协商谈判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是祖国大陆的一贯主张。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两岸协商谈判,在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的推动下,1991年12月16日,以"促进海峡两岸交往,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为宗旨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两岸协商谈判的历程表明,只有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共同政治基础,两岸关系才能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为两岸同胞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两岸经贸关系发展,鼓励台湾同胞回祖国大陆投资,国务院于1988年7月正式公布了"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极大地促进了台商到祖国大陆投资与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十年来,台商到祖国大陆投资从小到大,从少到多,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投资热潮,成为两岸经济关系全面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也为两岸经济的共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一)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取得了重大历史性发展。十年来,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成倍增长,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祖国大陆统计,1988年底以前到1997年底累计,台商投资项目从437件增加到38485件,投资协议金额从6亿美元增到383.7亿美元,实际  相似文献   

7.
杨胜云 《台声》2003,(2):10-12
自祖国大陆和台湾先后加入WTO后,本着世界贸易组织消除贸易壁垒、开放市场和降低关税、实现贸易自由化的基本精神,两岸经济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市场也进一步开放,两岸的经贸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并已逐步呈现出新的特点与趋势,这对未来两岸经贸发展格局与区域经济合作都将产生重要影响。新现象之一:祖国大陆取代美国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随着两岸加入世贸组织,两岸经贸发展所处国际大环境与两岸本身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等均发生重要的变化,两岸经贸往来与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两岸市场开放与关税降低所创造的贸易商机与投资…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6,(11)
正蔡英文在讲话中提到两岸执政党之间的沟通对话,表明了态度是要接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但是不能面对"九二共识",接受现有的两岸共同政治基础。蔡英文讲话没有达到大陆的低标,要继续观察她怎么说和怎么做。提到两岸执政党之间的沟通对话,表明了她的态度与意愿。蔡英文说,"两岸的两个执政党应该要放下历史包袱,展开良性对话,造福两岸人民"。但两党能否对话,关键在于民进党"台独"党纲、"台  相似文献   

9.
马万义 《台声》2000,(1):16-17
经过20年的发展,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经济联系已经相当密切。从两岸实际进行的经贸往来看,目前两岸贸易额已经占到台湾对外贸易的十分之一以上,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第二大出口市场和最大顺差来源,台湾成为祖国大陆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市场。在两岸经贸合作,包括工业合作已达到了相当规模的今天,两岸农业的交流与合作却显得相对不足。在去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祖国大陆方面已多次表示,鼓励两岸经贸交流,特别是鼓励台商赴大陆投资的政策没有改变。所以,进一步加强两岸农业的交流与合作,仍是当前发展两岸关系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05,(4):56-57
2004年11月,台湾知名人士许信良率由台湾省及主要县市农会负责人组成的“台湾农业交流访问团”到祖国大陆参访,与祖国大陆有关部门负责人会晤,就扩大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的问题进行了沟通,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近日,许信良先生再次来到北京,继续推进两岸交流与合作。采访中,当谈到两岸农业合作交流问题时,一向寡言的许信良变得十分健谈。亲切的“三农”问题记者:2004年11月,您率“台湾农业交流访问团”到祖国大陆参访,与有关部门负责人会晤,就扩大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的问题进行了沟通,取得了积极的成果,2月25日国台办记者会上专门提到了这…  相似文献   

11.
自1988年以来,祖国大陆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涉台投资法律和法规,尤其是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台胞投资保护法》和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台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在促进台胞直接投资、确保台商合法权益以及推动两岸经贸交流方面取得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成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现实情况的发展变化,这些法律和法规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面对和审视,并提出健全和完善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Wuu-Long Lin  Pansy Lin 《当代中国》2001,10(29):695-710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o-called greater China economies among Mainland China, Taiwan, and Hong Kong is one part of the global trend of regionalism.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gration in terms of foreign trade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demonstrates not only rapid growth but also diversity, ever since Mainland China pursued her open door policy of economic reform in 1979. For instance, the combined volume of Hong Kong and Taiwan accounted for as much as 74.1% of Mainland China's capital utilization in 1993, which in turn contributed to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of Mainland China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The membership of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to the WTO, as expected by the end of 2001, will facilitate a more official arrangement of intergovernmental coordination within these Triangle Economies. However, the government of Taiwan will continue to evaluate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s in the context of the nation's overal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ecurity as long as the government of Mainland China does not renounce the use of military force against Taiwan.  相似文献   

13.
Chong-Pin Lin 《当代中国》2001,10(29):711-716
Dynamic developments within both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have compounded the uncertainties looming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Since mid-2000,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ship has evolved into a mixture of four elements: lingering, though less confrontational, political stalemate; growing and even accelerating economic exchanges; rapidly expanding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heightened military competition. Since July 1999, four distinct periods have marked Beijing's tactical operations toward Taiwan: military intimidations and verbal threats (9 July‐21 September 1999); verbal threats (21 September 1999‐18 March 2000); passive observation (18 March‐20 June 2000); and the two-pronged campaign (20 June‐present). Beijing's two-pronged campaign is well-coordinated and full-scaled. One soft prong aims at winning 'the hearts of Taiwanese people'. The soft prong includes the following elements: softening of rhetoric without concrete change of behavior; escalated efforts to invite opinion leaders in Taiwan; mentioning preferential treatments for Taiwanese investors on the Mainland; and allowing a dramatically increased number of Mainland visitors to Taiwan since July 2000. On the other hand, the hard prong seeks to put 'appropriate pressure' on Taipei to accept Beijing's precondition of resumption of cross-strait talks, and eventually Beijing's terms on unification. The hard prong includes the following elements: continuing to conduct military exercises with no reduction in frequency and scale; continuing strangulation of Taipei's international living-space with a new twist of diplomatic war in Africa; mobilizing Chinese overseas globally to oppose Taiwanese independence; escalating Beijing's pressure on Washington not to include Taiwan in the theater missile defense program, and not to transfer arms to Taiwan. The new Taiwan government has adopted much continuity in its cross-strait policy from the previous one. The new administration seeks a structured and constructive cross-strait relationship, holds no precondition for the resumption of cross-strait talks, continues to express maximum goodwill, exercises absolute restraint to avoid being seen as provocative, and takes a proactive approach on promoting socio-economic exchange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相似文献   

14.
关于构建厦金特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下,厦金两地发展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将发生较大变化,需要并可以重新定位厦金两地的角色与作用。厦金两地应分别寻求两岸当局在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安全)层面的特殊政策支持,以厦金经济特区、文化(社会)特区、政治(安全)特区模式,在分别服务于两岸各自参与全球化的需要和发展两岸关系的需要的过程中,求得自身发展。构建“厦金特区”,不仅有助于两岸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安全)一体化的实现,并可在经贸自由化与便利化、台湾海峡区域经济发展、厦金两地自身的开放与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刘逸 《今日上海》2014,(9):38-43
自2011年开放台湾自由行后,至今已有36个城市的大陆居民可以自行前往宝岛旅游,因而促进了台湾旅游的观光热潮。 宝岛台湾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浓厚的人文气息和精致的美食小吃,除了这些能够吸引众多大陆游客赴台旅游之外,大陆游客还会从宝岛带回各式伴手礼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假以时日,这些伴手礼也逐渐风行大江南北。然而,从赴台旅游采购台湾特产、伴手礼,途径与范围毕竟过于狭隘,同时也增加了旅费的负担。为了让大陆民众能便利地购买到台湾精致的特产与伴手礼,开始有商家或个人以电子商务的模式提供销售服务。  相似文献   

16.
王茹 《台湾研究集刊》2006,45(3):1-7,83
海峡两岸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不少领域里存在差异,民意也有歧异与落差。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显现、维系和生长离不开两岸民众的交往、沟通。通过多年两岸的往来,当前两岸共同市场已见成效,其他领域的交流和交往也有相当的规模,在此基础上,建构两岸公共生活的努力会使两岸民众有更多真诚的沟通与意义的分享,有助于两岸民众形成沟通、理解与共识的相处之道,提高两岸命运共同体的亲和力、凝聚力。  相似文献   

17.
ECFA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CFA的签署,是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到和平发展阶段的生动体现,标志着两岸经贸关系正式步人制度化轨道,也意味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也要看到,ECFA只是两岸经贸制度化的第一步,其后续的政策落实,以及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仍将面临诸如台湾岛内政治生态制约、两岸政治军事互信较低等问题与挑战。只要两岸同胞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就一定能够展现中华民族复兴腾飞的锦绣前程。  相似文献   

18.
在台陆生群体是伴随着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成长起来的新兴的、特殊的跨界流动群体.随着陆生在台学习时间的延长,对台湾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感受也愈加深刻和丰富.整体而言,陆生群体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对大陆社会主义制度的认知也更趋理性和客观,对台湾政治体制更为包容,对台湾以社会管理制度为基础的软实力持肯定与欣赏的态度,也切身体会到两岸文化、教育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两岸的差异和特殊性既给陆生带来新鲜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社会适应造成困扰.  相似文献   

19.
针对台胞在大陆的社会融入状况,本研究建构了一套测量常住大陆台胞社会融入的指标体系。该体系将社会融入划分为“经济融入”“生活融入”“社交融入”“心理融入”四个维度,含15个一级指标以及34个二级指标。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本研究得出三点基本结论:第一,常住大陆台胞不是“实用主义的过客”,而是流动于两岸、具有较高情感认同的“新市民”群体;第二,相较于个体心理性融入,台胞在制度性层面的融入程度较低;第三,台胞社会融入在心理和行为上呈现出悖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