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2010年初、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位作家在病房中读过《论语》之后,写他眼中看到的一个矛盾的孔子。文章中有这样的话:“读《论语》,很多时候就是听一个抱负难展的人在长吁短叹。有诗意的时候……有讨厌的时候……更讨厌他说过这样的混账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读到这里,便想将书抛下了。”  相似文献   

2.
是"愚民"还是"民本"--《论语》一则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刚 《思想战线》2004,30(6):115-117
按传统方式理解《论语·泰伯》中的“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这句话 ,可解释为统治者当时推行的愚民政策 ,但从诠释学的角度来看 ,这种解释无法与《论语》文本背景融合。若将这句话点断为“民可使 ,由之 ;不可使 ,知之” ,译为 :“民众若能得到很好的管理 ,就继续使用这种方法 ;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 ,作为统治者就要观察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则与此话相关的困惑就能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3.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果把标点改一改,意思就不同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人民认可,就这么办;不认可,也应让他们了解情况。他是说人民群众有决定权和知情权呀!  相似文献   

4.
<正> 孔子在《论语·泰伯篇》上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在今天看来,这将是他老人家的一大错误。信息不对称,特别是政府垄断信息,已经成为侵犯公民知情权的最大弊病。随着透明政府工程的不断推进,“知情权”这个词也越来越频繁地进入我们的视野。1993年,全国人大通过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首次使用了“知情权”。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人们如此关注“知情  相似文献   

5.
公民有知情权,这已经成为国人的共识。当今之世,如果有谁公然否定公民的知情权,宣扬什么"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那就难免因"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这是由于我国宪法有以下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二条第一款)"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第二条第三款)知情权当然是"一切权力"的一部分,此其一;其二,既可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以及"社会事务",当然可以"知"这些方面之"情";其三,若不知情,根本不可能管好这些事  相似文献   

6.
假如只要"精英民主"而排斥"大众民主",政事不透明,言路不畅通,沿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老谱,只是少数"精英"凑在一起搞设计定方案,既不能摆脱利益的纠缠,又不能突破思路的局限,难免陷入困境对于中国政治民主的进程,有人设想:首先实行"精英民主",最后实行"大众民主"。即让一部分人先"民主"起来。这"一部分人",当然是极少数"精英"。为什么"精英民主"可以"首先实行"而"大众民  相似文献   

7.
从农村的村务公开,到一些企业中实行的企务公开,再到党政机构中正在推行的政务公开,应该说,中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领域不断在拓展,内容不断在深化。形势喜人。 “公开”原本是个平常的词汇,一些为政执事者之所以对它讳莫如深,从表面上看,即使不是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大约也是为了维护某种“必要”的形象和权威。从根子上看,则似乎要追溯到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牧民之道上。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说得相当坦率:小老百姓么,让他干什么他就老老实实地干  相似文献   

8.
夫子何贵     
近来读《论语》,有一段印象颇深。 太宰惊异于孔子的学问,就去问他的学生子贡:“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回答道:“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孔子听说后却不以为然。他回答说:“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贼,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相似文献   

9.
云溪子 《小康》2024,(4):76-77
<正>欲知新,需要有读书、知识的积累,还需要动脑筋联想、思索……以我之浅见,书要读,读书莫忘“温故”,温故应求知新。“温故而知新”,是读书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据查,此语出自《论语》,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的意思,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关于这句话,朱熹有过被认为是权威的解释,各种说法不少。我不想辨析各种含义,而突发“妄想”,把“温故而知新”看作一种学习方法。我以为,夫子说的是知识温故而知新;既然知识可以温故而知新,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论语》是孔子写的书,其实不是。孔子一辈子没有自己写过一本书。为什么叫《论语》《论语》是在孔子去世几十年之后(大约公元前400年),由他的弟子和弟子的学生根据笔记和记忆加以整理汇编而成的书。全书用语录体的形式编纂,主要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和他所经历的一些事情,也记载了孔子一些学生的言论。全书涉及到孔子创立的  相似文献   

11.
在整部《论语》的百有九次之"仁"中,"不知仁",或者与之相近的表达——"未知仁",总共出现了六次。在孔子的语境中,"不知仁"或者"未知仁"有两个层面的意涵:一是,"不是真的‘不知’,只是否定的另一方式";二是,"仁"在本体上是不可知的,也是不可测的,"仁"还具有形而上的道体属性。剖析"不知仁"这第二个层面的意涵,使我们解决了《论语》中孔子讲"仁"百有九次而又"罕言"(《子罕》: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的这一内在矛盾。孔子于"仁"采取这一界说方式,主要是由其对于具有形而上道体意味的范畴付诸"阙如"而加以体认的认知模式所致。  相似文献   

12.
春秋时期,孔子将"知"、"行"以及"知行合一"作为哲学概念界定并详实论述,开创了中国知行观的学统。孔子肯定了人的认知能力,考察了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内容以及对待知识的态度等;孔子非常重视"行",认为个体价值的实现依存于他所从事的实践活动;孔子也非常重视"知行合一",强调把内在之知转化为外在之行。当前阶段应不断从孔子的思想中汲取合理性因素并运用到工作仍具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孔子一生教人为善去恶,从人生各个阶段阐述了道德的层次性,为后人勾勒出一个大致的路线图。《论语》的主线是孔子的人格精神,它始于己之《学而》终于人之《乡党》。《论语·为政》(以下只注篇名)有“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据此可以推演出人生的九个阶段和七个道德层次。  相似文献   

14.
张九成所著《论语绝句一百首》为儒佛融通之作,带有非常强烈的参禅意味,虽然名之为"绝句",而实乃拟取于佛门之"颂古"。参禅悟道的思想经历为张九成研读《论语》等儒家经典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使他从《论语》记载的圣贤言语中体悟了孔门心法。因为有参禅的经历,故而在张九成的理解中,孔子与弟子之间的论学,极为类似于禅宗参访时主客相见时的机锋辩难。张九成将自己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以禅宗颂古的形式表达出来,此与《大慧宗杲语录》中的"颂古"如出一辙,正是他得到了大慧宗杲所创看话禅真传的证明。  相似文献   

15.
君子不器     
正孔子也认为,教育的目标是成人。人,其实也有好几种。最高级的叫圣人;最差劲的叫小人,是时时拉出来批判的。孔子是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因此他的培养目标在二者之间,具体地说就是君子。那么,君子是什么样的?这就不好说了,仅仅《论语》中就有三十多处提到君子。如果逐条分析,咱们这课要拖堂。举例说明呢?又会有盲人摸象之嫌。所以只能看,君子不是什么。不是什么呢?《论语》说:"君子  相似文献   

16.
一、“先富后教”是民教的原则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周王室已趋式微,形若枯木,“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王权徒具虚名。面对这种现实,孔子认为,要避免朝长暮消,达到长治久安,一要为政者施行德政,二要教育民众,使其成为忠信之民。关于后一点,最具代表性的是《论语·子路》中的一段:  相似文献   

17.
有才不学狂祢衡 称衡为三国时期人,颇富才学,“天文地理之书,无一不通;三教九流之事,无所不晓”。但他特别清高狂傲,目中无人。祢衡以为自己“上可以致君为尧、舜,下可以配德为孔、颜。”曹操的数十名文臣武将,他根本不放在眼里,说荀彧可使吊丧问病,荀攸可使守坟看墓,张辽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放牛牧马,徐晃可使屠猪杀狗……其余皆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甚至,无端公开辱骂军士,公然羞辱曹操。惹得曹操的许多高级将官都想杀了他。曹操为表容人之大度,忍怒派他出使荆州。弥衡到荆州后,对刘表经常讥讽。刘表十分讨厌他,便  相似文献   

18.
李钢 《求索》2010,(9):206-207,187
作为儒家著作之经典《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仁"的本质是一种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学。《论语》的"仁爱"学说并不是经文式的说教,它散发着自然清爽的诗性美,这些诗性的语言充分展现了"仁爱"的社会生态。孔子不仅提倡社会人文关怀,还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孔子学说中,天是万物之本源,万物同人类一样具有灵性。孔子的这一思想通过"比德"的文学手法,在《论语》语言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是《论语》的文学之美,更是《论语》反映出的自然生态之美。如果说,社会人文之美与自然生态之美是《论语》内容的反观与写照,于文学形式,《论语》也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文质中和"的修辞文学为《论语》美学思想的实施提供了可能,这才使《论语》之语言文字能既简约含蓄又富有意蕴,进而成就诸多千古名句。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历来有读语录的传统。有人读,就有人编、有人卖。孔子的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恩师犹如"日月",把老师及其高级弟子的语录合编成书。《论语?子张》引子贡语曰:  相似文献   

20.
青年学堂     
正约束失败有很多原因,放纵是其中之一。孔子说:"以约失之者鲜矣。"《论语·里仁》约,自我约束。自觉、自醒、自警、自律……是成功的要素。然而,要做到这些也不容易。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人犯错误、后悔。特别是面对名誉地位、金钱美色诸多诱惑,保持清醒,自我约束需要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