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应急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内在要求应急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明确应急管理的基本理念、职责使命、策略举措。习近平要求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法治方式,注重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习近平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鲜明的为民导向,以及系统全面性、科学规范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一案三制"(应急预案、应急体制、应急机制、应急法制)是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模式。化危险为机遇、在危机中寻找转机一直是应急管理的核心思想。在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以此为事例反观应急管理体系的漏洞与不足,探讨以此为契机推进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步伐。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形势,论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转危为机"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抓住汶川地震灾害事发十年的时间节点,分析完善后的应急管理体系中的问题与困境,在从紧急应对到全程管理、从单一事件到类型事件、从遵循传统到流程再造等方面提出优化应急管理体系、实现"转危为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长春市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已初步建立,从组织机构、体制机制、预案建设到隐患排查、演练、培训等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在管理理念、物资储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长春市应强化公共危机“全流程”管理意识;建立危机风险管理系统,科学管理公共安全隐患;完善危机预警信息系统;健全救援志愿者体系,完善应急社会联动机制;构建综合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完善市区避难场所和避难设施建设;增加应急培训投入,改革培训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川  孙莹 《山西青年》2024,(6):151-153
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安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培养应急管理专业人才旨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本文总结了我国当前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情况,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活动、业务培训四个方面,分析了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应急管理的学科特点,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为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对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作出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重要论述体现出重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及坚持党的领导的特点,要求构建以传染病“防控一体化”为运行模式、以公共卫生保障体系为基础支撑、以公共卫生源头治理为方针策略的中国特色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新时代,习近平关于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重要论述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根本动力,为构建中国特色公共卫生体系提供了价值遵循和行动指南,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6.
危机管理是世界各国面临的社会管理问题。本文通过德国危机管理的现状和我国危机管理的主要特征与存在问题的比较分析,得出一些启示:必须树立居安思危的强烈意识;必须最大限度的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完善和发展我国志愿者体系;实现危机管理决策与执行的适度分离;完善应急管理的法律体系;打造用高科技装备的应急指挥中心及信息平台;在危机管理中构建政府、公众、媒体间的良性关系;加大通过培训和演练来提高领导干部应急决策指挥能力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奋斗》2020,(2):24-2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后,中央政治局就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为题举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关怀,体现了应急管理在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中的特殊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借鉴国内外经验 构建北京应急管理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的几起突发公共事件(2001年12·7大雪后的交通瘫痪事件、2003年SARS危机、2004年密云灯展踩踏事件等)给北京市敲响了安全的警钟,也表明了北京城市的脆弱性和应急管理能力缺陷问题,迫切要求深刻认识建立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王岐山市长在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应急体系,建立健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和完善现代城市应急管理体系,从而提供公共安全服务和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是为北京城市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提高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和城…  相似文献   

9.
对于突发公共危机治理,我国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党的领导、举国体制、对口援助和全员参与是化解公共危机的重要法宝。但我国的危机治理仍存在应急管理法治不健全、应急处置过程中信息沟通不畅、管理体系中权责不对等、紧急状态下公众个人需求与防控举措存在张力等问题,需进一步推进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法治化、健全公共危机事件信息流动机制、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权责制度化、完善危机事件预警与应对预案及提升公众危机意识与应急能力,以全面完善公共危机治理体系,增强公共危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通过一系列改革,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已基本形成,这为中国应急管理工作走向现代化打下良好基础。面临不同的致灾因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应急管理者科学地处置突发性灾害事件能力的有效途径。由于应急管理学科的特殊性,仅采用演示教学方法很难适应当前我国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而情境模拟教学法因注重在教学中塑造虚拟现实,从而能帮助学生(或学员)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应急管理理论与知识。因此,本文以情境模拟教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情境模拟教学法与演示教学方法的优缺点,继而从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实施环节探讨情境模拟法在应急管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刘彦昌 《探索》2000,(4):26-29
政治体制属于组织管理的范畴,它所解决的是如何实行管理的问题,而不是解决由哪个阶级来统治的问题,因此,它不具有先天既定的社会制度属性;从大量的社会现实看,政治体制同社会制度之间也不存在一对一的固定搭配关系。政治体制对社会制度的稳固有着重要影响,但从根本上说,政治体制不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而是由各国的文化传统、人民的文化素质、社会的发展程度等因素决定的。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教条地理解前人关于“国体决定政体、政体表现国体”的论断。政治体制改革的依据也就在这里。在目前我国改革开放的条件下,辨析两者的关系既是破除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思想障碍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主义的形象和声誉、保证我们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矛盾构成世界的原理、事物作为过程而存在的原理、事物的价值性原理是区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理论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指那些起决定作用的、具有质的规定性的、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与其他制度区别开来的制度。这些制度具有顶层决定性、全域覆盖性、全局指导性。丢掉或丧失这些制度,就会犯颠覆性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指那些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体现中国共产党奋斗历史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制度是由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派生而来的,体现在国家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具体制度和体制机制上,上接国家治理体系之顶层,下连社会生产生活之基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制度体系,其中,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而居于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保护人民合法权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3.
转型期的制度推进:支持性制度化与修复性制度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戚攻 《理论学刊》2003,3(4):107-110
我国转型期的制度推进 ,从全球化看 ,分为外制度化与内制度化 ;而从本土视角解读转型期的内制度化 ,它包括支持性制度化和修复性制度化两方面的进程。我国转型期的制度化需求 ,因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和结构转型而迅速提高 ,但支持性制度化与修复性制度化进程展开的非均衡性 ,不仅影响到转型期的整体制度推进 ,而且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产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工业社会,适应社会分工以及市场经济的需要,人类建构起了一个协作体系.协作体系反映了工业社会的生产关系,也是社会的基本结构,它为人类工业社会一切社会活动提供了空间,孕育了伟大的工业文明.但是,到了20世纪后期,人类开始了后工业化的进程,各种各样的危机事件,特别是20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都意味着人类正在经历伟大的历史转型期的阵痛,也意味着人类必须超越工业社会的协作体系,用一种合作体系取而代之.官僚制组织是协作体系的典型表现,而属于合作体系的组织形态应当是合作制组织.对合作制组织的研究对于寻找一种适应后工业社会要求的组织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法官责任制是司法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是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着力点和关键环节。建立和完善法官责任制,是防范冤假错案、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举措。实行主审法官责任制应赋予主审法官独立的裁判案件的权力,由其对所审理的案件负责,改变"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审判分离现象,能够有效去除审判权运行机制的行政化,提高法院的审判质量。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务员制度中信用机制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银喜 《新视野》2003,(2):53-5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我国公务员制度中以官僚强制性和自我约束性为特点的信用关系经受不住社会转型的强烈冲击,产生了严重的信用危机。面对我国加入WTO并步入经济全球化这一最现实的国情,在公务员制度中重构信用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着重分析我国公务员制度中信用机制缺失的背景和原因,以及WTO对信用机制的诉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我国公务员制度中信用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单位制与执政党的社会整合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划体制下,单位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重要组织载体。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个人一单位一国家模式下的单位制整合开始受到冲击。因此,党必须探索适应新情况下社会整合的机制和载体。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已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了强化政府部门责任意识的作用,但制度本身很不健全,且运行也十分被动、软化,远未实现设计的目标,表现为启动困难、敷衍塞责、处罚极度从轻、假处罚真保护或以非问责处理代替问责处罚等,使问责制的效力大打折扣.究其根源,既有制度设计的先天不足、预留埋伏,也有制度实施中人为因素的刻意干扰,还有制度与体制环境的衔接不畅等.这些都需要今后进一步完善,使其在责任政府建设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承载着价值担当与社会构造的法律制度同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社会制度,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记载,推动着人类社会走向理想国的彼岸。法律制度作为一个为社会输送行为规则与裁判标准的集合体,其主要的价值与地位就在于媒介了法学研究与实践。在静态意义上反映并记载着国家的社会体制与价值诉求,在动态意义上则通过法律制度的内部运作机制与外部表现结构将法学研究中的发现与成果输入的同时将法律制度的表达要素规则等要素输出,可谓是克服当今法学研究与实践脱节的重要环节。因此,对法律制度的界定可为我国法治国的实现,力求在法学研究与实践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提供理论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审前羁押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前羁押是法院在对案件开庭审理之前,对被告人、犯罪嫌疑人采用羁押的方式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借鉴域外羁押制度,针对我国审前羁押中存在的羁押条件粗放、羁押程序简单、羁押场所不独立、被羁押者的权利救济渠道不够等问题,我们须从羁押的法律地位着手,细化羁押条件,改革现行的羁押决定和执行体制,加强独立司法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对审前羁押权的审查和监督,以有效制约审前羁押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