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党建》2016,(12)
正今年以来,贵州省思南县积极探索"村两委+乡贤会"乡村治理模式,深入挖掘乌江流域乡贤文化,做强乡音,做浓乡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众多乡贤回归,大幅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推动乡村发展。嘉言懿行,以德培育"和谐村"。农村邻里间琐碎事情较多,但如果处理不善,小口角也容易引发大问题。凭借人熟、地熟、村情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乡贤在我国乡村治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乡贤的回归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与传统乡贤不同的是,现代乡贤所面临的乡村治理场域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在面对乡村治理中出现的传统秩序趋于瓦解、治理精英缺失以及精神信仰体系迷失等困境时,应考虑将现代乡贤重新纳入治理主体的序列。结合目前我国各地的成功经验来看,国家和社会应该通过挖掘传统乡贤文化、重构治理的象征合法性、完成"合法性叙事"以及建构法理型权威等几个方面的努力来建构现代乡贤的治理合法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乡贤群体"立德、立功、立言"等优秀品质积淀而成的乡贤文化,是一种地域性的榜样文化和先进文化,对农村地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而言是一笔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源。虽然乡贤文化已经在涵养农村社会主义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场"乡贤队伍能力弱化、新乡贤群体结构性失衡等问题的凸显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乡贤文化功能的发挥。文章认为,可以通过完善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平台,健全以乡贤文化为引领的常态化的乡村集体文化活动,扩大新乡贤的引进领域和选拔范围等路径,实现乡贤文化的创新对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滋养。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贵州省印江自治县立足欠发达地区农村实际,针对基层治理难问题,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探索"村两委+乡贤会"乡村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凝聚乡贤力量,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稳定,进一步提高了基层治理能力,推进了基层民主协商,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了农村经济发展,加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一、背景动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  相似文献   

5.
杨刚 《当代贵州》2017,(3):44-45
"村两委+乡贤会"模式创新和丰富基层社会治理,弘扬中华民族反哺桑梓的传统美德,激发游子回报故土热情。乡贤会是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社会组织。早在2014年,铜仁市印江自治县就已在全县开展"村两委+乡贤会"乡村治理模式试点工作。通过试点,这一模式逐渐成熟,于2016年3月在铜仁市全面推行。"乡贤在村子里地位较高,村民听得进他们的意见,可以起到弥合社会分歧的作用,有利于农民、农村顺利融入现代化进程,分享改革开放的红利。"  相似文献   

6.
正铜仁市积极探索"村两委+乡贤会"乡村治理模式,有效地构建起和谐稳定的社会生态,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整体提升。"‘乡贤会’凝聚了大家的智慧,激发了‘乡贤’反哺故土的创业热情。自全镇28个‘乡贤会’成立以来,积极与村支‘两委’进行联动,延伸和丰富了贫困山区基层工作的内涵。"沿河自治县淇滩镇党委书记何明感慨地说道。这是近年来铜仁市围绕基层社会治理这一主题,探索创新"村两委+乡贤会"乡村治理模式,有效激发基层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部分农村地区,乡贤治理实际上代行了村民自治的公共服务职能,成为事实的治理机制。其之所以存在,在于他们有一定程度的利他性,能够建立治理共识和善于利用政治力量等原因;同时,与村民自治相比,在村民参与热情和治理效果上,乡贤治理也占优势,结果是乡贤治理成为乡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但是,乡贤治理也面临治理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以及村民参与度不够等问题,这些也是需要进行现代化改造的方面。  相似文献   

8.
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名化-离场-重生-返场"是其历史逻辑,嵌入性治理是其功能逻辑。厘清乡贤回归的行动逻辑,对于重塑现代乡贤,重构乡村权威以及推动乡村善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印江自治县积极探索"村两委+乡贤会"乡村治理模式,有效应对农村边缘化、村民空巢化、经济空巢化问题,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我们对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差不多了,但是没有产业,希望大家齐心协力把产业抓起来。""我们村对考上二本以上应届考生的教育爱心捐助太低了,建议从500元提高到2000元。""我们要以道德讲堂为载体,经常组织人员外出培训,提高村民素质。"……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乡贤  相似文献   

10.
动态信息     
正江苏泗洪:乡贤不"闲"党员乡贤制凝聚正能量为充分发挥党员乡贤的纽带作用,用实际行动践行"争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江苏省泗洪县在农村探索实施"党员乡贤"制。从农村优秀无职的党员中培育和发展威望高、口碑好、责任心强的"乡贤",并为他们颁发聘书。主要在宣传党的政策、协调矛盾化解、参与村务治理、向村支部提工作意见等方面发挥作用,凝聚基层正能量。  相似文献   

11.
郭宗标 《唯实》2021,(1):82-83
近年来,盐城市盐都区尚庄镇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扎实下好乡村振兴全盘棋,尚庄镇耕地保护工作获得江苏省表彰奖励,该镇塘桥村获评江苏省首批农房改善示范项目。一、狠抓项目建设,跑出转型升级加速度尚庄镇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头戏",鼓励乡贤、农村致富带头人为"三农"工作助智助力,为乡村振兴"赋能加码"。做强产业园区。  相似文献   

12.
《求实》2022,(3)
乡村振兴实施的关键在于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当前,农村面临空心化、空巢化、老龄化的结构性发展困境,乡村治理缺少主体性精英。因此,乡村振兴需要具有主体性的精英回归。返乡精英是新乡贤再造的新群体,他们具有较高道德品行、超群能力资源并熟悉乡土规则。新乡贤嵌入乡村社会,其嵌入行动分别是情感嵌入、身份嵌入和治理嵌入,具体表现为:新乡贤对故乡的情感记忆和熟人社会的乡土情怀,基层政府对返乡精英新乡贤的合法性身份建构,新乡贤处于乡村治理的“在场”位置。新乡贤嵌入乡村治理场域,主要通过融入治理主体、进入乡贤组织和道德权威评价等路径,能够有效重构乡村治理。新乡贤返乡治村,不仅能够优化乡村治理主体结构,推动治理主体多元化和治理策略多样化,而且可以培育村民现代价值观念,促使村民增加公共理性和行为规范合理。  相似文献   

13.
在劳动力人口流出严重的"空心化"背景下,乡村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治理精英匮乏的难题。提倡、鼓励和引导乡贤回归当是务实和理性的选择。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为广大农村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使乡贤回归与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逻辑的自洽性、现实的可欲性和实践的可行性。但部分非农户人口的返乡的意愿和可能现实地受到农村现有宅基地政策的约束。消除放活宅基地权会导致"圈地运动"的疑虑,不论从乡村振兴的前提性条件还是从政策导向来看,有限放开非农户宅基地使用权对于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意义重大。地方基层政府应该在坚持宅基地"三权分置""适度放活"的原则下,对有限放开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做出策略性设计,因地制宜地探索有利于乡村振兴的改革之策。  相似文献   

14.
黄博 《求实》2022,(1):81-92
不同于主要依托村民自治制度展开的传统村治形式,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方式具有更为丰富的构成要素与更为深刻的价值意蕴。乡村"三治融合"体现了基层民主力量、规范力量与柔性力量的融合,其实践过程即乡村自治能力、法治能力与德治能力的提升过程,其诉求指向涉及参与均衡、权威转化和乡贤培育。从乡村自治能力提升的维度观之,需要推进村民公共参与的均衡化;从乡村法治能力提升的维度观之,需要驱动精英权威向制度权威的转化;从乡村德治能力提升的维度观之,需要挖掘传统乡贤文化精髓并培育新乡贤群体。以上三个通道的打开,可以有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愿景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过程中,传统文化基因存续、农村发展环境优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为新乡贤形成创造条件。新乡贤作为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重要纽带,以其独特的社会资源优势、情感黏合力和话语影响力,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要充分挖掘新乡贤资源,注重情感吸引、加强制度创新、涵育乡贤文化。要厘情新乡贤个体价值与村民主体价值之别,明晰"德治"与"法治"的作用范围,以其正面价值的发挥推动新时代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当前,乡村治理中出现了传统秩序趋于瓦解、治理精英缺失以及精神信仰体系迷失等困境,应考虑将现代乡贤重新纳入治理主体的序列.结合目前我国各地的成功经验来看,国家和社会应该通过挖掘传统乡贤文化、重构治理的象征合法牲、完成“合法性叙事”以及建构法理型权威等几个方面的努力来建构现代乡贤的治理合法性.  相似文献   

17.
治理有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迅猛推进,加速了传统村落的衰败和乡土文化的消逝,带来了乡村社会发展变迁中的治理困境,使得与传统直接管控的硬治理模式不同的间接嵌入的乡村软治理进入了现实语境,而注重文化重建的新乡贤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乡村软治理主体多元化的需要。从乡贤回归的现实背景及其所蕴含的治理逻辑可以发现,内生于乡土社会的新乡贤在获得村民认同的基础上嵌入既有治理结构,有利于纾解乡村治理困境。但在推进乡村软治理的过程中,要规避通过政策特殊化来达到"培育"新乡贤的不当举措,避免简单硬性地将新乡贤作为上级政策和价值观念的传声筒,避免脱离实际的"一刀切"和过度理想化行为。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乡贤的当代价值日益凸显,"乡贤文化""新乡贤"等名词走进了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家"十三五"规划,"乡贤治村"受到热捧。自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创新乡贤文化"以来,连续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将"新乡贤、新乡贤文化"写入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培育新乡贤文化",并对"乡贤文化"进行了详解;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要求"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如何发挥乡贤作用,激活乡贤资源价值,助力乡村振兴,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推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湘潭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县域面积大、农村人口多的实际情况,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入手,选优配强村支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党员、能人、乡贤在群众中的影响力,积极探索“党建+小网格”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形成了富有湘潭县特色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将村民自治单元下沉到自然村的"自救"改革,虽然有利于重拾自然村作为治理单元的特有价值,但并不适宜在人口外流型农村地区推广。作为人口外流型村庄的鄂西南B村,以"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创新为契机,建立了乡贤道德评判团、村民自治议事团、"雷锋"志愿服务队、"五老"协会、全域有机协会以及红白理事会等新型村民自治组织,对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进行了"横向拓展"。这是一种在保留和发展村委会的基础上,以多元主体共治为特征的村庄治理模式,丰富了村民自治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虽然这一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助于提高村民的民主治理能力,保障精准扶贫工作的落实,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但仍存在治理权源缺失、生成逻辑不足、组织设置冗杂、发展支撑阙如等问题,应通过寻求法律赋权、夯实底层基础、优化体系设置以及创新支撑制度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