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新东方》2017,(5)
三亚市根据市情,提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三亚市在发展"全域旅游"战略背景下,提升旅游质量,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质和旅游者的文化体验、文化享受程度,实质上就是提升吸引旅客的关键所在。三亚境内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尚属简单性地开发利用,很有必须在进行全面、扎实普查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大黎、苗族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并对黎、苗、回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在开发利用中坚持真实性原则,同时精心保护。  相似文献   

2.
布依族地区文化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发展的一大趋势。在布依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中注重开发利用布依族“显在文化”资源 ,正确处理好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突出民族文化特点与实现大众化、突出景点文化主题与综合开发利用、旅游“旺”季与“淡”季、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 ,对布依族地区旅游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朱伟 《今日民族》2014,(8):46-47
<正>一、做好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规划。1.对核心资源进行重点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旅游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因此旅游规划时应对那些最能代表本地区、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资源进行重点开发,把其培育成为旅游吸引力的核心,打造成民族地区的名片。同时开发规划要尊重当地民族的意愿和民族禁忌,控制某些游客参与性活动的开发。  相似文献   

4.
贵州民族文化与旅游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州民族文化是贵州旅游业发展的天然优势 ,但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民族文化的变异 ,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无形损坏 ,而且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加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处理好民族文化的传承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 ,是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5.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音乐、舞蹈、体育为一体,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是重要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从旅游业的角度,本文从少数民族体育具有的开发利用价值、开发利用的必要性,论述了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利用对贵州旅游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并分析了对其开发利用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宇 《前沿》2011,(9):118-120
民族地区旅游文化所依赖的资源具有特殊性,保护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保持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要进行保护性开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旅游业开发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注重经济效益有机结合,以特色的文化以及造就和哺育民族的生态环境,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松州》2014,(6)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克什克腾旗文化底蕴深邃,旅游资源丰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要实现旅游业的新突破,必须强化旅游与历史文化、草原生态文化、民族传统文化、民俗节庆文化、演艺文化、摄影文化、饮食文化等文化的深度融合,让文化彰显旅游的魅力,让文化成为旅游的风向标,推进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典型的旅游依赖特征。片区城镇化建设中民族文化内涵建设存在的诸如文化资源开发市场化,文化产业链条单一化,文化基础设施滞后化,城市文化品牌低端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协调互动的发展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云南省旅游资源的开发中,人们特别重视丰富多彩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并将其作为吸引力颇强的主体旅游资源之一。然而,目前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大多仍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其表现为:①局限于以某一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本身的特性决定其开发价值;即开发各区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普遍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模式,在评价某一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时,往往脱离具体区域的社会经济条件及区域内各种旅游资源的组合来考虑;②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远未得到充分发掘,特别是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这为思政教育中开发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提供了条件。民族院校思政教育中开发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既是对思政教育枯燥乏味教育方式的改革,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对此,基于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理论,从思政课堂、思政教材改编与创编、校园思政文化和思政教育实践四个方面探讨民族院校思政教育中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民族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旅游日益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民族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在开发过程中要立足自身实际,适当超前发展,在政府的引导下,以当地居民为主体,旅游项目要充分体现民族性和现代性,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注重民族旅游的社会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民族旅游与文化认同:以羌族为个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民族旅游得到了极大发展.民族旅游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强化着地方民族的文化认同.文章以羌族为例,通过对羌族旅游开发引起的相关文化事项变化的探讨,揭示了在民族旅游这样一个场域中,地方如何在中心与边缘的互动中,如何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如何在协调现代性与传统性矛盾的基础上,最终形成本族文化认同强化的.文章试图要证明以下现点,即:文化认同的根本动力来源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文化认同是中心/现代性与边缘/传统性对抗的产物;文化认同是一个权力与利益多向调控的结果.是外在力量、内在力量二者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是广西重点打造的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该区域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民族风情淳朴浓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富集。要不断丰富该区域民族文化的内涵,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将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实施民族文化"走出去"战略,促进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民族旅游是一种以民族文化及其自然生态环境为资源进行的旅游开发。基于人类学基本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取得的文化研究成果对民族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人类学的文化研究、文化变迁理论、田野调查等方法、民族平等观念等方面阐述人类学研究在民族旅游开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试论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双效开发湖北三国文化旅游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翔  王乃举 《长江论坛》2006,(3):24-27,30
本文在分析湖北省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禀赋条件、旅游价值及其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旅游市场的需求,提出对该省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构想:(1)进行宏观空间地域整合、加强交通网络建设,增强旅游景点的可进入性;(2)对三国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微观挖掘,创设景点,提高景点的丰度和品位,提升三国旅游资源的现实价值,以期打造具有强势品牌的三国文化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的文化产权纠纷主要源于文化产权法律缺失,文化排他性难以推进,以及地方政府的利益主体身份等,法律、行政等方面的约束和监督缺失,加上旅游企业本身的自觉性不足,最终形成了民族文化资源复杂的产权纠纷,这些纠纷无论是对于民族文化、民族旅游还是利益分配都有重要影响。对于相关问题的解决,首先,要完善文化产权制度;其次,要引入民族习惯法为补充,在此基础上形成民族文化产权利益的合理评估体系,使各方面的利益得到相对合理地保障。  相似文献   

17.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合理开发利用农村旅游资源已成为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一方面要深入调研农村旅游资源现状,对现阶段农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另一方面应提高农村旅游产业的经济文化效益,凸显地域旅游特色,采用"互联网+农村旅游"模式,为农村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评价以定性的描述较多,而资源价值量化评价研究相对滞后.对民族文化旅游综合价值的研究在于正确地、客现地以可度量的标准为基础,判定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品位、丰度、开发条件和发展潜力,为民族文化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可靠依据.民族文化旅游综合价值评价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的评价问题.评价涉及的内容较多,客现上要求分层次进行综合评价,针对民族文化旅游综合价值评价的复杂性、模糊性等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民族文化旅游综合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效结合,提高了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19.
观光和认知是游客出行的两个基本需求,游客的需求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出发点。贵州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一是自然资源,二是文化资源,飞瀑、溶洞、石林等自然资源的开发为该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旅游观光资源,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又为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必须和文化实现全面的、系统的链接,通过两个产业的有机融合最终实现文化和旅游的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文山是一个以壮族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边疆自治州,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富集,近年来,该州积极发展"旅游+民族文化"模式,着力将民族文化优势和旅游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核心竞争优势,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提速,打造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的新高地。"十二五"以来,文山州以构建面向泛珠三角和东盟的旅游集散中心和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为目标,着力将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