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封建地生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地占有直接生产者农民。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是建立在他们占有了社会绝大部分土地的基础上。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农民没有土地,只得向地主租种土地,忍受地主的剥削和奴役。所以,我们说,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农民受苦、地主致富的总根子。而封建的土地占有制形式,即土地制度的发展和变化,又是揭示封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一条根本线索。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曾出现了多种形式,其中井田制、限田制、王田制、屯田制、占田制、…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拥有大量土地的封建地主,除主要采用租佃制剥削农民外,也有一些是自己经营管理农业生产。这种地主即经营地主。经营地主属于什么性质,它的作用和局限性怎样?这是一些值得探索的问题。一、何谓经营地主许涤新同志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说经营地主是: “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劳动,主要依靠雇工耕种土地、以剥削为生者。经营地主的特点是自己指挥生产直接剥削雇工剩余劳动,而不是以地租剥削为主。旧中国的经营地主一般是中小地主,或多或少带有资本主义性质。”这个看法赋予经营地主以资本主义的性  相似文献   

3.
考察一种生产关系,首先要看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封建社会的生产以农业为主,土地便成为主要的生产资料。地主阶级掌握了土地所有权,也就占有了基本的生产资料,无地少地的广大农民不得不向地主缴纳地租,租种土地。所以考察封建制生产关系,主要应当考察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封建土地所有制通常有封建国家直接占有的形式和地主私人占有的形式。我国古书上所谓“公田”就是国有土地;所谓“民田”就是私有土地。在封建社会里,皇帝是地主阶级的总头子。他自己就直接占有大量土地。宋朝皇帝占有土地600万亩,而明武宗时仅北京附近的皇庄就占地20余万顷(每顷100亩)。明朝皇帝占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 30年代 ,中国共产党的地主富农土地政策经历了“地主不分田 ,富农分坏田”、“地主不分田 ,富农不能特别分给坏田”、“地主分坏田 ,富农财产不没收”和“停止没收地主土地 ,实行减租减息”等四个政策方案依次呈阶梯状的逐渐突破并最终达到全面转变的过程。这一次政策演变呈现出起源的内源性、路径的梯级渐进性、收益的多层次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抗战爆发前后党的地主富农土地政策变迁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穗 《湖湘论坛》2004,17(4):31-33
抗战爆发前后 ,党的地主富农土地政策变迁经过了 4个阶段 ,变迁的原因在于抗战大爆发前后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经过了由封建地主阶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向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主张和实行过“土地社会共有”、“土地农有”、“土地地主所有而减租减息”、“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等土地政策,并相应地实行了“废除苛捐杂税”、“实行累进税”、“全面征税”、“部分减免”等土地税收政策。探讨这些政策执行中的得失,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发展农业经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封建社会除了小农分散的占有一部分土地外,地主和封建国家占有大量的土地,这是他们赖以生存和剥削的基则。小农对土地的经营形式,绝大多数是分散的进行自给自足的生产,而封建国家和地主占有的土地,其经营的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由于经营形式的不同,对经济生产和政治斗争往往产生不同的影响,造成不同的后果。 一、地主阶级对土地的经营形式 地主阶级对自己占有的土地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经营形式:第一种是集中经营,对土  相似文献   

8.
<正> 建立健全规范化、法律化的土地管理制度,才能理顺农村经济关系,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一、土地制度的变革及其表层问题解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一是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二年,经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农民个体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对当时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极大作用。二是一九五三年到一九六二年,经过农业合作化的人民公社化的  相似文献   

9.
早在日本殖民时代,台湾就有股票市场。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为弥补国库的空虚,开始发行债券。1953年台湾进行“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在征收地主土地的同时,发行了许多土地债券,其不定部分由台泥、台纸、农林和工矿四大公司的股票补尝。当时,地主希望得到的是新台币,而不是硬搭配给的股票。因此,多数地王  相似文献   

10.
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侵略,官僚资本与封建势力的层层压迫与剥削,旧中国的土地,大部分集中于不劳而获的地主阶级手里,绝大部分劳动农民,反而没有土地或很少土地,而不得不向地主田耕土地借粮借种以为生,因而忍受重租高利,贱卖贵买,及各种封建剥削。土地越集中,租息就越重,农民生活就越苦,土地生产力也就越趋于衰落。此种生产力衰落的结果就造成年成歉收,荒地增多水旱风虫荒灾不断,使占人口百分之八十  相似文献   

11.
杨沐喜 《台声》2001,(9):40-41
20世纪50年代国民党在台湾推行的土地改革,是拯救危机、孤守台湾的一项重要措施。当时台湾农村形势是:农村大部分耕地集中在地主手中,占台湾农户66.7%的佃农向地主租种耕地交纳的地租,占农作物收获量的50-70%,土地分配不均,加上租佃制度不良,税额过高,造成佃户朝不保夕,生活艰困,农村的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国民党为了缓和农村日趋严重的地主和佃农的阶级矛盾,以维持其在台湾的统治,从1949至1956年,较为成功地推行了强制性的土地改革政策。 台湾的土地改革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从1949年开始,推行所谓“三七五减租”,即…  相似文献   

12.
土地所有权是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对土地的占有、支配、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借以实现的一种形式。土地所有权和其在经济上借以实现的形式,在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下具有不同的形式。在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形成后,地主凭借土地所有权收取地租,参与瓜分无产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宋代,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引起了社会阶层的剧烈分化和社会贫富差距的急剧扩大,从而促使乡村社会的救济活动兴盛起来,而地主对农民的救济又是宋代乡村社会救济事业中的主体活动和主要表现.地主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对农民的救济,包括赈灾救荒和济贫恤穷两大部分.地主开展对农民的救济,是积德修善、求取平安、收取租息、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声望以及维持生产的稳定和继续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地主对农民的救济对农民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其一方面纾解了农民的困难,但另一方面却给农民套上新的枷锁,它使农民背负上难以摆脱的债务问题以及权利对地主的让渡.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发展简史》第九课的中心就是讲述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这也是个难点,它难在那里呢?我认为主要有三:一是学生无兴趣,对这些受剥削压迫的事他们已知道不少,再说已“一去不复返”了;二是易把农民受苦,地主致富的总根子看作是国家政权而不是封建土地所有制;三是笼统知道地主与农民之间是剥削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几千年来是一个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解放前,只占农村人口十分之一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八十的土地。多数农民无地少地,受地主富农的剥削,加以官吏欺压、灾害频仍,生产水平很低,生活极端贫困。解放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土地改革运动(一九五二年底完成),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将原来为地主、富农所有的约四千七百万公顷土地依法分别予以没收或征收后,分配给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农民欢欣鼓舞。土改完成以后,在农村开展了社会主义的集体化运动。这个运动加上我国整个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6.
阅读说明:辛亥百年来,关于土地问题的讨论、思考从未停止。在讨论当前征地拆迁、农地流转等热点问题的同时,部分人打着还原历史的幌子,借机在一些书籍、评论文章和网上贴文中反思土地改革,要求为个别有代表性的地主形象如刘文彩等翻案,引发争议。公众如何认识土地问题?如何看待为个别地主翻案的争论?当前有哪些土地乱象?应如何化解?人民论坛杂志联合搜狐网、人  相似文献   

17.
略论东晋南朝的土地国有制武建国东晋南朝是地主大土地所有制迅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因此,以往对东晋南朝土地制度的研究,多集中于大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和发展,其他方面则致力不多。然而,在东晋南朝土地所有制整体结构中,封建的土地国有制仍居于重要地位。封建国家掌握有...  相似文献   

18.
路遇 《春秋》2014,(2):11-14
正山东移民东北的原因民国年间(1912一1949),山东移民东北的规模大大超过清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山东人多地少,而且土地占有极不合理,造成广大人民生活极端贫困,这是山东人口迁移东北的基本原因。民国年间山东耕地不到1亿亩,而人口数却始终浮动在3000万上下。人均耕地不到3亩。特别要指出的是,大部分土地都被地主占有。据调查,陵县丰皇乡,1942年有3700户,1.5万人,土地4万亩,人均耕地2.7亩。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耕地70%以上,  相似文献   

19.
2010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土地政治:地主、佃农与国家》(以下简称《土地政治》)一书,以农地流转的价格为研究对象,从农地产权市场切入,以交易成本为分析工具,在国家—地主—农民的分析框架下,以崭新的研究视角、新颖的概念建构和恰当的研究方法,对地主、佃农和国家如何通过交易成本影响土地价格这个问题,给予了清新、严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张世和 《新东方》2004,(7):27-31
《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春秋末期人,生卒年月不详,大约和孔子是同时代人。《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成书中最早的一部古典军事名著。《孙子兵法》产生于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在这种形势下,代表新的封建制生产关系的新兴地主阶段向奴隶主阶级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孙武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用当时比较进步的观点和方法,创立了新兴地主阶段的军事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