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6月7日国家发改委“发改经体[2007]1248号”文件的下发,重庆作为惟一省级“城乡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正式拉开序幕。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重庆视察工作时的讲话中进一步对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重庆下大力气搞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如何举全市之力,搞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专题调研和方案制定,抓紧做好规划编制等工作,进而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乡统筹实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重庆工作的主线和主题。  相似文献   

2.
张晓忠 《思考与运用》2007,(10):58-58,57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实现五个统筹,核心是解决好城乡统筹发展问题。如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村,如果重庆能够解决好城乡统筹发展问题,就可以为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提供经验。重庆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城市比较发达,农村比较落后。全市3100万人口,三分之二在农村。这种突出的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基本国情的缩影。再加上大库区,又处内陆腹地,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在重庆特别具有代表性,在重庆开展体制机制方面的探索和改革,对全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将具有示范效应。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做到城市和乡村、市民和农民的真正平等,是中国当前正在破解的一个大课题。作者就中央确定重庆成为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进行了专题采访。在2007年4月26日的《新加坡联合早报》上发表了题为《中央同意重庆设城乡统筹试验区》文章。该篇文章被东南亚多家媒体转载。现将文章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陈燕 《世纪桥》2011,(15):136-137
重庆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推进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重庆市委、市政府实施"三万计划"之"三支计划",即"万名专业技术人才支农支教支医计划",引导项目在农村"落地"、人才向项目"集结"、技术在一线"检验"。"三支"计划为重庆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引导重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助推重庆统筹城乡发展农村人口转移工作,加快重庆统筹城乡医疗步伐,促进重庆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优化重庆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市第三次党代会指出,要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中央把重庆设为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城乡统筹已成为重庆发展的最强音。因此,宣传文化工作必须把握大局、乘势而为,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奋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央在重庆设立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是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的一场更深刻、更全面的改革,是我国下一阶段深化改革开放、探索新发展模式和新体制模式的重要途径.本文从重庆城乡统筹的市情特征入手,分析了重庆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主要思路与做法,对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重庆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化.重庆统筹城乡教育发展需要立足重庆现实特点,发展重庆未来个性;需要突出基础教育重点,抓好职业教育生长点,建好高等教育支撑点;需要坚持制度创新,统筹城乡教育经费投入,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多渠道保障优质教育供给;需要振奋精神,不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城乡教育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7.
《当代党员》2011,(4):24-26
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重庆试验”以城乡统筹为目标的房改、户改、土改等一系列“新经济政策”,渐成中国关注的热点。有海外机构甚至把重庆做法总结为“重庆模式”,认为它超越了普遍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有可能为中国未来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在对重庆新阶段发展的“314”总体部署中,将“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作为“三大定位”之一,将“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列于“四大任务”之首;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把“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将实施“大城市带大农村战略”作为五大战略之首。搞好城乡统筹对重庆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巴南区作为全市城乡二元结构较为典型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刘强 《思考与运用》2007,(10):29-31
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我们面临又一轮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永川区作为重庆规划建设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一小时经济圈”重要增长极,要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合理开发、优化配置、科学管理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优势,形成统筹城乡发展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村。根据重庆市所具有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点以及在西部的战略地位,中央批准重庆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省级为单位的改革试验区。中央的决策,不仅有利于促进重庆城乡统筹发展,而且对全国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推进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必须立足实际,针对薄弱环节,突出抓好七项重点任务,开创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2007年6月7日,国家批准重庆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委书记汪洋说:“统筹城乡发展,是重庆继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百万大移民之后,要解开的又一道前所未有的难题。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于我们积极探索并走出一条有西部特点的科学发展道路,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2.
郭庆海 《新长征》2014,(2):12-13
中共吉林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系统地提出了四个统筹发展,即统筹“四化”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多种所  相似文献   

13.
《当代党员》2007,(7):8-8
直辖十年的重庆,迎来的是双重和多重的喜庆。在我们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开始迈入“求突破、上台阶、大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时刻,重庆又一次迎来了“加快”和“率先”的重大历史机遇。最近,国务院正式同意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重庆大胆创新、率先突破,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4.
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重庆要做好统筹城乡发展这篇大文章,我们必须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的三大重点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商务部与重庆市签署《共建内陆开放型经济合作备忘录》,探索内陆地区科学发展开放型经济新模式,这是促进重庆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重庆当前应该着力抓住这一新机遇,通过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探索统筹城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对直辖十周年的重庆作出了新的“三大定位”。其一,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这是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其二,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这是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乃至全国区域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其三,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这是对重庆在全国直辖市中的特点与历史任务的进一步明确。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对的战略响应抓住了实现“三大定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证明,对外开放是取得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对于内陆大城市重庆来说,统筹城乡发展,更应该采用这样的策略。 内陆开放与沿海开放的内涵不尽相同,内陆开放,本身就是统筹城乡的题中之义。重庆的内陆开放,主要是以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以开放型经济解决劳动就业和劳务转移,  相似文献   

18.
钟宜 《探索》2011,(3):179-182
重庆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实践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并举方法和原则,以工业化、城镇化、城乡统筹一体化为线索,围绕民生改善,努力探寻符合重庆实际的统筹城乡改革发展道路,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但是重庆实践要进一步形成比较成熟的模式,还必须加强综合性、系统性研究,还要认真研究解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一定要认真搞好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全面提升重庆的“软实力”。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市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形成了以下几点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20.
今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胡锦涛总书记亲临重庆代表团发表重要讲话,为新阶段重庆发展勾画蓝图、导航定向。总书记在“314”总体部署中明确提出重庆发展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即:“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为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