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一推双考”(有的地方是“双推双考”)的办法选拔优秀青年领导干部是近年来在一些地区试行的一项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重大改革。在“一推双考”中,随着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也有不少落榜者。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一推双考”成果的作用,提...  相似文献   

2.
简论“一推双考”的实践意义和社会作用李振东通过"一推双考"的方法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探索和发展。同以往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相比,它在走群众路线方面更加广泛,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方面更加稳妥,在体现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标准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敦煌市坚持把扩大民主作为干部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探索建立贯穿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等各个环节的有效工作机制,群众的参与面不断扩大、参与渠道不断拓宽,参与程度不断增强,为落实干部群众的“四权”、选准用好干部提供了保证。一是坚持民主“选”干部,初步形成了以党政部门“一推双考”、事业单位民主选举、中层职位竞争上岗为模式的干部公选机制。对部分选择面宽、竞争性强的党政部门职位,我们采取“一推双考”的方式,先后面向全市公开选拔了52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在部分职工人数多、群众参与性广的事业单位,我们采取民主选举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一次公开选“官”的成功尝试──关于呼市市委组织部“一推双考”工作的思索吴潇1993年7月中旬,中共呼和浩特市委组织部推出一项干部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用"一推双考"的办法,公开选拔招聘部分副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厂长(经理)。七月流火,正是塞外青城呼和浩特...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多次讲道:“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党政“一把手”是一个地区、部门的领导核心,只有做好对“一把手”的监督工作,切实提高他们的领导素质和执政水平,才能建立起政治坚定、思想敏锐、作风廉洁的坚强领导核心,从而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正确的贯彻执行。一、加强群众监督力度,选准用好“一把手”近年来,“一推双考”。任前公示制的逐步推行,进一步增强了选拔任用干部的透明度,使干部选用工作更加注重社会公论,更能体现民意。但是,部分“一把手”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不廉洁。不团结现象时有发生,因此…  相似文献   

6.
公开选“官”心态录钟平利用"一推双考"方式公开选"官"早已不是新闻,其操作过程和规则也在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但是,就社会心态来说,人们普遍关心的是这种方式选"官"的效果究竟怎样,是否得民心,顺民意。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伊盟第二次"一推双考"...  相似文献   

7.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规范化的探讨臧忠生采取一推双考或双推双考的方法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干部人事制度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选拔出更多.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的需要。为适应这一需要,就必须研究和探讨考察考试相结合这种方法的规范化问题,进而...  相似文献   

8.
人才工作     
《党建文汇》2014,(4):15-15
改进完善民主推荐——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务例》对民主推荐进行合理定位,由选拔任用的初始环节调整为第二个环节,将推荐结果由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改为“重要参考”。规定民主推荐情况只是确定考察对象应当综合考虑的因素之一.防止把推荐票等同于选举票、简单以推荐票取人,同时明确群众公认度不高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以起到挡住民意较差干部的“门槛”作用。  相似文献   

9.
2005年5月18日,山东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各大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了全省公开选拔拟任用的省直18位副厅级领导干部名单。一时间,不论在党政机关、大专院校,还是在厂矿企业、街头巷尾,“公开选拔”、“一推双考”成为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就在人们对5月18日公示的18位人选评头论足之际,5月25日晚,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山东电视台又同时发布了一条消息:根据中央抓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指示精神,扩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成果,经省委研究,决定从这次公开选拔省直部分副厅级干部确定的考察对象中,再选拔17位同  相似文献   

10.
考察是选拔任用干部的基础性环节。考察准确,任用就得当,考察失真,任用必然失误,任用失误,则贻害无穷。最近,平原县委组织部成立调研组就如何加强和改进干部考察工作,防止干部“带病提拔”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必须加快干部制度改革步伐,努力在选人用人机制上创新,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机制。一、改革干部选拔任用方式,逐步建立竞争择优用人机制要围绕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改进和完善干部选拔管理制度,把群众对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落实到干部选拔任用实践工作中。突出的是要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机制,择优选人,解决“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神秘化、封闭式”的弊端,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一是积极推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趟出一条低成本、高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为加强和改进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全面提高年轻干部队伍素质,培养造就大批能够担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11月11日,辽宁省委组织部印发《关于辽宁省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211”工程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从今年起到2018年5年时间,我省将实施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211”工程。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颁布实施之后,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在干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认真贯彻群众公认原则,总结探索了民主推荐、民主选举、民主测评、公开选拔、公开招聘、“一推双考”等一系列群众参与干部工作的方式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贯彻群众公认原则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还比较突出。如少数领导干部贯彻执行群众公认原则的意识不强,担心群众过多地参与干部工作会影响和干扰党委的决策,不愿或操纵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改进党管干部的方法,继续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逐步形成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的目标。按照这一目标要求,今年初,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初步建立起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一、改革干部选拔机制势在必行在过去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干部选拔方法。这种方法,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到了社会主义新时期,特别是在建…  相似文献   

15.
《政治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完善民主、公平、竞争、择优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把“以德为先”确定为军队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是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新的形势下党的干部路线在军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沈阳市和平区委积极创新选人用人方式方法,完善于部监督机制,初步实现了对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的有效监督和对区管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有效地提高了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满意度”和“对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七次会议上提出要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的科学机制。这两个机制事实上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才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把干部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以改革为动力,进一步完善选拔任用机制。一是改进考察方法,多角度识人。考察干部是不是“有本事”不难,判断干部是不是“靠得住”却不易。考核干部时,尽可能扩大谈话范围,把触角从机关向社会延伸,从定期向平时延伸,从工作向生活延伸。提倡“到家看”,坚持“回头看”,注意走访考察对象原来工作过的单位的群众意…  相似文献   

18.
关于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思考内蒙古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周同战运用"一推双考"方法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既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当前全国各地,特别是我区上下正在积极探索的一个新课题。认真深入研讨、解决"一推双考"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进一步做...  相似文献   

19.
重视老实人,历来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重要原则,而干部选拔路径不明晰、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等是“老实人吃亏”的根源所在。因此,我们党除了要坚持“不让老实人吃亏”这一基本用人导向外,更应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一关键问题。通过完善干部分类选拔机制、强化干部蔚位管理力度、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等,从根本上提高选人用人的公正性和科学性,真正使老实人群体“不吃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泰安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干部工作,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对年轻干部的选拔方式、任用渠道和培养管理等进行了积极探索。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一、改革选拔方式.创新选人机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扩大范围,改进方法,集中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对班子建设特殊需要、表现特别突出的年轻干部,敢于打破常规,破格提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