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欧盟与北约两个国际组织角度对变化中的跨大西洋安全关系展开了剖析。文章认为,欧盟作为新的安全行为者的出现,在扩大并改变欧盟原有特性的同时,推动跨大西洋安全格局发生缓慢而深刻的重组。一方面,欧盟-北约"战略性伙伴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不仅对欧盟和北约意义重大,而且具有深远的安全和政治后果。另一方面,虽然欧盟与北约的关系是塑造跨大西洋安全关系、更广泛的美欧关系乃至全球安全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战略性伙伴关系"真正实现的道路并不平坦。  相似文献   

2.
资本驱动下的经济全球化要求发达国家启动"新一代"自由贸易协定,美欧"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是其中的代表性案例。美欧经济相互依赖度高,它们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受到的非关税壁垒的困扰要超过关税壁垒的困扰,因此协调和统一各自市场规制成为谈判的核心内容。但社会抗议和政治文化的差异同时作用于美欧内部政治层面,阻碍了"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迅速地达成协议。由于"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涉及对风险的认定和市场经济模式的调整,美欧双方因历史而形成的社会权利、环境标准、政商关系等领域的差异使它们在这两个问题上很难保持一致。资本与社会的政治博弈决定了"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以应对中国崛起为目的的美欧"跨大西洋对话",指出美欧在对华关系上的一致与分歧.文章认为,美欧"跨大西洋对话"是中美欧三边关系的晴雨表.在此三边关系中,美欧关系仍是最紧密的一组双边关系,中美欧之间尚存在较深的分歧与猜疑,而中美关系则一定意义上使中欧关系复杂化.美欧"跨大西洋对话"对中国及中美欧三边关系具有深刻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跨大西洋对话"的积极影响,中国在处理对美、对欧关系问题时,就要着重加强中欧关系,并进而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人类认识、加工客观世界的一种基本模式。通过隐喻的跨语言对比研究能揭示出不同语言理解事物时不同的思维方式。以日语「流れ/流れる」的用法为例,从"隐喻广度"和"隐喻深度"两个维度,研究、透视日语和汉语在名词概念化方式上的差异,会发现:虽然汉语也能够通过流体思维对"时间"等名词进行表征,但在日语里这种思维模式是一种基本认知模式,因此,日语对"政治""故事""比赛""沉默"等抽象名词的理解均建基于流体隐喻思维。通过跨语言对比不难发现,借助流体隐喻思维对外部事物进行理解是日语的一大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5.
沈嘉禄 《新民周刊》2012,(22):74-76
中国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综合艺术,它荟萃文学、文字、考古、书法、绘画、雕刻等学科的精华,又在使用过程中使中国书画艺术提升至美妙的境地。从历史与现实来观照,它也是传递中国文化的使节。但长期来,它的"身价"却远远低于同门兄弟。上海的艺术展会每天都在轮番上演,但日前,"金石同古——方介堪、方去疾昆仲艺术纪念展"却引起了意外...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全球化的突飞猛进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跨国境、跨领域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为了增进彼此的交流与合作,人们越来越希望能像了解一个人的性格一样了解一个国家民众的性格。正是这种强烈的社会需求,才令国民性研究持续至今仍颇具人气。其中,日本国民性研究一直是世界各国的国民性研究者非常关注的课题。迄今为止的日本国民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是什么"和"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美援与战后台湾的经济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可 《美国研究》2002,16(3):66-87
本文意在对1950年后十多年间美国因素在政策和制度层面上对台湾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考察.本文发现,美国对台湾施加影响的一个重要的和基层的途径,是美国驻台机构与台湾经济官僚集团之间形成的"跨政府关系".这种关系有其特有的组织载体和制度机制,并成为战后前期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和政策、战略形成的关键因素.文章进而叙述了在跨政府关系的架构下,美国驻台机构和台湾经济官僚是如何共同导演了台湾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和发展战略的转型.本文认为,虽然美国因素对战后台湾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有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但并没有在台湾复制出符合"自由发展主义"理念的美式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0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举行了题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最新进展及未来发展前景"的研讨会。来自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商务部美大司、外交部美大司、中国人民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美国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和学者与会,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一)谈判的最新进展从2010年3月15日"跨太平洋伙  相似文献   

9.
当前,美国军事战略面临新一轮调整。在"维持全球领导地位"总目标牵引下,结合国内外因素的变化,美国军事战略的未来发展将表现出延续、聚焦和平衡三大特点。在战略目标方面,将延续"应对多元冲突"的基本理念,聚焦"大国威胁",但未来还将在反击俄罗斯"侵略"和应对中国"崛起"之间寻求平衡;在作战思想方面,将延续对未来新型作战样式的关注,聚焦"跨域协同",但未来还将在网络、太空等新型空间与传统领域之间寻求平衡;在军队转型方面,将延续"创新驱动"的基本理念,聚焦"抵消战略",但未来还将在确保当前优势与引领长远发展之间寻求平衡;在战略部署方面,将延续对亚太地区的高度关注,聚焦南海问题,但未来还将在"离岸制衡"与"主动推回"之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10.
新地缘政治时代下的跨大西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启秀 《德国研究》2005,20(3):9-11
柏林墙的倒塌和"9·11"恐怖袭击事件使全球地缘政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也改变了德美和欧美关系.本文认为:面对这一变化,如果仍固守冷战时期形成的行为方式和理念,已不利于德、欧、美跨大西洋关系的发展.德国、欧洲和美国应通过跨大西洋政策和跨大西洋机构的改革,构建一种新的跨大西洋关系.  相似文献   

11.
美国多年来极力主导与推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具有复杂的两重性:一方面,它是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在经贸领域的战略支柱,意在主导亚太经贸一体化的发展、制衡中国并从而取利;另一方面,它在相当程度上代表着新一代更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的发展。奥巴马政府推动美国国会批准该协定的意图,因遭到来自民主、共和两党和美国社会中的重重阻力而前途未卜。目前,奥巴马政府正计划在美国大选后的任期最后阶段,"冲刺"批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该协定被批准生效不是什么洪水猛兽,被否决也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即便被否决,其新规则体系与实际影响也不会就此消失。因而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把握须基于全面准确的分析判断,并根据美国大选结果、协定最后是否被美国国会通过的具体情况及复杂影响,前瞻、积极和有针对性地做出战略、策略应对。  相似文献   

12.
文章旨在探讨新加坡在出任"东盟对华关系协调国"期间(2015—2018)处理"南海仲裁案"阴影下的南海问题的背景与策略,进而理清"东盟对华关系协调国"在东盟对华关系中的作用。斡旋南海问题,是新加坡出任"东盟对华关系协调国"一职的职责所在,也是新加坡的外交目标之一。然而新加坡在出面协调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南海问题时,却因坚定地支持"南海仲裁案"而影响到自身同中国的关系。新加坡为"南海仲裁案"的多番、多种"背书"之举,引发了中国较为强硬的反对和反制。同时,也要看到,新加坡虽然无法"诚实""公正"地斡旋南海问题,但却为"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达成准则框架作出了努力,是最有可能在南海问题上"协调"出具体成果的"东盟对华关系协调国"。  相似文献   

13.
"我干得不错。"这是弗拉基米尔·普京对自己在2012年3月再次当选总统后的表现的总结。2012年10月,在每年一度的瓦尔代论坛上,普京与各位专家一同用餐时,对自己作出了上述评价。他没有喝酒,但却显得自信。2011年冬天,普京眼睛里的泪水与苦恼曾被照相机捕捉到,而现在,这一切似乎已经成了远去的记忆。普京曾在政治上被群众运动所重创,但现在他已经恢复过来了。他对民众说:"我干得不错!"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随着经济实力增强,韩国政府对"中等强国"身份和地位的诉求意愿显著增强。经韩国历届政府的努力,韩国"中等强国"的身份及地位明确。同时,韩国"中等强国"开始由区域角色向跨区域角色、全球角色扩展。朴槿惠政府提出的"欧亚倡议"尝试塑造韩国"中等强国"的跨区域角色,将韩国"中等强国"的政治诉求推向新高度。  相似文献   

15.
阙政 《新民周刊》2022,(2):14-17
之所以票房与口碑双双告捷,离不开一众优秀演员的出色表演,他们演绎出了2020年寒冬的泪水与笑容,温暖与感动,让这部群像电影穿过两年寒冬,"拥抱"无数观众。2020年寒冬,他们用温度聚成人间烟火。2021年岁末,我们穿过寒冬,拥抱跨年。12月31日22:02,电影《穿过寒冬拥抱你》为全国观众打造了2022场"拥抱跨年零点场"——在电影放映至2022年1月1日00:01后,在片尾字幕前以5.20秒的字卡"拥抱吧,就现在"号召观众,相互拥抱,温暖迎接2022。  相似文献   

16.
马红漫 《新民周刊》2012,(43):85-85
消费者对于真假难辨的洋品牌信任度大减,而企业却仍然对"披一件洋品牌外衣"的做法乐此不疲。在刚刚闭幕的第112届广交会上,采购商与成交额均呈下滑态势,但抢购"洋品牌"却成为亮点。报道称,一位意大利商人专门以出售或者出租意大利老品牌为生意,在15天里共接待了近800位中国商人,达成各类购买或租赁品牌意向超过100个。随着...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国际政治研究以国家行为者为单一研究对象,忽视了次国家的省市级行为主体。实际上,它们是比国家行为者更为直接、更具有先锋开拓作用的力量。仅以国家行为者为唯一研究对象来分析目前并存的多种方兴未艾的"复兴丝绸之路"的概念及模式,存在一个将参与主体过分简单化的问题,不能够全方位地分析这一国家主体与非国家主体多层次互动的跨区域融通的动态过程。对参与在"复兴丝绸之路"中次国家行为者的忽略,是造成目前西方学界和政界对中国所倡导的"新丝绸之路"不信任的原因之一。实际上,中国地方省市级行为主体是落实"复兴丝绸之路"的更直接有效的催化剂。"渝新欧"铁路的协同贯通,主要是重庆地方政府的推动,而非中央政府的行政指令。当然,中央政府的推动和支持,是地方政府作为的前提和基础。在推动欧亚大陆跨区域融通的过程中,省市级次国家行为主体在一些情况下有可能取得国家行为主体不容易取得的成果。次国家行为主体的一些倡议不仅能够促进跨欧亚大陆地区的跨区域融通,而且能够为这一日益深化的互相依存增添新元素。  相似文献   

18.
2013年下半年我国提出的"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下称"丝绸之路"战略构想)不只是国内一些地区和产业的发展战略,也不仅是我国对外合作的新倡议,而是未来我国全方位、多领域、跨区域的内外合作、协调发展和主动融合的战略举措,是内外战略相统一的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具有特定的地缘空间特征,认识其内在关联与互动关系,把握其在地缘政治经济、跨区域合作、合作秩序和和外部性等方面的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推进这一战略构想和对外倡议。其中,尊重主权国的权益,培育共同的合作利益和合作文化,是共建和共享开放、包容和可持续合作秩序的基础。这一战略构想的外部性较为复杂,未来发展有赖于积极的政策对话、共享的合作理念、良性互动的规模性经贸活动、共同投资与合作机制与惯例等"丝路文化"的支撑。同时,须有效管控有关国家和地区间的利益差异以及潜在冲突。  相似文献   

19.
中日两国经济相互依存度很高,但政治关系却比较冷淡。已有研究大多将"政冷"和"经热"分开论述,导致解释力度略嫌单薄,运用"结构性相互依存"的视角,通过构建商品层级结构模型和结构性相互依存对双边关系影响的公式,对中日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给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谢文泽 《美国研究》2016,(4):122-138,7,8
"两圈战略"是笔者从国家防卫和经济利益两个角度提出的考察美国国家防卫战略和全球战略的研究框架,即美国通过加强"国家防卫安全圈",塑造"经济利益安全圈",达到重构和主导世界新秩序的目的。"国家防卫安全圈"主要由两洋防卫体系和拉美安全倡议区构成,"经济利益安全圈"力求涵盖太平洋、美洲地区和大西洋。美洲地区(南、北美洲)是"两圈战略"的"纵轴",拉美地区是这一纵轴的天然部分,美国利用自由贸易、单边市场开放、区域安全合作等措施已经将3/4的拉美国家拉入"两圈战略"。为了将其他1/4的拉美国家(古巴、厄瓜多尔和六个南方共同市场成员国或准成员国)也拉入"两圈战略",美国利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跨大西洋投资和贸易协定"对南方共同市场营造了战略"包围"态势,与古巴恢复了外交关系,宣布"门罗主义"时代终结,试图以"美洲主义"为口号开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第三轮美拉整体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