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初,泰国军方在国家发展模式变革过程中先后两次发动政变,重返权力核心.本文认为,促成泰国军人集团政治回归的主要动因在于既得利益集团的“反他信”共识,保守阵营复兴传统政治秩序的需要,以及社会民众对安定、和谐与发展的诉求.军人集团掌权后,通过创新制度安排、重塑传统意识形态、压制反对力量等方式,试图恢复传统政治秩序下的寡头权力结构.从目前看,泰国政治前景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复苏进程.除非巴育政府能利用外部资源有效破解存量改革难题,否则新一轮的政治冲突与权力博弈很可能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2.
泰国的政治发展陷入一种长期的文人与军人交替执政、选举与政变循环反复的"怪圈"。他信执政以来,以王室、曼谷政商集团、新资本集团和农民为代表的生产要素所有者,由于在经济发展中的收益分配不同,产生不同的利益诉求和政策偏好,进而形成改革联盟和保守联盟两大对抗性要素联盟。双方在国家发展理念、社会运动和民主机制三个层面的升级对抗,导致泰国政治怪圈的延续。未来泰国政治的发展趋势取决于要素联盟的稳定性及由此带来的联盟格局变动。近中期来看,保守联盟仍会保持较高的合作程度,他信派只有向保守联盟妥协,才有望打破政治僵局。长期来看,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带动传统资本向新兴行业流动,加之后普密蓬时代的王室影响力式微,将动摇保守联盟的稳定性,从而可能引发泰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互动进一步加强,而政党政治则堪称两者之间的"枢轴"。双层博弈理论认为,政党之间以及政党与国际环境的互动,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而对外政策也会影响一国政党间的互动与博弈。印尼和美国之间的自由港公司问题是印尼多年来面临的一个棘手而重大的对外政策议题,佐科及其政党联盟则借重自由港公司问题,利用政党政治的运作和影响,将"朝小野大"扭转成"朝大野小",最终顺利实现连任。在第二个任期内,如何维护政府权力以落实重大改革措施,又不至于让权力过于集中,威胁印尼国家政治稳定的基础,是佐科及其执政联盟必须高度重视并谨慎处理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金勇 《东南亚研究》2018,(2):94-107
自1932年民党政变之后,泰国开始了民主化进程,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和实践在泰国遭遇困境,使不少泰国人将眼光转向内部,以文化形式解构西式民主,同时建构本土化的民主,由此催生了沙立·他那叻时期的"泰式民主"思想。"泰式民主"理念并未随着沙立的去世而消失,而是被保皇主义者吸收、继承和改造,逐渐发展出"以国王为元首"的当代新"泰式民主"。它通过文化建构的手段,重新诠释传统君主制的"神王"和"法王"观念,使其在现代政治框架下与民主政体相适应,并升级成为一种国家意识形态,成为泰国各界普遍认可的理念,被写入宪法。保皇主义者借助无形的文化权力,一方面汲取传统思想,另一方面融合现代民主理念,将"以国王为元首的民主"打造为"泰式民主"核心思想,它对社会各方面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要远超制度化宪法所赋予的权力。  相似文献   

5.
作为泰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枢密院在泰国政治中的作用深刻反映了国家建设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作为朱拉隆功改革的成果,枢密院有助于君主加强集权,从而推动泰国的国家建设.泰国民主政治进程启动后,经过普密蓬国王及前枢密院主席炳· 廷素拉暖数十年的经营,枢密院逐渐成为国王汇聚政治资源的场所.国王通过枢密院成员的社会网络缔造了其与军队、司法机构的政治联盟,形成与民选政府相对的"平行国家",但民选的他信或亲他信政府凭借选票所代表的民意支持,冲击了"平行国家"相对于民选政府所具有的权力优势.作为"平行国家"的枢纽,枢密院通过传递信号、为政变背书及支持非民选政府组建等方式来维护"平行国家"的权威及利益.  相似文献   

6.
政党政治是人类有史以来民主政治的高级形式,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典型形式,是人类政治文明的积极成果。政党政治首先形成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最先发展资本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的国家,如英、法、美等国,新兴资产阶级是在夺取政权后的议会斗争中才组成政党,经由多党竞争,选民投票,实现政党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后发资本主义国家,如德、意、俄等国以及广大被压迫民族国家,则是先组成各类政党,由政党领导或推进革命斗争,到斗争胜利后才形成完全的政党政治。政党政治依据长期  相似文献   

7.
冷战期间,泰国在军人集团主导下先后进行了两次发展模式变革,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城市中产阶级的政治崛起,泰国再次进行发展模式变革,但是,照搬西方的"选举民主体制—全面自由化道路"发展模式未能取得预期成效,反而引发危机。进入21世纪,泰国新资本集团在农民群体支持下推动新一轮发展模式变革,结果在存量改革困境下,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冲突与社会分裂。2014年,泰国军方再次发动政变,强行接管改革主导权。从目前来看,泰国要构建稳定、有序、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必须首先完善协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依托中泰战略合作契机形成兼顾各方利益集团的发展共识。  相似文献   

8.
泰国民主的前景:军权、法制、金钱与政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7年8月19日,泰国新宪法草案顺利通过全民公投,这是继泰国军方去年发动政变以来泰国民主进程重要的一步.宪法草案通过后,泰国政治局势逐步明朗,大选也将于年底举行.但是,回顾近一年来泰国民主政治的种种怪现象,泰国民主未来的发展走向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9.
柬埔寨多党民主政治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梅 《当代亚太》2004,(4):25-30
历经三次大选后柬埔寨的政治发展进入了向多党民主政治过渡的转型期.柬埔寨的政党政治面临着政治经济基础薄弱,党派之争错综复杂,外部势力的介入与干涉等问题的困扰.党派间的权力与利益之争更是直接导致了2003年第三次大选后的政治僵局.但从未来发展来看,困境只是暂时的,付出了高昂代价才走上民主发展道路的柬埔寨是没有回头路可走的.  相似文献   

10.
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双重难题,泰国也不例外.泰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思想领域的冲突、 各种政治势力的斗争、 根深蒂固和无处不在的腐败等等.在泰国政治中,战后初期(1945—1958年)是一个关键的转变阶段,从先前的威权宪政体制(1932—1947年)转变成此后的军事专制体制(1958—1973年).20世纪50年代,学生在泰国国家政治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继而在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与此同时,国民议会内所有政党之间的相互争斗被视为泰国政体的一个显著弊端,它很快便成为泰国政府被贴上"不稳定"标签的最明显原因.1932年往后,泰国有10余次政变和政变图谋,而1976年10月6日,军事政变是右翼势力合乎逻辑的一次最激烈反应,而此次政变针对的是三年前学生领导的、 作为宪政高潮的"十月革命".1976年的军事政变虽然结束了此前三年混乱的开放式政治实验,但其暴烈程度实属空前,政治意义异常重大.概而言之,20世纪60和70年代的学生、 政党和以军人集团为首的右翼势力都以它们各自不同的行为,肇始了当代泰国政治不幸的动荡传统.笔者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详细访谈,展现当年一位参加过学生运动以及后来的反抗活动的人士的心路历程,了解他对泰国政治和泰国社会的一些看法,借以印证、 补充或加强对泰国政治和泰国社会的分析和看法.  相似文献   

11.
卞晶 《当代韩国》2010,(2):82-88
1995年,欧洲学者凯茨和麦尔首先提出卡特尔政党的概念,同时总结了卡特尔政党在国家与社会中的地位转变所衍生出的特质。本文从政党与国家之间的联络、政党竞争环境和政党与市民社会之间的关系等几方面探讨韩国政党政治的一般情况。作者认为,卡特尔政党虽倡导民主与自由竞争,但实则关注操控权力的运用,此种情况无助于韩国政党的民主化进程。因此相关的制度设计是防止卡特尔政党对民主政治产生负面影响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韩国政党与政党体系变迁动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政党体系的变迁具有鲜明的特点.自1948年制宪始,韩国政党政治的形态就呈现出宗派政治、帮派政治的特征,诸多政党在韩国政治舞台上不断出现和湮灭,韩国的政党政治未能发展到制度化的阶段.目前,韩国虽然实现了从威权统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型,但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思想、政治文化和南北分裂态势的影响,政党的变动依然十分频繁.本文旨在从环境因素、政治文化因素和制度因素的角度探析韩国政党与政党体系变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政党政治价值是关于政党的组织原则和社会政治现实建设的基本概念,政党以其政治价值标准指导其政治活动的方向.本文拟从政党政治价值区分的角度以俄罗斯1999年和2003年国家杜马选举为例对当代俄罗斯政党的发展进行初步探讨.直到2003年,俄罗斯各政党政治价值区分仍不明显,俄罗斯政党制度仍在发展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泰国的政党曾长期处于非法或半合法的状态,政党自身又存在着如无长远规划、聚散无常、无明确纲领、无有效的基层组织、党内关系完全是庇护关系、无法吸引一流人才等弊病,使得泰国的政党至今仍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力量.政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处于为一党私利而争斗的恶性循环状态,在执政中必然是"政党行为大于政府行为".政党的这种素质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泰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二十年来,金钱政治以一种看似矛盾和不自觉的方式,破坏着台湾执政党和政府及官员的政治形象、权力结构和统治基础,以一种潜在的力量推动着它们的政党政治和政治体制由一元的模式向多元的模式变化,从而加快了多元政治的发展;同时,在巩固民主的过程中,它以一种瓦解体制的形式阻碍着民主制度的形成和稳定.进一步来说,这种腐败在政党政治和政治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它或是在巩固政治转型阶段推动政治转型和民主化,或是在巩固民主的阶段推动或阻碍民主的发展,但其总的表现形式都是瓦解体制.  相似文献   

16.
政党制度作为现代代议制的核心,其功能的滞后与缺失是发展中国家政治转型面临的一大难题.从印尼20余年的民主实践来看,转型后曾占据主导地位的世俗政党呈现衰弱之势,而伊斯兰政党却能维持相对稳定的政治支持,原因在于二者构建方式与制度化发展路径不同.作为世俗政党代表的斗争民主党,在构建初期即形成以梅加瓦蒂为中心的权力结构,导致组织制度处于弱化状态,长期制度化发展走向僵化.与之相对,平衡的权力结构塑造了繁荣公正党的强组织制度和稳固的党群关系,其组织活力和政治影响力近年来得到显著提升.在政党制度化发展不断分化的情况下,如果印尼国内政治继续朝着保守化方向发展,未来可能面临民粹主义冲击民主制度、宗教力量侵蚀世俗体制的双重挑战.  相似文献   

17.
基于传统的民主与政党政治理论可以在适当调整后应用于欧盟政治研究的方法论假定,文章对正在形成与发展中的欧洲政党之一的欧洲绿党进行了个例研究。在对其政治纲领、组织结构和政治参与等的量化分析后认为,欧洲绿党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演变成为一个欧洲政党,但这更多是其成员绿党适应日益制度化的欧盟政治比如欧洲议会选举而不断欧洲化的结果,它在欧盟政体民主转型中的促动性角色依然相当有限。  相似文献   

18.
步入九十年代 ,菲律宾政治渐趋稳定 ,但政党活动十分活跃。一些在全国影响较大的政党面对新的情况 ,进行了力量整合 ,政纲调整 ,也进行了新的权力角逐 ,在政治发展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迹。随着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变化 ,菲政党政治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这是菲律宾政治中值得注意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9.
"明治宪法之父"伊藤博文的政党政治观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即从最初的"政党邪恶观"到最终的"政党工具论"。这种转变是基于《明治宪法》颁布之后日本政党政治活动活跃这一前提。随着政党政治观的转变,伊藤在宪政实践上对政党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从宪法颁布之初特意在宪法文本中避谈政党和对政党政治进行压制,到之后因政治需要对各大政党妥协,再到最后创建"政友会"。他的政党政治观和实践的转变对于近代日本政党政治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国家在民族国家构建进程中普遍参考西方政党政治体制,建立起周期性、竞争性的选举制度。这种制度设计有意通过政党轮替执政的方式,实现政治参与和利益代表最大化。1993年,柬埔寨也确立起以政党选举为中心的政治体制。而在近30年的政党政治发展进程中,柬埔寨并未出现多次政党轮替执政的现象。洪森领导的人民党政权始终主导着国家政治发展走向。通过进行政党内部调整,运用法律、政治和宣传手段,洪森政权有效维护政治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和平衡对外关系,引领柬埔寨探求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树立起强政党与政治强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