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肩负着在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而又繁重的任务.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执政风险。这种风险既有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的风险,也有来自自然界的风险,既有党和政府决策失误导致的风险,也有党脱离群众酿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韩国发展高科技风险企业的努力金万甲王剑近年来,韩国以高科技为基础的风险企业异军突起,为在困难中徘徊的韩国经济带来了新的希望。所谓“风险企业”是指少数拥有高新技术的冒险企业家为使技术转化为商品,在无雄厚资金的情况下创办的企业,因其资金薄弱、具有风险而得...  相似文献   

3.
2008年度日本经济财政白皮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年一度的日本经济财政白皮书2008年7月发表,副标题是"风险中的日本经济",重点分析了日本经济面临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风险,认为短期的风险在于美国经济下滑、石油价格及原材料价格上升等外部风险,而中期的风险是日本经济的脆弱性,家庭和企业不能积极地应对各种外来风险,长期的风险是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财政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对党委信息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信息工作者如何更好地为党委科学决策提供情况、当好参谋,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多年工作实践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做好新形势下党委信息工作,必须在“功、道、要”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2011年,世界经济总体呈现出缓慢复苏势头,但由于各种原因,这种复苏势头并不稳定,甚至出现了波折。当前,世界经济充满危机和障碍,利空因素远多于利好因素,经济下行风险愈益增大,但跌入衰退线的概率不大。  相似文献   

6.
漫漫谈     
崔泓 《新民周刊》2023,(22):36-37
<正>1.借题发“灰”针对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称每个台湾家庭都应该持有并接受训练使用步枪,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敦促美方相关人士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不要拿台湾民众当炮灰。2.风“锤”草动不寻求同中国‘脱钩’,但又提出‘去风险’?针对美方这一表态,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妙句迭出:“什么是风险?风险在哪里?怎么去风险?如果以‘去风险’为名为‘脱钩’打掩护,就会给两国关系埋下更多钉子。”“如果把国家安全当作锤子,那看什么都像钉子。”  相似文献   

7.
现代技术发展引发了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关乎所有人利益的安全风险尤为受到瞩目。本文以食品安全为例,梳理了德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疯牛病危机前后的改革历程,发现以"风险预防"为主、保障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多层治理体系以及以保护消费者为中心是其主要的监管特色,并认为,基于风险的监管理念,通过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分析来强调监管机构的独立性,以及促进公众参与是德国风险监管体制建设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国家风险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非商业风险之一。本文对中国企业在越南投资的主要国家风险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越南投资可能面临的国家风险主要集中在政府违约、政府效率和官员腐败等问题上,越南的罢工问题、各种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和自然灾害等也会带来一定的投资风险,同时,中越两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争议,也是影响中国企业在越南投资前景和安全的主要不确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关于风险防范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当前国际国内风险动荡源和风险点日益增多的敏锐观察和理论创新。这一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居安思危”的风险意识观、“具有先手”的风险准备观、“守土尽责”的风险责任观、“驾驭风险”的风险本领观、“敢于斗争”的风险意志观、“健全机制”的风险实践观。这些基本内涵具有实事求是的理论品格、强烈的问题导向、辩证的底线思维、高瞻远瞩和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等鲜明时代特征。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党要主动践行习近平关于风险防范重要论述的相关内容,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全面提升防范风险能力,汇聚广大民众磅礴之力,补齐风险防范“短板”,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发挥制度威力,为打赢重大风险防范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域外大国在遏制中国、谋求实利的战略驱动下,不断加大介入南海的深度和广度,使南海问题呈现复杂化、国际化趋势,中国与域外大国直接对抗风险加大,南海问题解决难度进一步增加。中国需立足长远,综合施策,最大限度维护南海权益。  相似文献   

11.
11月1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公布消息,由学院刘昀献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申报的《中国共产党应对执政风险和考验研究》获得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立项。学院获得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最高级别科研项目,不仅体现了学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领域的雄厚科研实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而且为学院在全国党校、行政学...  相似文献   

12.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爆发金融危机,金融机构破产风潮由中小规模向大型金融机构波及。在金融机构破产制度建设方面,日本“护送船队”式行政保护凸显制度缺陷,政府实施了从时限性措施到永久性长效处理框架的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了常规处理和应对危机事态的特别处理机制,形成了以中央银行特别融资、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机构破产处理框架为中心的金融安全网,为维持信用秩序稳定、防止金融系统性风险扩散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日本风险资本后期投资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段投资是风险资本投资中一个控制风险的最重要手段,它是根据风险企业发展过程五阶段来相应投入的。五个阶段分别是:种子期、创立期、成长期、扩张期和成熟期,每个阶段风险企业融资目的和主要任务不同,相应地风险资本投资所面临的风险,预期收益率、投资工具等都各具特色,如表1所示。我们为了分析方便,把风险资本对处于种子期、创立期企业的投资称为前期投资,而把风险资本对处于成长期、扩张期和成熟期企业的投资称为后期投资。在1996年美国风险投资活动中,有高达34.9%的投资属于前期投资。  相似文献   

14.
于景涛 《德国研究》2013,(3):91-102
员工的组织忠诚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员工忠诚与否直接关系到机构或企业的兴衰存亡。文章首先介绍了组织忠诚度的含义及其类型,并阐述了各类型组织忠诚度的理论基础,然后从若干文化维度,比如集体主义/个体主义、权力距离和风险偏好程度等,分析文化因素对中德员工的组织忠诚度产生的影响,并建议管理者注重培养员工情感性的组织忠诚度与归属感。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以来的十多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社会风险多、社会矛盾集中、突发事件频发的时期。加强对突发事件,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的防控,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利益,也是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经常性课题。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社会达成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共识。文章从系统性风险和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这两个方面研究了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论基础,并且对国际金融组织关于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改革行动进行了分析。结合中国金融系统自身的特征,从中央银行的角色转换、金融的顺周期性以及系统重要性机构这几个方面来分析我国宏观审慎监管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中非关系从郑和下西洋以来,友好关系延绵至近,随着国际大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法语非洲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本文试图通过对中非双方的交往史的梳理,以及近年来双方贸易合作的现状,展示机遇并分析风险,对未来双方的合作前景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国债的持续发行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及国债风险。日本政府为了实现财政健全化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尤其是20世纪末期的两次财政改革,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当时及其后国债政策的运用。当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的长期萧条影响到了改革的进展,使改革出现了一些反复。  相似文献   

19.
随着风险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议题,发端于环境法的风险预防原则开始上升为宪法讨论的主题。法国2004年《环境宪章》在世界上率先将风险预防宪法化,使其完成了由环境单行法原则、环境法典总则原则到宪法原则的发展历程。虽然宪法化昭示着国家须肩负起风险预防义务的进步理念,但风险预防原则入宪自始至终都存在高度分歧,在过去15年的司法适用中亦未发挥理想效果。为解决其宪法实施问题特别是消除对创新的阻碍作用,法国正在着手相关修宪活动以消除其弊端。基于法国教训,风险预防原则是一把双刃剑,其相关讨论应当务实,寻求以精确的措辞审慎建构国家的风险预防义务。  相似文献   

20.
西欧国家工会运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30多年里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并形成了以男性蓝领工人为核心推动社会权益扩张的主要力量之一。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在新社会风险和风险群体出现的情况下,一方面,这些西欧国家的工会力量是否受到了冲击,原有的组织结构是否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面对新社会风险群体,这些工会是否积极地进行了自我调整,将这些受到新社会风险威胁的群体吸引和容纳进工会保护之下是本文重点考察的内容。而本文也将对西欧国家工会运动在社会风险下的表现进行比较和归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