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沈嘉禄 《新民周刊》2012,(23):88-88
前不久,美国柯达公司宣布破产。所以陈海汶的那个上海老相机制造博物馆,说斯文点,也可算是胶片时代的最后一抹斜阳。上周日正好是6月10日,世界文化遗产日,这一天本埠有数十处"神秘"老建筑向公众敞开大门,上海老相机制造博物馆也借此东风正式开馆。这个博物馆在紧贴南北高架西侧的重庆南路308号,门庭装饰低调,黑漆落地钢窗则让上...  相似文献   

2.
今天重提上海牌的渊源,是当然的奋发精神继承,更是要通过学习,实现当代汽车制造的先进技术创新。读报,有"上海牌轿车复出"的消息,看到这样的文字,不少老上海人的记忆中还残存着"上海"牌轿车的影子:与苏联"伏尔加"轿车相似的外观;接着,记者引用某大学教授的表述:"‘上海’牌以其规  相似文献   

3.
旧家具、老物件经过一个妙思和一双巧手的"抛光",就延续出一段新的生命。瑞士人尤纳斯·马瑞恩是个混搭高手。他把上海五维创意园区的一间旧厂房翻修成了居家、创作两用的工作室,在这里,各种从旧货市场搜集到的与上海历史有关的旧家具、老物件经过一个妙思和一双巧手的"抛光",就延续出一段新的生命。尤纳斯的家对于参观者来说充满了惊奇...  相似文献   

4.
他们和19世纪末来上海掘金的西方人一样,嗅觉敏锐,行动力出众。但这批人不再是一群追逐快钱的疯狂冒险家。寻机1994年,上海人有时会看到一个外国小伙子骑着"老坦克"穿梭在大街小巷,用娴熟的中文向路人打听某个艺术家的住址。他是瑞士人劳伦斯,最早来中国的画商之一。  相似文献   

5.
王悦阳 《新民周刊》2022,(25):12-23
百余年来,上海这座城市诞生了无数漫画艺术大家,也为时代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艺术形象,直至今日,几代漫画人用艺术的视角俯瞰新老上海的时代变迁,讲述中外艺术家与上海这座城市密不可分的关系,用漫画这一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将上海这座城市的时代变迁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6.
夜航船     
胡展奋 《新民周刊》2012,(26):87-87
在"纯洁得一塌糊涂"的裸逗前,男人,不就是一艘跌跌撞撞的夜航船吗。入夏,各地频报性骚扰。网上龃龉滚滚,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如同"菜花黄,痴子忙",这也是一种"季节病"。老上海应该都知道,三十年前的公交车上,类似的骚扰也频频发生,每到夏天,我们熟悉的13路终点站、24路终点站都要加强"联防队"值班,专门处理公交车辆上骚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法国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文化名人的活动,并以此为纽带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扩大法国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一九七八年纪念伏尔泰和卢梭逝世二百周年,一九八三年纪念司汤达诞生二百周年,今年又纪念狄德罗逝世二百周年。这次纪念活动由法国官方和民间共同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同配合,内容丰富多采,有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插图展览,狄德罗邮票日,狄德罗戏剧演出,学术报告会等等。整个纪念活动将长期延续下去,一九八六年拉·维来特法国科学、技术、工业博物馆落成时将举办有关百科全书的展览,掀起一个高潮。一九八九年,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时将配合整个纪念活动,重新估价狄德罗。法国政府之所以重视狄德罗的纪念活动,目的是想通过狄德罗百科全书的伟大成就的宣传来推动刻不容缓的技术革命。文化部长雅克·朗一再强调这一点。他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提出:“官方的目标是突出十八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势头和  相似文献   

8.
"上海五国"会晤机制开创于1996年4月,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在上海的会晤,几年来,该机制摸索出的新型国家关系可以概括为四句话:睦邻互信;平等互利;团结协作;共同发展.今年6月将在上海举行的第6次五国元首会晤,是"上海五国"机制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唐羽 《新民周刊》2012,(33):83-83
130年前,外国资本在上海英租界建起了第一座发电厂,上海开始亮起电灯,响起了马达声,工业革命的能量为上海增添了活力与创新力。130年后,上海要"重新发电"了,一帮人将通过艺术的手段向世人宣示:上海这座  相似文献   

10.
《新民周刊》2017,(37):113-113
反电信诈骗,上海有张"神秘王牌"大宝:真牛,早点行动起来,落到实处,让那些骗子无遁形之地!叫个啥名?"王者荣耀""黄蒲军校",好歹比"赵C""张OK"强,合法依规爹妈孩子乐意就好dudu朱:有一年作为学姐迎接大一新生,有位学弟叫黄尚。每次一叫到这名字,都觉得膝盖一软。端木凌风:名叫"方向盘"那个自小就是老司机。  相似文献   

11.
郎红 《新民周刊》2012,(19):89-89
每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春雨消歇,草木怒生,上海市民等来了这个机会,拢紧崇敬的心怀,放慢脚步,穿上鲜艳的新衣,去拜谒作为文化遗产的老建筑。静安区是上海的中心城区、袖珍城区,也  相似文献   

12.
沈嘉禄 《新民周刊》2012,(35):87-87
一度,上海男人是外地人群起而嘲笑的对象,像《渴望》之类的电视剧就不由分说地将窝窝囊囊的男角色派给上海人,央视春晚里偶尔出现的"上海元素",也是引观众开怀狂笑的上海小男人,形象委琐,斤斤计较,普通话口音很重。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外地美眉倒希望嫁给上海男人。理由很简单:上海男人怕老婆、疼老婆,当家理财一把好手,个别精品...  相似文献   

13.
中枪初老症     
孙毓华 《新民周刊》2012,(21):80-81
如今,年轻人也"老"字不离口地倚"少"卖"老"起来。如今,年轻人也"老"字不离口地倚"少"卖"老"起来。这不,"初老症"前不久迅速蹿红后,成了网络微博的常用词。而"初老症测试表"",80后"们早就自觉地一一对照,根据症状,  相似文献   

14.
非虫 《新民周刊》2020,(14):30-31
截至目前,世博地区现代服务业特征初步形成——服务性企业共10124家,占企业总数91%。目前,世博地区正在全力推进世界会客厅建设。还记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吗?近日,在一些"老浦东"的朋友圈中,一张2002年12月5日的《浦东新区周报》头版翻拍成了热门。在"欢庆申博成功"的大幅照片上,一行消息——"12月3日北京时间22:15,在蒙特卡洛,上海以54票获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主办权"。  相似文献   

15.
养老之窘     
胡展奋 《新民周刊》2012,(19):24-25
名人最大的愚蠢就是以为自己不朽。常人最大的愚蠢就是以为自己不老。其实"不朽不老"的只有标本。即令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不得不朽,不得不老。所谓"朝为青丝暮成雪",恰恰是在最得意的时候,最忘形的时候,我们是不是  相似文献   

16.
"弃老"是中日两国共有的古老风俗,尽管与"敬老"的传统相悖,但确是两国漫长的农业文明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日本小说《楢山节考》与中国小说《爸爸爸》中关于"弃老"的故事均能在中日民间传说中找到故事原型。"弃老"风俗中,老人或是被家庭遗弃,或是为了家庭、种群的存续和繁衍主动放弃生命,这反映了家庭养老能力在残酷的现实生活面前显得弱不禁风。通过对故事原型以及小说文本的分析,分别从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挖掘"弃老"现象的深层原因,其根源在于物资匮乏和粮食短缺,此外还受制于村落共同体形成的集体无意识等因素。中日同为东亚国家,目前又是人口老龄化颇为严重的国家,探讨"弃老"风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亦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救不完的是流浪动物,渡不了的是人。在上海奉贤青村镇,有一座年久失修的寺庙,名叫编报恩寺,有500年历史,即便是老上海人,可能也没多少人知道它的存在。3月初,疫情来临封控,寺庙静止,跟着静止的,还有庙里的住持和他救助的9000多只流浪动物。  相似文献   

18.
金姬 《新民周刊》2012,(38):36-37
那时上海大众德方负责人以巴西大众为例鼓动大家,信誓旦旦地说:"10年后,每个工人都买得起轿车!"52岁的徐志荣喜欢把普桑称为"老桑",作为第一批参与桑塔纳轿车组装的上海工人,徐师傅对桑塔纳的感情特别深。他永远记得29年前第一次见到桑塔纳时的感觉:德国车就是细腻。如今各式轿车在中国马路上随处可见,在汽车  相似文献   

19.
阙政 《新民周刊》2012,(39):70-73
"叔时代"的偶像剧不需要"岁月如刀,独放过他一人"的不老神话。要的就是老而弥坚,老而弥贱。另一方面,青春偶像剧也不甘落后,影视圈的"鲜肉"层出不穷,各领风骚数年。从前,说一个演员是"偶像派",那等于是在骂他没有实力。现在嘛,没有人愿意再做听上去就闷闷的"实力派"。越有实力的,越喜欢当众宣布"我明明是个偶像派",以显得...  相似文献   

20.
王煜 《新民周刊》2022,(36):28-29
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的“菜篮子工程”建设,终于破解了超大型城市的副食品供应难题。用来排队占位置的砖头,是很多老上海人的集体记忆。物资匮乏年代,大清早的菜场门口,家家户户必须派人排队,才能采购到一家人这一天餐桌上的原材料。如此的景象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