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西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由于市场经济基础薄弱,精神文化基础相对落后的特点,小城镇建设更多依赖于以交通带动为主体的“马路经济”和以资源发掘为主体的“开采经济”,缺乏促进农村经济深层次变革的市场机制,缺乏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文化底蕴,因此许多地方普遍存在着盲目发展的弊病。位于鄂西北山区的谷城县石花镇,在产业优势、市场升级和文化积淀上做文章,充分发挥了小城镇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的辐射和推动作用,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带动了城镇和农村的共同进步。文化内涵有没有用在老一…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的耕地资源、水资源、草场资源严重不足,西部地区尤为严重,对农村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生态经济,其内涵和目标决定了它可以有效地缓解和解决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路径.我们应当结合西部的资源条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西部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提高农民主体意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主体素质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对农民主体意识的实然现状及其原因做了系统、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从普及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经济、夯实物质基础;弘扬先进文化、培育主体精神;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农民权益等四个方面探索了农民主体意识构建的应然路径。  相似文献   

4.
一、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是西部农村西部的落后主要表现在农村,西部经济落后主要表现为农村经济落后。对于西部广大的农村和农村经济,是开发的问题,这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出发点。对于西部的城市经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的西部农村,纠纷形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应的,纠纷的解决路径也应有所改变。文章通过对一特定水权纠纷的再次考察认为,作为纠纷主体的一方,在特定条件下,也成为了解决纠纷的主体,并在很大程度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此,必须从当事者的生活场景入手,结合个案具体情景,从真实生活出发构建解纷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孙玲要加快我国西部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重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必须针对西部地区农业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路径加速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彻底转变。一、针对西部地区资源丰富的特点,应选择走提高资源...  相似文献   

7.
经济社会转型期随着市场化发展而日渐觉醒的村民的民主意识、法治理念、权利思维、平等观念的不断增强,使村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和参与农村社会政治事务,农村现行基层治理模式和乡村民主政治体制面临着变革和调整的需要。宪政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产物,代表着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基层的治理变革既需要对农村基层社会的经济政治资源进行调整和组合,更需要在宪政理念的主导下进行自治制度的革新。基层治理的宪政化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期基层治理变革的方向。在宪政理念的指引下,农村基层治理变革具有自身鲜明的制度本质。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已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但是,这种共识更多地集中于经济方面。从经济、政治,文化三者关系的视角,对西部开发中农村文化建设的地位问题进行思考,对于引起各方面对西部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促进西部农村文化建设,进而促进整个西部大开发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9.
今年7、8月份,我们对山西省朔州的怀仁、山阴、晋城市的泽州、沁水、高平等县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问题进行调查了解。五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实践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从这种启示中可以对山西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产生一些新的思路。 一、思想认识上的高度重视和观念变革,是山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前提条件 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首先是一个主体认识问题,其中特别是各级领导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视问题。实践表明,如何认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地位、意义,直接影响着全省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从当前我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实际状况来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归纳了目前研究中国地方政府变革的四种路径,即经济路径、国家中心路径、社会中心路径以及能动者路径。在比较了它们的优点和缺陷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可以采取治理的路径来研究地方政府的变革,并且阐述了该路径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离不开广阔的西部农村,西部大开发蕴涵着法治的大开发。实现西部跨越必须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以法治开路,依法开发,使西部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受到法律的规范性调控与调整。然而西部农村的法治建设因农村立法滞缓,农村经济滞后,宗族势力、非法宗教的复兴,基层官僚腐败以及根深蒂固的人治传统而呈现出艰巨性。西部农民对法治这种制度资源因失望而不愿投入,导致无法给西部农户带来可以预期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扩大内需作为我国较长期时内的重要战略方针,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西部各地区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当前努力扩大内需,推进西部大开发,要努力开拓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两个市场,努力促进西部地区城乡居民增加收入。为此,要采取积极措施,推进西部城市和农村消费需求和生产需求增长的各种项目建设,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3.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我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依然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我们认为,各级政府正确领会中央部署,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保证。——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主要在于农村经济的不发达。据统计,反映农村经济实力的各项指标,西部地区都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如农村人口人均第一产业增加值是全国的69.3%,西部农村人均消费支出为全国平均值的75%。  相似文献   

14.
产业化:振兴西部农业经济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地处内陆腹地,山高路险,信息闭塞。特殊的地理、历史和文化因素,决定了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实行农业产业化是将西部地区相对封闭、落后的农村经济纳入全国商品经济大循环的有效途径,也是继续推进西部农村改革、进一步壮大西部农村经济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西部地区发展民间投资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我国发展民间投资存在投资主体心理障碍、民间投资环境障碍及路径障碍。主张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管理行为;改善投资环境;加快西部地区资本市场发展的途径,启动和引导民间投资,加快西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民间组织的兴起是近年来的显著现象。农村民间组织主要有政治层面的自治组织、经济性组织、社群性组织、社会服务性组织等类型。它们通过提供经济服务、技术支持、文化娱乐、社会福利等形式,在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村民利益表达和社会整合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农村民间组织与基层政府、村"两委"以及村民,共同构成了村治的参与主体。这些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和良性互动,将引发乡村社会治理的变革,使之走向一种复合治理,从而实现乡村社会的良好治理。  相似文献   

17.
张艳娥 《学理论》2012,(19):111-112
西部大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是关键。当前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大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通过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西部实际及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如何搞好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行政论坛》2016,(3):19-23
我国农村贫困脆弱性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家庭收入对农村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巨大,疾病是影响农村贫困脆弱性的重要因素,自然灾害是影响农村贫困脆弱性的不可抗力,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是农村贫困脆弱性传递的纽带。社会支持网络在降低贫困脆弱性上可分为主体内部路径和外部路径,外部路径是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社区等外部主体作用结果的总和,而家庭自身的努力是降低贫困脆弱性的内部路径。在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中,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建立贫困脆弱性预警机制和贫困动态监测体制,加快农村经济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提高贫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加强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其他救助形式。贫困脆弱性高的家庭在发挥家庭自身努力的同时,可以寻求近亲和非亲属的支持等。市场、社会组织和社区也应在降低农村贫困脆弱性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网络信息技术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的作用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其推进农村系统治理的作用路径有:提升基层政府的农村社会动员能力,促生农民的公共事务参与诉求,重建农村社区的联系和组织,增进农村社会治理主体间的协同合作;推进农村依法治理的作用路径有:增强农村法制教育的实效,便利农村基层法治的监督;推进农村源头治理的作用路径有:实现农村的网格化管理,扩大农村公共产品的供应,助力农村弱势群体的帮扶;推进农村综合治理的作用路径有:更新农民的价值道德观念,再造农村的社会舆论场。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社区内利益群体分化、文化活动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构建并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表达机制显得很有必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表达流程设计是需求表达机制构建的核心,使得消费主体的合理利益诉求得到尊重,并通过理性方式和有效渠道得到表达,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有效供给目标的实现.结合需求表达客体(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表达主体(农村居民)和公共品的供给者(地方政府)的特征,设计农村公共文化需求表达流程,包括五要素,即培养需求表达的主体意识是前提,完善的回应机制是需求表达机制运行的动力,多元化的需求表达路径是关键,个人偏好显示激励机制是核心,有效供给实现机制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