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尤其是在当前改革进入到关键时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搞好反腐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反对腐败是坚持我们党和国家性质的重大问题腐败,通常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利用权力为自己谋私的行为。从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分工出现专职的公共权力行使者后,腐败现象就产生了。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专治,封建国家的政治腐败曾经越演越烈。我国著名的学者王亚南曾经说过,中国一部二十四史,实际上是一部贪污史。清朝末年官场严重腐败,人称“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相似文献   

2.
徐明 《理论探讨》2004,(2):114-115
"灰色收入"是腐败的一个重要的滋生地。少数政府官员利用特权大肆攫取"灰色收入",是导致腐败蔓延的一个直接原因。必须从现存的政治及经济制度的缺陷上来分析和认识腐败本质。腐败的物质基础是政府对社会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垄断。当前腐败现象难以遏制的现实基础是不对称的反腐败的收益和成本。建议精简政府机构,公开办事程序;削减公共权力,减少"灰色收入";完善法制建设,加大查处惩罚力度,推进反腐败的斗争。  相似文献   

3.
自从党中央去年决定开展反腐败斗争以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腐败现象在某些方面已得到遏制。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腐败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决不是一两次斗争就可以消除的,反腐败必须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本文试就如何尽快有效地铲除腐败产生的根源作一点探讨。 党中央在反腐败决定中指出,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点是党政机关;而报章揭露的腐败分子,也大多是握有一定权力的官员。这表明,权力与腐败有着内在的  相似文献   

4.
对腐败问题中权力因素的政治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翔 《理论导刊》2004,(4):29-30
腐败现象的本质特征是公共权力的腐败,因此,从政治学的角度出发,搞清国家公务人员手中权力的性质和权力的异化机理,建立切实可行的权力制约机制,是卓有成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所首先要明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腐败的实质是权力的变质。分析现阶段的腐败行为可以看出 ,一切腐败的主体都与权力有关 ,反腐败的重点是反权力腐败。因此 ,要深入持久而卓有成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一、认识权力腐败的主要特点近几年来 ,党中央在惩治腐败的斗争中 ,突出地抓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大力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使反腐斗争败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 ,腐败行为并没有消除 ,腐败的重点突出在权力与金钱的交易上 ,而且蔓延于社会的各方面。其主要特点 :1.权钱交易 ,使权力日趋商品化。撑权的人…  相似文献   

6.
王晓东 《学理论》2012,(17):28-29
腐败是与一种公共权力相伴而生的历史现象,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痼疾.近年来,腐败案件反映出来的违纪违法行为日趋复杂化、隐蔽化、智能化,新兴经济领域案件和运用高新技术手段作案不断增加等特点,表明反腐败斗争仍面临严峻形势,行政管理领域内的腐败现象仍易发多发.因而,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反腐倡廉研究,不仅是制衡权力、实现政务公开的要求,也是制度化地促进廉洁政府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在十八大以来铁腕反腐的大形势下,腐败存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减少,但总量依然很大;腐败增量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并未杜绝,而是变得更为隐蔽。公共权力的不受监督、腐败动机的根深蒂固、腐败机会的大量存在等因素是腐败存量和增量短时期内难以彻底消除的原因所在。腐败存量与增量的消长变化对反腐败斗争的启示: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治理腐败必须标本兼治;反腐败的前景是光明的,必须坚定信心、永远在路上;廉政建设是整个公共管理的根本保障,必须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8.
略论行政监督机制在反腐败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 《理论导刊》2001,(5):39-40
历史和现实的实践告诉人们,腐败行为的基本特性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使用,其“本质都是以权力为轴心来谋取私利”。因此,研讨反腐败斗争的措施和策略,要从公共权力的非公共使用方面来思考,要从制度安排的角度来制约、控制公共权力非公共使用的可能性。而行政监督机制则是防止国家权力被滥用的重要保证。它的确立,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一条根本途径。一、行政监督机制在反腐败斗争中的功能行政监督机制的基本功能,是使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实现其价值——节省政府行政运作费用,顺利执行政府职能,抑制和减少官僚主义,为防止和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9.
董舜 《行政论坛》2001,(6):68-71
腐败现象的产生和蔓延有其经济社会、思想意识、政治法制等深层根源.新时期,腐败现象表现为家庭成员共同式、内部权力阶层集体式、上下逐级锁链式、官员傍大款嫁接式和廉洁假象包装式的新方式、新特点.治理腐败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和伟大的政治斗争,必须充分认识这场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又要清醒地看到其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运用经济的、民主的、法律的、监督的、廉政建设的可操作性的对策和措施从根本上综合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10.
反腐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艰巨性同腐败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直接相关。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难题在于,反腐倡廉的社会主义资源相当短缺。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大课题。警惕“腐败文化”蔓延如果腐败呈现出普遍化、流行化、社会化的趋势,除了体制层面的原因外,还因为它获得了一种文化上更有力、更稳定的支持。这就意味着,腐败也容易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渗透到一些人的日常行为模式之中。当前,我国的集团性腐败、体制内腐败以及人们的羡腐心理等等,都是“腐败文化”滋长蔓延的可怕信号。集团性腐败。集团性腐败或集体腐败,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特定群体在共同私利的驱动下,形成了利益联盟,使得本应服务和服从于公众利益的公共权力异化,蜕变成了谋取集团利益的工具,使权力逐步私有  相似文献   

11.
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斗争。要想取得成功,从根本上遏制腐败,搞廉洁政治,必须从制度和法制建设入手。市场经济秩序需要新法律、新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同样需要新法律、新制度。腐败现象既然与改革相伴而生,那么,改革中发生的问题还是要靠制度创新来解决。一句话,制度创新才是遏制腐败的根本出路。只有制度不断创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才能活力永存。如何实现制度的不断创新,仍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大课题。从目前而言,反腐败制度创新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制度创新要把握关键点。要紧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家族式腐败问题的严重性日益凸显,成为一种亟待祛除的顽疾。作为一种特殊的腐败现象,家族式腐败在政治、经济、思想上的危害更为严重,主要表现为:破坏正常的官场政治生态,切断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导致党风政风被破坏;违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严重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造成经济失调;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败坏社会风尚,造成国民心态的失衡。治理家族式腐败必须针对其生成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公职人员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健全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令公共权力的运行透明公正;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将家族特权关进制度的笼子;培育廉洁健康家风,让领导干部"一家两制"的现象消失。  相似文献   

13.
当 前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 ,可腐败现象已日益成为阻碍现代化事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腐败毒瘤之所以不断滋生扩散 ,根本原因就在于对公共权力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制约。因此 ,反腐败必须从建立和完善权力监督机制着手 ,新闻舆论监督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正确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在反腐败斗争中的独特作用 ,必须牢牢把握好以下三个基本原则。一、新闻媒体进行反腐败舆论监督应以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 ,她代表着全体人民的利益 ,党的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年来腐败现象的泛起、蔓延,反腐倡廉问题再度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廉政建设成为一件事关国家能否长治久安、改革开放能否深入、经济建设能否顺利发展的大事,党和政府面临着反腐败斗争的艰巨任务。那么,应当如何看待当前的腐败现象及其实质,它滋生蔓延的深层次的根源何在?腐败的危害究竟表现在哪里?应当如何看待廉政建设在改革与发展中的地位?必须采取何种反腐败战略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腐败产生的土壤与条件?这是当前反腐败斗争必须加以探讨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本文试图作一点思考,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腐败既是一种…  相似文献   

15.
腐败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政治课题。反腐败斗争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政治的稳定。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现阶段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发展时期,因此腐败现象呈阶段多发、高发的态势,反腐败斗争的形势非常严峻。许多专家、学者对新形势下腐败现象的产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此进行分析,提出了防范治理的措施。腐败行为的产生是一个多角度、多层面的问题,因此把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综合起来,有利于我们制定出全面、有力的防范措施。一、腐败行为产生的原因1、从体制看。刘守芬等在…  相似文献   

16.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公共权力是柄双刃剑。改革开放以来,在制约公共权力方面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整体效果并不理想,这已经成为影响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的一个难点。我们认为,破解权力腐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完善民主制度,民主是遏制公共权力腐败的最大利器。  相似文献   

17.
高新民 《求知》2001,(4):4-5
腐败的实质是滥用社会公共权力,因此,对权力的制约就是反腐败斗争内在的必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反腐败必须重视清除封建遗毒牛晓自从1983年整风时我们党首先提出党和政府内部存在着腐败现象到1993年8月中纪委第二次会议正式拉开了反腐败斗争的序幕,党中央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领导,并作出一...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商品经济日益活跃,市场机制逐渐形成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以权钱交易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腐败现象亦不断滋生蔓延。它象瘟疫一样侵蚀社会机体,破坏社会团结与安宁,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及国家政权稳定。因此,加强腐败与反腐败理论研究,对于遏制腐败、保证人民政权的长治久安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政府权力优势的客观性存在是滋生领导干部腐败行为的基础性条件。对于腐败现象的防范与整治必须首先确立新的理念。只有澄清思想,才能进一步推动反腐败事业的有效进行。 一、政府权力优势客观性存在之分析 政府权力优势是不以任何意…  相似文献   

20.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纵观世界,腐败愈来愈成为各国所共同面临的全球性社会问题。不仅美国、俄国、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反腐败,韩国、新加坡、印度、菲律宾、墨西哥等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反腐败。中国从1978年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权力的市场化使得腐败现象迅速地出现并蔓延开来。腐败是什么?它是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吗?腐败的定义很多,但一般是指“为私人目的而滥用公共权力”。①简言之,腐败就是以权谋私。至于腐败的分类也很多,如王沪宁曾将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