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进入新发展阶段,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我国科技自立自强道路的历史演进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形成了以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为核心,坚持科技为民、尊重人才、改革创新等成功经验。面向未来,必须以系统观念统筹部署教育、科技、人才三方面工作,着力构建完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能力体系: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基点,以吸引聚集、自主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能力为基础,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能力、创新文化价值引领能力为保障,加强科技安全治理能力和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樊继达 《理论探索》2023,(2):105-111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从落后弱小走向繁荣昌盛的必然选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必须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改变部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基础研究能力不足、世界一流原创成果产出偏少、企业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创新人才供给不足的现状。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从持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升基础研究能力与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积极性等方面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是人类迈向现代化的驱动和引领力量,科技发展水平是衡量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尺。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科技事业以其特有的维度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技底蕴,夯实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技根基。必须坚持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努力多出“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科技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科技标识,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抉择。科技强国建设既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又具有科技创新的内在机理,彰显了新时代科技事业的典型特征和实践要求。新征程上,我们需要以科技强国建设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我国科技事业跨越发展,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有信念、能创新、肯实干,是识变、应变、求变的基础,也是新时代青年学子未来在精神、能力和行动上向变而生不变的密钥。西南交大在轨道交通领域获得的国家科技奖励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第一。西南交大将致力于打造轨道交通领域领先的全球学术重镇,成为轨道交通人才培养高地和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力量。  相似文献   

5.
科技领军人才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核心载体,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将帅。科技领军人才的开发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从科技领军人才的概念界定与内涵把握入手,以实证调研的方法,分析了科技领军人才产生的四个主要条件,即经济社会发展大背景、人才自身超强的综合素质、重大机遇、政府及社会的支持;提出了科技领军人才产生的五种主要模式,即实践拼搏模式,组织培养模式,师承(链)模式.项目栽体模式.群体集散模式。  相似文献   

6.
张维真  路向军 《求知》2021,(2):39-41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并强调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正是坚持党的领导,我们才能不断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科技创新顶层设计能力、创新体制机制建构能力、创新资源集聚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进而推动我国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求知》2021,(4):62-64
实现更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创新能力必须要过硬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面向未来,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新发展阶段,要更好发挥创新驱动作用,以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重点锚定科技前沿、“卡脖子”技术、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等领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立足新阶段,一是必须打牢基础研究的基本功。打多深的基,才能盖多高的楼。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要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文章通过研析科技创新和创新型人才内涵,分析当前我国创新型人才现状、国内外发展形势,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具体建议: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引进海外创新人才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  相似文献   

9.
《民主》2021,(7)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科技创新的"国家队",代表了国家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引导科技创新重点突破,是新时代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而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高水平创新人才不足,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缺乏。人才评价制度不够合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名目繁多的评审评价让科技工作者应接不暇,人才"帽子"满天飞,人才管理制度还不适应科技创新要求、不符合科技创新规律。高校对市场需求不够敏感,学科分类不够科学也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困难重重。如何破除"四唯"为科研人员减负?怎样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怎样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使他们能够潜心科研?4月,受中共中央委托,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常务副主席刘新成率调研组,分别赴安徽、上海,围绕"加强科研队伍建设,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供人才保障"开展重点考察调研。而在此之前,民进中央调研组已经在北京开展了预调研,召开了6场座谈会,民进29个省级组织及相关的专门委员会也开展了同步调研。从近年来递出亮丽"创新名片"的合肥,到正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蚌埠,再到引才引智工作亮点频出的上海,从传统的科研重镇、大院大所,到行驶在快车道的高新技术企业,调研组访实情、捞"干货"、议对策,力图为科研队伍建设贡献民进力量。  相似文献   

10.
科技资源是支撑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引领前沿科技创新、吸引顶尖人才的重要手段,其规模、质量和利用效率直接关系国家科技创新实力和竞争力。进入新时代,我国进入从世界科技大国向世界科技强国迈进的新征程,我们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我国发展变革的新特征新要求,进一步明确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战略定位、思路和举措,通过深化改革和机制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利用效率,切实增强对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新战略的作用领域完成了从星点式到系统化的突破,通过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实现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以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共同规制建构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打造了有别于以往、区别于西方的创新新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景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创新之路的现实目标在于统筹发展和安全。走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创新之路需要构建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支点,形成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的创新合力。新时代,要从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中把握创新之路的新目标,以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把握创新之路的新要求,从教育安全、科技安全与人才安全三位一体把握创新之路的新保障。  相似文献   

12.
创新驱动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实现推动发展方式、发展要素、产业分工、创新能力、资源配置和创新群体等转变的目标。马克思的创新驱动发展思想、创新驱动发展基础理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等为创新驱动发展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逻辑体现在创新驱动发展对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对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提出新的制度要求,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之道是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因此,可以从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确保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技术与市场紧密结合等方面,积极探索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是人的创造性劳动.以活跃的创造性逻辑思维为特征和前提。而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和维持的内因条件是科技人员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以及融入使命的求知兴趣,外部环境条件则包括衣食无忧的物质生活、赏心悦目的工作环境、和民主自由的愉快氛围。实践证明以创新为目的的劳动是人类一种高度自觉的行为。与以生存为目标的劳动有本质区别。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国家确定了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都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4.
唐家龙 《求知》2021,(1):32-3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国际国内风起云涌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下,作出的具有前瞻性和时代性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科技创新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是江泽民科技思想的核心。科技创新就是要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力争在基础科学上有所发现、在技术上有所发明,努力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加快实现高技术的产业化,支撑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的原则是突出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科技创新的意义在于,它既体现了科技自身发展的规律,又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加强自主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党政论坛》2012,(16):4-4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7月6日至7日存北京举行。 中其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大力实施科教兴旧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相似文献   

17.
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型创业人才是指具有较高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具备较强技术研发能力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以拥有技术、携带项目、投入资金等形式创办科技型生产企业或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创业人才,通常包括科技创新型创业人才、文化创意型创业人才、金融创新型创业人才、高层管理型创业人才等等.创新型创业人才是将科技第一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载体,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引进和培育创新型创业人才是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上海促进科技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关键所在,是上海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我国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周家,这两件大事都离不开人才。正如胡锦涛总书记讲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劳动和创造性实践”。由此可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高层次人才都是稀缺的资源,在人才群体中,高层次人才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面向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公安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加强公安科技工作,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已经成为共识。本文阐述了对科技强警的认识,对建立公安科技创新机制、加强公安科技管理、培育公安科技创新人才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永远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核心推动力量。农业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级农业人才的神圣使命。加强农科专业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既是我国农业院校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密切关注和切实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农科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锻炼农科大学生创新思想;探索行之有效的创新教学模式;制定相关政策,激发教师、学生的创造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