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樊继达 《理论探索》2023,(2):105-111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从落后弱小走向繁荣昌盛的必然选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必须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改变部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基础研究能力不足、世界一流原创成果产出偏少、企业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创新人才供给不足的现状。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从持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升基础研究能力与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积极性等方面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发展阶段,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我国科技自立自强道路的历史演进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形成了以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为核心,坚持科技为民、尊重人才、改革创新等成功经验。面向未来,必须以系统观念统筹部署教育、科技、人才三方面工作,着力构建完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能力体系: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基点,以吸引聚集、自主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能力为基础,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能力、创新文化价值引领能力为保障,加强科技安全治理能力和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加强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继承发扬科学家精神,  相似文献   

4.
张银平 《求知》2023,(4):39-42
<正>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完成落实科技政策等重点任务,依靠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实现高质量发展。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其创新成就对于实现科技和经济有机结合,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强国至关重要。2023年,企业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增强自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积极性,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抓手,全面推动我国经济复苏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是党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把科教事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必须结合自身优势,完善自身不足,以对标世界科技前沿、衔接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期待为目标,从基础研究、科研组织、创新人才、成果转化、民生福祉等路径着力,以更大的贡献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维真  路向军 《求知》2021,(2):39-41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并强调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正是坚持党的领导,我们才能不断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科技创新顶层设计能力、创新体制机制建构能力、创新资源集聚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进而推动我国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山西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要加快山西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山西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具体措施包括:提高企业研究与开发资金的投入,重视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改善科技创新环境,加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是人类迈向现代化的驱动和引领力量,科技发展水平是衡量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尺。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科技事业以其特有的维度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技底蕴,夯实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技根基。必须坚持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努力多出“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科技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科技标识,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抉择。科技强国建设既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又具有科技创新的内在机理,彰显了新时代科技事业的典型特征和实践要求。新征程上,我们需要以科技强国建设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我国科技事业跨越发展,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孙鸿武  崔振风  秦广生 《求知》2000,(11):25-26,34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主动力。科技创新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天津要想在21世纪的发展中抢占先机,就必须在科技创新上有所作为。本期沙龙邀请了几位经济和科技问题专家,就天津科技创新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0.
对加强产学研政联盟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问题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启海  郑树明  李燕 《学理论》2010,(23):249-250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要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一个前提条件是必须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支撑。但在我国作为创新能力的实现主体“产学研政”四方长期未能构建能有效促进交流与合作的共赢模式。因此,就如何实现“产学研政”有效结盟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应充分发挥科技之力,而科技之力的充分发挥则以科技创新为基本进路。科技创新是美好生活需要生成的前提和实现路径。科技创新以人民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路径,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总目标,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价值指向,构成推动和引领美好生活的第一动力。在美好生活视域中,科技之力呈现出强大的正能量,是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杠杆”。由于创新文化不发达,我国科技之力尚处于“发轫”之际,呈现出大而不强的特点,严重制约着美好生活的实现。因此,只有倡导创新文化,从培育科学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创新理念、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造就一支高精尖科技人才队伍等方面着手,锻铸科技之力,才能充分彰显美好生活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两院院士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中国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推动结构调整,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来说,要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不仅要构建一种促进企业科技发展的新战略、新体系,而且要在企业内部,努力培育一种与时俱进、自强不息、求异求变,与自主创新战略相适应的创新氛围和环境。笔者以为,从文化视角看自主创新,就必须构建创新文化,做到理念、制度和机制的全面创新,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突破科技制高点,争创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科技新优势。自主创新的核心不仅是领先的科学技术,也包括创新的文化理念。没有科技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科技创新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是江泽民科技思想的核心。科技创新就是要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力争在基础科学上有所发现、在技术上有所发明,努力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加快实现高技术的产业化,支撑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的原则是突出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科技创新的意义在于,它既体现了科技自身发展的规律,又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加强自主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四川科技创新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是四川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和保证。目前,四川科技资源较为充足,但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科技资源配置机制欠佳、金融支持体制不完善等问题还很突出,必须通过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构建科技创新网络、落实激励优惠政策等措施,才能进一步提高四川省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     
2003年,一场近在咫尺的SARS和一场远在重洋之外的伊拉克战争,带给我国科技界“极大的震撼”,人们更为清醒地意识到:科技不再仅仅是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工具”,而上升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极端重要的一种战略资源,一种主导力量。 从百姓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到国家的 战略防务;从解决能源短缺等技术难题,到神五的成功发射……中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对内需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宏伟蓝图,对外需要维护国家安全、提升国际竞争力,迫切需要科技创新提供强劲的支撑。 中国的科技创新必须抛弃简单的跟踪与模仿,抛弃对国外技术的盲目崇拜和过度依赖,绷紧“自主创新”这根“弦”;不仅如此,在某些重要领域还必须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勇气、信心与行动。 当前,世界的科技发展正孕育着一系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在国家和地区发展中所具有的巨大能量日益凸显出来。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科技部秘书长石定寰评价说,经过多年的积累,中国的科技发展也进入了一个“黄金收割期”,取得了以“神五”、“龙芯”、“水稻基因精细图”等为标志的群体性突破。  相似文献   

17.
中国能否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总体上讲,我国科技发展为科技跨越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包括人力投入条件、知识积累条件和经济、社会支撑条件。但我国科技事业除在人力投入上具有一定优势外,总体上的国际竞争力并不高,特别是科技发展的制度瓶颈(包括企业制度、市场制度、人才培养和使用制度以及政府对科技发展的宏观调控能力)和经费不足严重等问题,成为我国实现科技跨越的主要障碍。 科技跨越的实质是科技创新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发生的质变。核心的过程是科技创新。一般而言,科技跨越可以分为不同的模式,按照科技跨越的技术创新轨迹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其中第一种是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后改造继而实现技术跨越的“开放式”的科技跨越;根据创新程度的差别,可以分为“渐进性”科技跨越和“根本性”科技跨越;根据科技跨越的直接社会和经济影响的不同,分为“战略突破型”科技跨越和“创造财富型”科技跨越。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当前的科技跨越发展应当以“开放式”的科技跨越、“渐进性”科技跨越和“创造财富型’”科技跨越发展为主,使企业成为科技跨越发展的主体。同时发挥公共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协同作战作用。政府起改善环境的作用,着力建立适于培养创新能力的企业制度、人才制度和市场环境,同时加强政府对在科技  相似文献   

18.
当代科技发展的协同化趋势日益呈现,协同创新正成为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形式.诸多重大科技创新不再是单一主体的活动,而必须由多个创新主体参与、协同,这已是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构建覆盖各类主体的创新网络、促进不同主体的协同创新,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科技政策、完善科技管理的着力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必须提高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动结构调整,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来说,要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既要构建加快实施科技创新的新战略,更要注意培育与时俱进、自强不息、与自主创新战略相适应的科技创新文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和保护广大职工群众特别是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与活力,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推进企业的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尽管我国的科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