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5,(2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当代我国社会主义核心观体现的具体内涵是公民身份价值观,它是符合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价值观,能引导公民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可以引导新的国家认同思潮。  相似文献   

2.
公正与法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正凸显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法治思维作为一种底线思维具有正义秉性,承载着公平正义的理念,用法治思维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尤为必要。法治思维是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入点;法治思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有效展开的基础;法治思维可唤起价值观在新时期的核心诉求,是为价值观提供制度保障的思维模式,可增进价值观自信。  相似文献   

3.
大众日常生活世界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地生根,提供宽广坚实基础,无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培育、校验和发挥其功能作用的基础场域。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众日常生活世界的有机融合,是一种从实践层面着眼,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大众生活世界,让它在大众生活实践中切实发挥作用,体现出其存在价值的一种自觉自主性努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彻底性等优势理论品质,为它走进大众日常生活世界开辟了广阔前景。要让大众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路径,在他们的生活经验范围里自觉地进行选择,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34)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要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公民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本文主要对公民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公民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意义、公民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以及培育机制的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力求对公民核心价值观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赫勒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自在的对象化"领域来界定日常生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日常生活的一般图式,这为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日常生活有机融合提供了重要启示:我们要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出发点,遵循日常生活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把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具体的日常生活有机融合,转化为学生的"日用常行",使其沉浸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自在而不自觉。要注重从创设符合学生日常认知的具体形态、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尊重学生的利益诉求三个维度来寻求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6.
日常生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存在和功能实现的基础场域。核心价值观的抽象性、意识形态性和理想性与日常生活情境性、多元性和实用性的矛盾和张力,使得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日常生活相疏离。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仪式和情境、社会实践和个体自觉四个方面形成合力,增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认同,使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年信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强信仰教育,重视信仰教育的青年维度,科学理解青年信仰教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中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教育,就必须着力构建并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魅力、回归生活世界、拓展比较教育、深化实践教育,进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中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青年的共同信仰。  相似文献   

8.
从慈善的角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的重要举措。充分认识慈善闪耀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灿烂光辉,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溢着的慈善理念,激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慈善活动,特别是促进先富起来的人先善起来,形成人人行善积德、个个归心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有助于促进慈善成为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蕴含丰富的幸福意蕴,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蕴含的幸福思想,对于践行幸福美丽中国梦和提升公民个人幸福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家、社会与个人幸福的各个层面:在国家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追求幸福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前提和政治保障,既体现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追求目标,又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在社会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幸福的首要特征和本质要求,既指出了幸福实现的社会条件,又点明了幸福在社会维度的重要保障;在个人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追求幸福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理论形态的价值文化只有融入日常生活,特别是实现与"现实的人"的对话才能发挥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因其独特的功能优势成为融入日常生活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构建必要的理论分析和现实必要性分析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探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认知到自觉的内在机理,促进日常生活过程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践行。  相似文献   

11.
从经济学的视角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指引和行为导航。科学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济学内涵,对于积极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团结的根基。当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新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中,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不失为一条科学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价值观在文化构成诸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要素,它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可以概括为"四个坚持":坚持积极扬弃;坚持全面理解;坚持发展;坚持创新。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3)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精神文化素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针对儒家思想在个人层面的渗透进行探析,体味儒家文化中丰富优秀的思想资源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论断,从日常生活维度解释其科学意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必由之路。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日常生活场域意识形态领导权建构过程,也是日常生活主体量变与价值观念同质化过程,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与化日常生活的辩证统一过程。日常生活虽是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根基,其发展性激发践行动力、情境性提供践行素材、重复性稳固践行习惯、可视性观测践行程度,但也易因主客观要素制约产生本质识别与理性认知困境、情感排斥与情感疏离壁垒、行为失真与行为固化障碍。为此,须以日常生活利益为根本、以日常生活思维为导向、以日常生活话语为工具、以日常生活仪式为载体,为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凝魂聚气。  相似文献   

16.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抵御西方文化渗透、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在社会矛盾凸显期增强改革共识、整合民众社会意识的必然要求。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理论解读的抽象性、社会精英行为的失范性、西方社会思潮的复杂性和公民理性思维的缺失性导致大众化过程中核心性与大众化相互矛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应从扩大其与民众利益的契合点、注重价值引领的形象塑造、正确对待西方社会思潮、培育公民理性精神四个维度进行。  相似文献   

17.
《求知》2016,(1)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基本遵循"的重要要求,我们针对当前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信仰缺失、道德失范、知行不一、心无偶像等问题,按照"学思行一体"原则,首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修身堂,着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努力打造涵养品格、锤炼党性、净化心灵的修身殿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员、群众的工作、生活和精神世界,收到了显著成效。修身堂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依次设  相似文献   

18.
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有理性认同与情感认同之别。情感认同是人定向行为的内在动力,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根基,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情感认同的力量来自愉悦的情感体验,要实现公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需要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公民的责任情感。  相似文献   

19.
大众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即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和践行。大众价值共识的凝聚、道德品质的提升、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具体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与大众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大众的认同程度和践行能力以及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谋划。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把握与践行程度决定了我国文化强国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14)
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出发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因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并使人们将其贯彻落实到现实生活当中。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都是以现实的人作为主体,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与最终目标。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之一,在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处于指导地位,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视域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