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危机应急管理与传统的危机应对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本文在分析现代危机应急管理与传统危机应对区别的基础上,来探讨现代危机应急管理的主要环节,提出现代危机应急管理应是建立在危机预防、预警和预控基础上的主动管理,而不是毫无准备的被动应对。现代危机应急管理的主要环节包括激活应急预案、实施应急疏散、紧急救援和危机控制等。  相似文献   

2.
《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其完善的相关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突发事件应对法》最重要的立法目的就是旨在确立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的政府职责,严格遵循程序法治原则等。针对该法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应当在该法中明确赋予参与突发事件应急活动的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以必要的行政授权,并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还应当注意协调应急预案与《突发事件应对法》之间的关系以及突发事件应对活动各种法律形式之间的关系。今后仍然有必要制定一部《紧急状态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应急法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了一些重大突发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影响和威胁着当地甚至全国的经济社会稳定,这一切都反映了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法律制度保障的不健全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通过分析我国当前突发事件应对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更好地健全我国的突发事件应急法律制度,希望对完善我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律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已成为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责.必须要高度重视,谨慎对待.借鉴国外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有利于我国建立和健全新的政府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不断提高政府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做好应急资源管理工作,是保障突发事件发生后进行有效应对处置的重要方面。本文首先对美国应急资源管理体系进行介绍,包括常态资源管理、资源分类、互助协议、协调机制、非常态资源管理等部分。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思考,从应急资源分类、管理机制、技术支撑等方面提出可供我国应急资源管理体系建设所借鉴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修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怀德 《理论视野》2009,(4):42-43,46
《突发事件应对法》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实施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为了及时总结法律适用过程中的问题,更好地完善相关制度,有必要对该法有关应急主体、规则、程序、保障措施等条款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7.
自2003年取得抗击非典疫情胜利后,我国开始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从2003年抗击非典至2013年应对芦山强烈地震的十年间,我国以"一案三制"为核心内容的第二代应急管理系统侧重宏观体系建构,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提供了基础性的制度框架。未来第三代应急管理系统,必须着眼于全方位的能力建设,提升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社会化水平,实现突发事件应对的标准运行、全程管理、全员参与、强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2月23 B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这次应对疫情中,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短板,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要求我们必须对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危机管理模式的政府应急管理体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3年SARS危机事件应对为契机,我国已逐步建成了综合性的政府应急管理体制。但现有体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职责不明确,具体应急管理工作难以落实等问题,应急管理工作成效因而受到很大影响。本文从危机管理模式的视角出发,对建立全灾害和全过程管理模式的政府危机管理体制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以政府应急管理职能为导向,建立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模式的新思路,为建立健全我国各级政府应急管理体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汶川地震2周年之际,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寻找减少灾难造成巨大损失的有效途径对提高我国应对地震巨灾能力极其重要。本文通过对汶川地震灾害分布特征分析,以及巨灾对汶川地震灾害形成的阻挡,总结了汶川地震应急响应成果;系统收集和分析了汶川地震专业救援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与教训,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各类突发事件呈现出跨部门、跨区域的特点,由单一部门或地方政府来应对如此复杂的突发事件显然非常困难,因此应当破除传统“行政区行政”的治理理念,采取区域协同合作行为,发挥自身的优势,借助相互的资源,共同抵御灾难。我国应急管理政府间合作主要集中在省级政府,因此建立健全省级政府应急管理协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比较研究我国的《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应急管理合作协议》与美国的《州际应急管理互助协议》(EMAC)在体制、法制和机制三个方面的差异,发现我国省级政府的应急管理行政合作协议存在缺乏独立权威的协调管理机构、缺乏法律保障和法律权威、跨区域应急预案体系与灾后补偿机制亟需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等问题,要借鉴 EMAC 的先进经验,结合现实国情完善我国省级政府间应急管理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应急管理》2015,(1):42-44
近年来,在郑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郑州市应急管理办公室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预防为主、专业处置、整合资源、分工协作”的原则,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不断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演练和应急科普宣教,全面推进应急管...  相似文献   

13.
基于网络计划的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定应急预案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可操作性则是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我国已经制定了很多应急预案,但这些应急预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并不确定,也难以全部通过演练来判断,目前,国内外在应急预案可操作性方面的研究有限,因此,在应急预案综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可操作性预案的制定步骤和可操作性预案应该包含的内容.把项目管理中的网络计划与应急预案相结合,将应急预案的应对过程看作项目,应对步骤看作工序,使用网络计划的形式来表达可操作性预案的应对过程,给出示例进行说明,并使用网络计划来分析应急预案的时间计划.在时间紧迫且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引进资源保障率的概念,使用网络计划分析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效果,并可为未来的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最后,从应急预案的内容等方面提出一个综合评估的指标体系,对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进行评估.主要为可操作性应急预案的制定和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岳峥 《党政论坛》2010,(13):44-46
我国高校中突发事件日益突出且危害严重,应急管理工作存在众多问题,近几年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步提上议事日程,国内外专家呼吁尽快构建和完善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加快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我国高校的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如何有效防范和科学应对突发事件,是新形势下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尤其是基层单位,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的第一环节、第一防线,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要确保第一时间有效处置,就迫切需要专家提供决策咨询。2008年2月,成都市新都区在全省率先组建了应急管理专家组,  相似文献   

16.
于安 《理论视野》2009,(4):44-46
本文分析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实施的障碍和现行应急预案体系的合法性问题。认为突发事件应对法实施不利,是由于缺乏实施该法律的必要支撑条件。造成这种局面的深层原因,是现行法律实施制度不健全;目前广泛施行的各类应急预案存在严重的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蔓延,对我国城市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应急管理工作发出了极其重要的警示。从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反映出的情况来看,最大的挑战体现在:一是医疗物资投放效率低下,投放渠道不通畅,二是城市居民对科学、医学的认知和对舆论的鉴别力不足,缺乏强大的现代市民意识,三是政府应急管理碎片化,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执行力偏弱.  相似文献   

18.
应急行政行为应当受到司法审查的规制,否则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在受到应急行政行为损害时得不到司法救济,有违公平、公正的法律原则和精神.在理论层面上肯定应急行政行为的可诉性的同时,应在实践层面上针对我国应急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制度缺失进行研究,探讨我国应急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可行性;通过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法制与行政诉讼法的研究,亦可明确我国应急行政行为的可诉性、建立应急行政行为司法审查规则.  相似文献   

19.
疫情是一面镜子,是一次大考。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听取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关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的汇报,研究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法治建设,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应该说,我国的公共应急法体系在这次疫情的检验中暴露出了不少短板,有的还是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尽快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在两年前的特大震灾应对和持续至今的灾后重建中,志愿者、志愿者组织和社会慈善等社会力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应急志愿服务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为进一步推动志愿者组织等民间组织的发展壮大,加强社会应急能力建设与促进志愿服务法制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