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于丽杰 《学理论》2009,(24):84-86
张君劢是中国近代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宪政主义者,被称为“宪法之父”。他的宪政思想是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张君劢关于怎样宪政的思想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他试图在权力和自由之间求得平衡,但是在他所设计的制度中却演变成权力主义压倒自由主义;张君劢在《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中确立了近代民主国家的国会制度,中央政体的责任内阁制和省自治的原则;关于宪政国家的政党制度张君劢认为,实行宪政必须建立起一个理想的政党,建立理想政党关键在于教育国民,在一党、多党还是两党制问题上,张君劢主张实行两党制。  相似文献   

2.
张君劢是中国近代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宪政主义者,被称为"宪法之父"。他的宪政思想是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张君劢关于怎样宪政的思想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他试图在权力和自由之间求得平衡,但是在他所设计的制度中却演变成权力主义压倒自由主义;张君劢在《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中确立了近代民主国家的国会制度,中央政体的责任内阁制和省自治的原则;关于宪政国家的政党制度张君劢认为,实行宪政必须建立起一个理想的政党,建立理想政党关键在于教育国民,在一党、多党还是两党制问题上,张君劢主张实行两党制。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9,(10)
在思潮此起彼伏、互相激荡的大时代中,胡适与张君劢是近代中国民主理论的不同派系的代表。胡适是科学和西方现代化的表率,是新自由主义的领军人物。而张君劢似乎更加保守和传统,是社会民主主义的典型代表。在20世纪初期中国立宪民主经历的基础之上,胡适与张君劢就民主与自由的关系、民主与独裁的关系、民主的实现形式和民主的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对近代民主理念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比两人的民主思想,使我们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潮的把握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4.
叶兴艺 《理论导刊》2008,(5):115-118
张君劢是中国现代政治和思想史上一位身份复杂而又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作为集宪法之研究与起草、宪政之鼓吹与推动于一身的"宪法之父",张君劢一生执著于中国的宪政运动.张君劢从界定近代国家的性质出发,阐述了其宪政理论,并提出了"修正的民主政治"的宪政模武,颇为时人所关注.张君劢并未逃脱中国哲人从政悲剧收场的命运.然其思想中亦有其合理因素可供后人评判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科玄论战的主旋律、插曲及其当代回响(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也许正是洞察到张君劢论点中的这些缺陷,科学派当即对其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针对张君劢鼓吹孔孟朱王注重内心修养形成的精神文明以及把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对立起来的观点,丁文江径直反诘道:"懒惰的人,不细心研究历史实际,不肯睁开眼睛看看所谓‘精神文明'究竟在什么地方,不肯想想世上可有单靠内心修养造成的‘精神文明';他们不肯承认所谓‘经济史观',也还罢了,难道他们也忘记了那‘衣食足而后知礼节,仓廪实而后知荣辱'的老话吗?"[52]针对张君劢的寡均贫安说,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现在寡到什么程度,贫到什么田地,君劢研究过没有?那一年北方遭旱灾,没有饭吃的人有二千万人:卖儿女的也有,吃人肉的也有.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21,(9)
"民国"时期因为新旧时代嬗变的社会背景,新儒学流派新生的同时伴随着一众优秀新儒家学者的涌现。张君劢作为其中一员,其新儒学思想体系可以用两层面三维度来概括,即形而上和形而下两层面,人生哲学、政治哲学和文化复兴三维度。"内圣外王"作为近现代新儒学流派发展根本方针,如何在实现"内圣"的同时拓新"外王"道路,可谓是几代新儒家学者为之努力的方向。当前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后现代性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在让张君劢新儒学思想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成为解决现代性难题的一剂良药,就需要回归本体、解构和重建思想内容,探究新儒学思想中现代性成分,构建现代性话语体系以适应现代发展之所需。  相似文献   

7.
警察权力观是人们关于警察权力的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是人们在对警察权力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意向和决策思想,警察权力观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警察权力在实践中的运用和行使。受制于传统文化理念、行政体制等因素影响,我国传统警察权力观不可避免或多或少地烙上人治、专制、等级等印迹,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因而,对其予以反思、梳理和革新,建构符合现代法治要求的,具有人权保护、法律至上、自然正义等新型警察权力理念,就显得非常必要和富有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现代法治来源于两个传统,即英国式的法治和德国式的法治国。英国式的法治在关注如何通过议会的立法赋予英国资产阶级意志以法律表述,也即法的合价值、合目的基础上,要求依法律对国家权力的制约。而德国式的法治国对法律的创制并不怎么关注,所直接关心的是“法律的解释选用以及国家行为在形式上的合理性”,即所谓的形式法治。鉴于德国的法治国实践留给世人的纳粹独裁专制的梦魇,50年代,德国的法治国理论被加以改造,力图使形式的法治与实质的法治统一起来。因此,当代法治论式不仅要求法的权威性和依法而治的法的工具价值…  相似文献   

9.
现代法治的核心是制约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法治政府必然要求规范、限制警察权,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权。随着传统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我国当前警察权力结构体系中与建设法治政府目标不协调的方面日益凸显。因此,从对警察权的规制入手,探讨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为目的、以市场经济要求为导向的警察权的重新构建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卓萍 《行政论坛》2006,(6):87-89
法治国家是德国制度的一个关键因素。德国的发展深受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议会制定了较为全面、综合的成文法律,特别是其精心设计的行政法成为条文详尽的一个独立的法律体系,律法主义成为德国固有的法治理念。随着德国新治理模式的改革运动的进行,改革家们意识到带有经济、成本———效益取向的管理主义与本土的律法主义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但德国的改革路线基本上是遵循历史的沉淀,有机地把管理主义的新理念与传统的律法主义结合起来,换句话说,是运用管理主义对法治国家进行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警察职务防卫权作为法律赋予警察的一项特殊权力,具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特性。如果运用得当,它能够成为警察震慑不法分子、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尊严的有力武器;一旦被滥用,它又可能成为警察滥权、欺凌弱者的工具。在法治已经成为我国基本治国方略的今天,运用法治基本理念对警察职务防卫权进行深入研究,无论对于普通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还是对于警察自身执法权益的保护,都具有异乎寻常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君劢(1887-1969)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政治和学术、教育上都有不凡的建树.在政治上,他组建或参与组建了中国国家社会党、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国民主社会党,二次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参与宪政运动;在学术上,他曾挑起了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科玄论战",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又是研究、起草宪法的专家,首先翻译了<苏维埃宪法>、<魏玛宪法>;在教育上,他先后创办了国立政治大学、学海学院、中华民族书院.1949年后,他在印度、新加坡等地演讲,在美国定居,1969年逝世.  相似文献   

13.
现代法治是政治性、理论性、知识性和实践性的综合体,追求公平正义、民主高效等价值,以正义为终极价值关怀。法律思维优先和合法性优先,是法治原则所必然要求的一种思维方式。法律思维必须围绕法律的权利与义务展开,是一种实证化、技术化、规范化的思维方式。应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最终达到维护法治的目的。警察法律思维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法治实践进程中,要不断提高警察法律素养,增强对法律的信仰,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在思想观念及社会生活中建立起法律的最高权威。  相似文献   

14.
正法治是人类的共同政治理想法治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成就"。英国通过法治开启了现代国家进程之路,法国通过法治巩固了大革命成果,美国通过法治得以立国,德国通过法治实现了国家与民族的统一,日本通过法治率先在亚洲走向现代化……甚至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亦  相似文献   

15.
一、警察机关权能的扩大自上世纪末以来,随着人们权利观念的增强,随着社会法治水平的提升,曾在改革开放初期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条例》(简称《条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诟病。诟病主要集中在该条例赋予警察过宽的裁量权,其中有过多的“口袋”型规定,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相冲突以及警察权能太大等几个方面。进而也可以说,  相似文献   

16.
周楠 《学理论》2014,(8):197-19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备,对公安机关的执法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目前的公安教育体制却极大地制约了建设与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相适应的高素质警察队伍的步伐。借鉴国外成熟的警察教育模本,结合我国警察教育的现状,警察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双管齐下,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警察教育新模式:构建符合警察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符合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警察法律制度的移植及其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警察法律制度的产生是近代宪政运动的组成部分,也是以移植外来文化为基本内容的,其移植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政治、思想、内在动因。中国近代警察法律制度虽受到西方宪政思想与警察制度的影响,但却缺乏近代西方警察法律制度产生的经济基础、文化背景和思想渊源,这就造成"因陋就简、有名无实","形体虽具、精神尚虚"的结局,同时没有真正理解和正确认识西方近代警察的社会功能与内涵,在立法技术、立法程序等方面均显粗糙与不成熟。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近代警察法律制度移植的实践及制度缺失,对我国当前的警察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方警务现代性的特征包括职业性、专业性、快速反应机制与法治性等四个纬度,这也构成现代警务演化的四个阶段。1829年,伦敦大都市警察的成立开启了警察的职业性;随后20世纪初,美国在政治化与反政治化的博弈中推进了警务的专业性的发展;20世纪的上半叶,汽车、车载无线电台和电话这三项成果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与普及,建构了警务快速反应机制;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警务改革的重点转向打击警察滥用警察权的执法犯法行为,试图消除警察的亚文化,加大对警察执法的监督控制,提升警察行为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9.
邢跃楠 《学理论》2009,(29):20-21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时全面、深刻的论述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科学内涵,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为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依法治国”之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今天的社会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正是吸取借鉴了中国传统法治文化思想,我们在实行依法治国方略时,不能不对传统法治思想做一清理,以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正确客观的对待传统法治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建构具有承接传统、奉信自由、着眼世界市场和产权利益的总体背景特征。资本主义法治理念历经早期自由竞争法治、中期社会福利法治和晚期全球连带法治的演化进程,形成了以英国为代表的普通法治国理念,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治国理念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宪政法治国理念三种模式。无论资本主义法治理念处于何种阶段,遵循何种模式,它都难以摆脱历史匡定的局限,其自身的固有顽症与合法性危机充分表明,它只是政治文明发展的初级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