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芳  韩晶 《学理论》2009,(11):107-108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离不开大量志愿者的参与,现在志愿者已经成为非营利组织重要的人力资源。本文在论述目前非营利组织中志愿者应用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非营利组织中志愿者的应用价值,阐明了影响志愿者应用价值发挥的主要问题,并从整体社会环境及非营利组织自身环境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这对于发展非营利组织和志愿服务事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行政生态学的角度来解析非营利组织,可视其为一种新的行政环境要素,且具有开发成本的低廉性、功能的整合性、角色的中介性和价值指向的公益性等资源优势.这些独特的优势在行政生态体系运行中对提高行政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目前非营利组织在发展中存在志愿失灵、管理失范和定位失准的问题.解决志愿失灵的问题,要积极培养志愿者队伍,在社会上大力倡导志愿服务的风气,建议把有否参与志愿活动纳入到各种社会评价体系之中.还要明确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地位,充分发挥其在公共管理领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飞  袁佳黎  张文宏 《青年研究》2023,(2):28-39+95
志愿服务正逐渐成为中国青年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青年群体处于职业发展起步阶段,工作状况是影响其志愿服务参与的重要因素,在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上存在“时间约束理论”和“社会整合理论”之争。通过对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工作时间与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参与率和参与深度均呈倒“U”型曲线关系;工作时间较为灵活的青年更乐于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也倾向于贡献更多的服务时间。研究结论为社会整合理论提供了中国情境下的经验证据,也为解决青年群体志愿服务参与的短暂性与不稳定性等现实问题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6年"中国真实进步微观调查"的相关数据,考察志愿服务参与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参与志愿服务显著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这一结果不受样本异质性的影响;参与志愿服务提高了居民的社交能力、信任感和公平感,进而影响了幸福感;参与政府组织的志愿服务的"幸福效应"不显著,而参与社会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和多渠道参与对幸福感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鼓励居民多渠道参与。  相似文献   

5.
常雅慧 《学理论》2012,(5):37-38
网络化治理模式强调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以多元合作治理的形式实现社会共治。社区作为社会管理的基本场域,是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事业的基本切入点。非政府组织应明确自身作为社会管理主体之一的角色,承担起拾遗补缺、联结互动、刺激变革的职责,以志愿服务、机构服务、政社合作、组织建设的方式参与到社区便民服务、就业指导、健康卫生、环境治理、文化娱乐、治安管理、弱势群体救助等工作领域中。政府应加大对非营利组织扶持力度、非营利组织应增强自身管理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而城乡贫困问题的客观存在、收入分配差距的持续扩大、市场竞争带来的失业现象,以及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等,都迫切需要推动社会保障改革事业的健康发展和逐步完善。本文认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具有独特的优势与作用。政府应从各方面促进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非营利组织也应创造条件,积极参与社会保障的管理和服务。  相似文献   

7.
当前,志愿服务已成为中国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救援效能的重要依托,为减少灾害损失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缺乏组织化的管理,在救援中出现了无序或低效,不仅造成了应急资源的重叠与浪费,也给抢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立足志愿服务参与应急救援"组织化建设"这一新的视角,深入探究志愿服务参与应急救援时组织化能力不足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志愿服务应急管理组织化建设,增强组织化的管理能力,把具有不同动机的志愿者凝聚在组织内部和项目周围,在制度层面有效地组织志愿服务力量,构建顺畅的制度化参与渠道,提出加快志愿服务参与应急救援组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3,(35)
非营利组织作为促进社区发展的重要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在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几点措施如下:政府应对非营利组织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与帮助;非营利组织要加强自身独立性,同时要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平等合作关系;非营利组织应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重视对志愿者的教育和培训,建立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使志愿服务社区化。  相似文献   

9.
边晓慧 《学理论》2014,(8):53-55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伙伴关系是现代西方国家福利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不同于西方国家,我国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福利服务供应,既是拓展社会福利来源,优化社会福利供给的有效策略,也是回应社会组织参与诉求,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北京市的案例研究来看,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福利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参与能力、参与方式、参与领域、参与过程管理以及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与困境。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障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韩晶 《青年研究》2003,(1):45-49
随着中国非营利组织逐渐形成规模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方式由校园组织逐渐向自发参与的趋势发展 ,他们的积极参与对当前专业人才缺乏的民间组织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 ,在这股热情的背后我们却发现作为拥有专业知识和高素质的大学生志愿者 ,他们的优势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他们提供志愿服务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不足 ,已成为摆在青年志愿者发展道路上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多中心治理理念的深入和民营化浪潮的推动为非营利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奠定了理论基础;政府与市场的失灵使得其参与具有了必要性,而非营利组织自身的优势使得非营利组织参与到公共服务供给具备了可能性。为了更好地发挥非营利组织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作用,就要选择正确的路径推进非营利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12.
周井娟 《学理论》2013,(33):226-228
利用"志愿乐活"调研小组"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借助于SPSS软件,对在校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大学生持续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参与过志愿服务活动,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与其所在群体直接相关,且被动参与居多,自发参与的比例不高,注册志愿者更少;过去参与志愿服务的体验、同学或朋友的影响对个体以后是否会持续参与志愿服务以及投入程度等影响较大;多数学生认为工作强行摊派、不被服务对象理解和尊重是志愿服务过程最不能忍受的,宣传太少和活动单一是目前志愿活动组织中存在的较大问题,而形式主义、组织混乱等则是志愿服务活动可持续开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13.
非营利组织以其提供养老服务的灵活性和个性化、资源利用透明高效等优势,在居家养老服务领域中逐渐受到重视。基于需求溢出理论的广义社会组织论,非营利组织以志愿利他为基本功能路径,同时混搭嵌入不同比例的其他功能路径以使资源效率达到最大化。在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的助餐服务中,北京市A助老食堂与上海市B助餐点作为偏企业型的非营利组织,不同程度上均混合嵌入了其他组织色彩。通过构建需求溢出理论广义社会组织论视角下的非营利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分析框架,以两类非营利组织作为比较案例,探析两类组织的功能路径与养老需求之间匹配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起关键决定作用的资源效率状况,思考两类组织的优胜劣败及未来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崔铁宁 《团结》2012,(6):46-47
志愿者服务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有效途径。近年,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以来,我国志愿者服务得到长足发展,但志愿精神的挖掘和倡导、志愿者服务机制和法规建设与国际上某些国家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一大举措.而发展志愿者服务机制.调动全社会参与社会管理.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和水平,降低政府管理和政策执行成本.是促进参与型社会管理模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向民众提供为社会奉献的渠道和平台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引导社情民意,实时掌握社会动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建议从挖掘、激发、引导国民志愿精神入手.强化推进志愿者服务机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5)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志愿失灵等成为地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建立良性互动的必要因素,二者建立良性互动对政府、对社会都有建设性的意义。由于地方政府和非营利组织自身存在的缺陷,制约二者的发展,更影响其互动关系的建立,因此可从六个维度构建地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叶雪美 《学理论》2012,(17):90-91
从大学生志愿者群体入手,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研究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影响,对管理与发展志愿服务以及加强青年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如下:积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创造条件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7.
志愿者是现实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社会资源,也是非营利组织中最具特色的人力资源。随着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壮大,志愿者在中国社会中的价值越来越明显。但由于各种原因,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问题日益突出,成为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难题之一。因此,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管理与开发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非营利组织改革正当其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专家指出,非营利组织应该具有6个基本特征:一是“正规性”,即非营利组织必须具有正式注册的合法身份;二是“民间性”,即非营利组织应从组织机构上与政府分离;三是“非营利性”,即非营利组织不得为其拥有者谋求利润;四是“自治性”,即非营利组织要能控制自己的活动;五是“志愿性”,即在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和管理中均有显著的志愿参与成分;六是“公益性”,即非营利组织要服务于某些公共目的和为公众奉献。代社会的社会组织可以分为3大类,即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它们分别是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主要组织形…  相似文献   

19.
在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中,非营利组织是重要的管理主体之一。但是非营利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缺陷和负面的影响。如非营利组织的独立性受到挑战、在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方面显得力不从心、税收优惠产生负面影响等。需要加强非营利组织自身建设、理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规范税收制度、加强政府的推动作用,以及采取拓展非营利组织的财政来源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梁莹 《理论探讨》2012,(1):19-23
在信息化时代,媒体日益成为公民志愿参与的虚拟社区,它在传播公共知识和激发公民志愿参与等方面具有其他中介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借助媒体的志愿参与机制中,公民对媒体的信任程度直接影响到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识、程度和效果.对南京市的实证调查,就是在实证层面上公民对媒体的信任度与其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公民对媒体的信任度对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公民知情权的实现程度是其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是否积极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引导公民对社区志愿服务积极而有效的参与,政府应致力于提高公民对媒体的信任度并充分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实现,培育公民的志愿精神与促进参与式民主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