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马岭 《团结》2004,(3):15-18
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构成法的三要素,其中法律规则是法的主要部分,具有微观指导性、较强的可操作性、较高的确定性等特点;法的原则是法的纲领、关键之所系。一个法,有了原则就有了中心,全法就易于成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法的原则,是法所要坚持的最基本的东西。那么,法治究竟是规则之治,还是原则之治?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我们目前所要解决的立法方面的主要问题是规则问题还是原则问题?我们现在更应当强调规则之治还是原则之治?在不同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原则和规则的分量是不同的我国的法律体系呈现出一种金字塔式的形状,从上而下…  相似文献   

2.
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治 《理论探索》2007,(5):146-149
法律原则是法律的基础性原理或真理,具有高度抽象性、普遍适用性、相对稳定性等特性。法律原则司法适用的深层原因包括内外两个方面:内部原因主要是指法律规则本身存在不确定性,外部原因则在于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法律原则司法适用是弥补法律漏洞或法律缺陷的重要手段,能有限规范法官的自由栽量权。我国司法实践中法律原则适用的特点是:案件性质上,运用法律原则大多限于民商事案件,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较少;案件类型上,多为新类型案件和疑难复杂案件;具体方法上,主要有单独适用、与规则并用和直接体现在判决主文中。司法实践中法律原则适用包括规则模式和原则模式,适用中要符合穷尽法律规则、选择明文规定的法律原则、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栽判文书说理充分等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3.
彭婷 《学理论》2010,(22):111-112
法制教育的目标是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升公民的法律素质。而法律信仰作为对法律的一种尊重和信任,是法制教育更深层次的追求,也是法制教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法律正义:和谐社会的伦理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美玲 《理论探索》2006,(3):144-146
人类文明史表明,真正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和谐社会应当追求法律正义,法律正义是和谐社会必然的伦理诉求。由此应从三个层次来加以阐明:第一,和谐社会为何要追求法律正义?即和谐社会对法律正义伦理诉求的必要性;第二,和谐社会能否追求法律正义?即和谐社会对法律正义伦理诉求的可能性;第三,和谐社会如何追求法律正义?即和谐社会对法律正义伦理诉求的具体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谢轶 《学理论》2012,(35):126-127,160
法律一方面是强硬的规则,另一方面也是存在弹性的规则。一个社会不可能只有法律一种规范,社会中的一个特定的领域也不可能只有一项法律进行调整,法律规范和其他规范、各个法律规范之间都是共同交叉的对社会事务加以调整的。法律同其他规范,各法律之间都不可避免会产生摩擦和冲突,要么法律战胜其他规则独自进行管理,要么法律进行妥协,借助其他规则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6.
法运行的实践表明我国立法与司法环节存在脱节现象,即立法注重法律文本的结构完整和数量化;而司法过程则是寻求完整规则制度体系的过程,法律适用将超出法典文本和现行正式法渊.这样造成立法缺失了法律制度体系的构建,立法满足不了司法实践实际需要.因此,司法公正的实现离不开完善的立法,司法适用的法律体系倾向决定着立法由多元到统一的必然取向.  相似文献   

7.
360和腾讯纠纷案提供了分析网络立法与网络自治的绝佳样板。网络立法与网络自治的冲突以鲜明方式体现出来,探究两者共存的基础显得必要而紧迫。法律多元理论为两者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基础。在法律多元理论视角下存在自治与立法的双重逻辑,一是网络立法是优先法益立法,也是有限立法,法益标准的确定是网络立法的前提;二是为解决网络自治与网络立法的现实冲突,部分赋予网络自治规则予以习惯效力,促使网络规则向法律规则的转化,亦是互联网发展的有效途径。但转化过程中应当注意网络自治规则的普适性与实用性,防止垄断性企业对网络自治规则的滥用。  相似文献   

8.
李俊青 《学理论》2009,(21):97-98
法律能否被信仰的关键在于如何界定法律,而中西方由于法律文化传统的差异,对法律是什么有完全不同的见解。如果把“法律”看作是对公平和正义的永恒的追求,那么法律是可以被信仰的,反过来如果把“法律”看作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是阶级镇压的暴力工具,这样的法律因其不具有被信仰的品质而不能够被信仰。目前该如何界定法律,要从我国当前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依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当前时代的主题,然而我国公民法律观念淡薄,社会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严重,因此强调法律信仰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鲍鑫扬 《学理论》2013,(15):118-119
大多数法理学家认为,法律推理可分为形式法律推理和实质法律推理,形式推理解决的是前提与结论的逻辑关系,而实质推理解决的是结论的合理性,二者在个案中的结合将体现既"合法"又"合理"的价值追求,这样的判决结果将会真正得到双方当事人的自觉履行,使法律得到当事人及社会公众的尊重。将浅论形式法律推理与实质法律推理的统一,及其在"贾正喜侵权案"中的完美演绎。  相似文献   

10.
法律思维的逻辑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思维是一种职业思维方式,它不能违背一般逻辑思维规律.法律思维是一种运用形式逻辑规则的反省性思维.人们可以运用形式逻辑规则反思关于法律问题的种种判断.这实际上是从逻辑学的角度论证了法律思维的可能性.本文主要是通过比较霍姆斯法官"反逻辑"的思维模式,评价了狄亚瑟法官的法律思维,强调了法律思维的基本工具是形式逻辑的规则.  相似文献   

11.
相当一部分法律工具主义论者在对法律信仰的虚幻性进行批驳的同时却因过分张扬法律的工具性而走向了另一极端.法律既具有工具性,又应被信仰,只是层面不同而已.综观古今中外,法律制定与颁行的首要目的无不在于维护其社会秩序及顺导人性之“善”、“恶”.过分张扬法律工具主义势必与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义、自由之精神产生强烈的冲突,因而,以法律工具主义的极端化思想推行法治,只会堕落为赤裸裸的权力政治.基于此,为使法的信仰强盛起来,必须加强法律权利之完善及执法环境的改造.  相似文献   

12.
商业信托是以信托方式经营商业或荻取利益分配而成立的一种非公司的企业经营组织,集中了信托运作方式和企业组织经营的特征.在商业信托的组织结构中,存在多层次的法律规制,主要包括信义关系法、信托法、商业组织法以及合同法等法律规则的调整.我国发展证券投资信托以及将来开展多种形式的商业信托模式,应当从上述四个方面进行相关法律规则的设定.  相似文献   

13.
奥斯丁的"命令论"的根本问题,在于没有给规则应有的地位.哈特将规则引进法律本体之中,认为只有义务规则的社会,其规则体系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而这些缺陷的克服必须依赖于义务规则之外的授权规则.由于授权规则的引入,不仅可以有效地克服单纯义务规则导致的诸多缺陷,更重要的价值还在于通过授权规则与义务规则的结合,建构了一种新的法律本体论,即法律是义务规则与授权规则相结合的"规则论".  相似文献   

14.
对弱势群体提供法律保护,既是法律追求正义与秩序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党和政府“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构筑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迫切需要。应秉承创新精神,在法律理念更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对弱势群体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法律保护机制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丁利明 《行政论坛》2010,17(3):93-96
体现在冲突法中的正义价值包括冲突正义和实质正义。国际产品责任侵权法律适用领域的价值取向已从单纯追求冲突正义到目前司法实践中更注重实质正义的转变。传统的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原则存在固有缺陷,最密切联系原则又过于主观。在构建国际产品责任法律适用规则时,连结点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产品责任案件中涉及到的连结点主要有:产品生产地、产品销售地、损害发生地、受害人的住所地和惯常居所地、被请求承担责任人的主营业地。分析各个连结点的法律性质和发展趋势,借鉴国际公约开放灵活的层级体系和先进的冲突法立法观念,我国的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规则可以将侵权地原则和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最基本的原则,同时适用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最有利于原告原则,并排除被告不可预见法律的适用,从而实现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制度的冲突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由于内容、性质、结构、运作机制、存在状态、表现形式、实施效果等方面的区别,政策向法律的转换有必要设定相应的规则。该类规則有:社会需求规则、社会成本规则、内容核定规则、可操作性规則及兼容对接规则。这一命题的探讨对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与宪法规定的其他义务相比,第五十三条中的守法义务是更为基本的义务,但是宪法学界鲜有对守法义务的论证。从法理学进路则可证成此守法义务:首先,任一正常的社会都有正当的社会目标,这确保了社会对法律的要求是正当的;其次,法律与社会之间有基于相互性的责任,当法律回应了既定社会的正当要求时,此社会的任一成员都有回应法律的义务;最后,社会成员不证自明的理性确保了回应的必然性。所以,正常社会中的任一理性公民都有宪法上的守法义务。  相似文献   

18.
丁利明 《行政论坛》2012,19(3):55-60
2011年4月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就涉外产品责任的选法规则进行了特别立法,但在具体内容上存在着:被侵权人单方选择法律及排除被告无法预见原则的作用范围狭窄、当事人双方意思自治的规定不完善、双重可诉规则及最密切联系原则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等问题。为完善我国现行的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制度,建议在于:第一,在被侵权人单方选择法律的范围内增加产品取得地法;第二,扩大"排除被告无法预见的法律原则"的适用范围;第三,明确当事人双方意思自治的限制条件;第四,在损害赔偿问题上我国法律应坚持双重可诉原则,应规定在损害赔偿限额方面,作为准据法的外国法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相抵触的,不得适用;第五,在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立法方式上,应当发挥最密切联系原则克服已有冲突规范机械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8)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宪法为基础,由民法、商法、经济法、诉讼法、行政法等多部法律组成的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律只有对各类企业的组织、地位、作用和活动规则做出明确规定,才能使其成为权责明确的市场主体。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路径包括建立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完善民法、商法的立法;保证公正严明的行政执法。  相似文献   

20.
丁利明 《行政论坛》2009,16(5):55-58
我国目前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制度采用的是一般侵权行为法律适用规则,即侵权行为地规则.对比分析各国产品责任冲突法的新发展和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公约之规定,表明我国相关的冲突规则存在一些缺陷.在借鉴国际公约和其他国家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分割方法区分责任认定和损害赔偿的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新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