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群力 《求知》2014,(12):11-1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打出一系列反腐败"组合拳",反腐败力度前所未有,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有些人却脱离实际、回避问题,只从理论上强调制度反腐,认为查案只是治标,不能治本,更预防不了腐败;只有制定制度、健全制度才是反腐败的根本。其实这种观点是一种片面的反腐败的制度"路径依赖症"。实际上,反腐败必须以零容忍态度,从大案要案入手,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同时也要健全法制,将法治贯穿于反腐败的始终。  相似文献   

2.
创新体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把手”腐败、用人腐败、司法腐败、公贿和行政腐败等政治领域腐败现象日益突出。制度反腐败的重点应当从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通过继续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与创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其中,党政领导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政府间管理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遏止政治和行政腐败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腐败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遏制,因此,如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大课题.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对策,积极探讨预防腐败必须以遏制人的腐败动机为中心,严明法纪,筑牢"防火墙",让人不敢腐败;严密制度,铲除腐败之"根".让人不能腐败;严厉监督,看守"邪恶",叫人不让腐败;严厉教育,为心灵"设防",让人不愿腐败.  相似文献   

4.
健全执政党拒腐防变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的滋生是一个综合性社会问题,防止和遏制腐败,需要系统地进行研究和科学设计。健全执政党的拒腐防变机制,就是运用系统论方法和控制论原理研究遏制腐败的重要探索和尝试。强调执政党拒腐防变中的“机制”建设,重点是揭示反腐败系统中各种要素的内在关系,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各个环节的协调互补、制约互动关系,运用系统控制论原理研究建立防止和遏制腐败的体制、制度和环境氛围,充分开发反腐败动力资源,激发党内和整个社会反腐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反腐败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监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推进党的反腐败工作和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将民主理念和民主手段引入其中,将民主提升为惩防腐败的新治本之策,着力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民主"并重的惩治预防腐败体系。这就必须切实关注"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机制与"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机率。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防止公共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异化现象,政治行政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要防止制度漏洞所引发的腐败,是用民主的办法扎紧"制度的篱笆"。换句话说,为了防止权力异化和腐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具有首要意义。预防腐败或权力异化的制度改革、民主制度建设很重要,这也是全社会上上下下形成的"基本共识"。即要从根子上解决中国转型社会所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限制和制约公共权力,防止权力异化和腐败对国家民族造成重大伤害,  相似文献   

7.
推进党的反腐败工作和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将民主理念和民主手段引入其中,将民主提升为惩防腐败的新治本之策,着力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民主”并重的惩治预防腐败体系。这就必须切实关注“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四大基本要素,即“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机理、“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机制、“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机遇、“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求知》2005,(3):39-41
依靠制度创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是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反腐败新思路。但从客观上来看,现行的廉政制度结构和制度安排,仍存在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腐败被称为"政治之癌",对腐败心理问题的研究是创新反腐败研究的重要渠道。腐败心理的演变过程包含了三个阶段,即腐败心理的潜伏阶段、腐败心理的形成阶段、腐败心理的巩固阶段。腐败心理的潜伏阶段主要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腐败心理的形成阶段主要和主体自身信仰的异化、公权力的自蚀性相关,腐败心理的巩固阶段主要是制度缺失和监督缺位的原因。应根据腐败心理演变的不同阶段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即构建廉政文化教育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文化环境;加强对权力主体的执政道德建设,实现"四种形态"常态化;加大惩治力度,进一步加强立法和制度建设等。  相似文献   

10.
王铭 《学理论》2008,(9):22-23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必然要求,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根本举措,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腐败的根源在于制度短缺.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多元化,公职人员都是"经济人",而我们在反腐败实践中对他们思想觉悟期待过于理想化,按"道德人"设计相关制度,因而缺乏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在制度的设计上要转变观念;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严密的、强有力的制度体系;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思想建设和道德自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美国在历史上也曾经历过一个严重的腐败时期。如今,它成为政治相对清廉的国家之一,这得益于其行之有效的反腐败制度设计。借鉴美国系统严密的反腐法律建设,对于推进中国反腐败法制化、规范化进程,从预防、惩治和监察的角度构筑制度反腐之笼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官员行政道德失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期行政道德失范现象普遍存在,这既与行政主体自身素质有关,又与一定的体制结构紧密相连;既有现实的原因,又有历史的传承。官员的价值失范、道德约束缺乏是腐败猖獗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腐败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剧“价值的失范”和削弱道德规范对人们行为的约束力量,反腐败应把行政道德建设作为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只有在不断完善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同时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政人员道德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制约公共权力的异化,从而有效遏制腐败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正>张世和: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有赖于政党、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审计机关、公民社会和私人部门等共同发挥作用。各国的经验和研究表明,一套高效、独立而权威的反腐败机构,一支精干而廉洁的反腐败队伍,越来越被认为是打击和预防腐败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5.
任何腐败都是首先从思想上的腐败开始的,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反腐败斗争中的功能,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抑制腐败的思想动机。  相似文献   

16.
西方国家预防腐败的程序和制度评析黄百炼杨小云腐败是一个历史性、世界性、现实性的问题。腐败现象自人类社会出现剥削现象以来就一直存在,延续至今。至今还没有一个国家已彻底摆脱了腐败的困扰。因而可以说,反腐败的程序和制度建设还是一个国际性的课题,需要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17.
尹清亮 《学理论》2009,(29):5-7
惩治和预防腐败要“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做到惩治和预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党在多年来反腐败斗争中不断探索得出的规律性结论,也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精要所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把握制度的内涵,进而推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的制度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深化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18.
《廉政文化研究》2011,2(1):86-94
(2010年12月) 目录 前言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败和廉政建设 二、反腐败和廉政建设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 三、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四、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 五、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防治腐败 六、依法依纪查处腐败案件 七、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 八、反腐败国际交流与合作结束语  相似文献   

19.
杜治洲 《理论视野》2013,(10):43-45,60
制度、科技和廉政领导力是当今世界各国反腐败的三大主要手段。廉政领导力在反腐败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廉政领导力建设是实现廉洁政治的必由之路。当前各级官员要提高廉政领导力,必须提高对腐败形势的认识,充分整合制度与科技的力量,注重运用激励机制,在处理腐败事件中提升廉政领导力。  相似文献   

20.
反腐败斗争形势是腐败力量与反腐败力量之间的对比关系的体现。党的十九大以来反腐败斗争由形成、巩固和发展压倒性态势转变为已经取得压倒性胜利。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特点既表现为腐败力量的客观存在性,又表现为反腐败力量的高度组织性和人民性、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特点。我国当前反腐败斗争虽取得压倒性胜利,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并具有众多表现形式,其主要根源来自基本原因、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三个方面。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体制机制是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重要举措,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反腐败实践中要打通三者的内在联系,一体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