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十八大以来的基本经验告诉我们,应注重发挥教育、制度、惩处、监督等手段的整体合力,采取标本兼治、多管齐下防治腐败策略,以推动党员、干部尽早向不想腐目标迈进。具体而言:通过开展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旨在提升党员干部的觉悟程度,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断完善反腐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并不断加强现有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大幅度减少腐败机会以遏制腐败动机,推动不能腐向不想腐转变;通过保持高压惩治腐败态势,提升腐败综合成本以压制腐败动机,促使不敢腐向不想腐转变;通过构建廉洁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为实现不想腐目标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警示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纪律教育,是以典型案例的教训直接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从而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全面贯彻十九大的决策部署,军队各级党委纪委必须在党员干部中深入搞好警示教育,始终坚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反腐“三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反腐"三不"机制,即高压惩戒威慑下的"不敢腐"机制、制度完善防范下的"不能腐"机制、廉洁廉能自律下的"不想腐"机制。"三不"机制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使敢于违纪贪腐的人付出代价,使领导干部心生戒惧,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其内在逻辑是一个从治标到标本兼治、从硬性约束到思想自觉的过程,为我们明确了反腐败的路径选择,有助于从根源上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4.
网络反腐制度构建核心必须坚持"标本兼治、注重预防"的伦理原则,缓解个人价值实现与领导干部培养机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体现党和政府对领导干部实现个人价值的伦理关怀。预防伦理原则的实现要发挥网络在营造廉政文化氛围上的巨大优势,政府、网络运营商和网民等多方主体应完善网络反腐的信息收集、案件处理、查处制度,坚持发展和完善电子政务,加强网络廉政伦理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让公职人员在行使公权力的过程中"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相似文献   

5.
<正>腐败的机理在于权力会带来诱惑,而诱惑让一些党员干部无法自持。要祛除党员干部队伍中的腐败问题,需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一系列措施,让党员干部拒绝诱惑,守住底线。因此,从党员干部"免于诱惑"出发,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就要用好"五心"。培养"慧心",让党员干部拥有一双"审丑"的眼睛,以解构诱惑;厚植"仁心",让党员干部拥有一双"审美"的眼睛,以抵制诱惑;心存"怵心",让党员干部学会"算账",能够看到诱惑;怀有"戒心",  相似文献   

6.
《求知》2018,(12)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从客观方面讲,是预防职务犯罪的三道屏障;从主观方面讲,是预防职务犯罪的三种境界。"不想腐"应该说是预防职务犯罪的第一道屏障和第一种境界。"不敢腐"与"不能腐"依靠的是外界的强制力,属于他律;而"不想腐"依靠的是主体自身的觉悟,属于自律。觉悟与自律都属于个人修养的范畴,与人的道德  相似文献   

7.
赵静  韩华 《理论导刊》2007,1(3):12-14
党的执政伦理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证,奠定道德基石和社会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诉求。针对目前执政伦理方面存在的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在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中,应深刻把握党的执政理念的伦理意蕴,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牢固坚持党的执政制度的伦理取向,确立公平、正义的执政制度;切实培育党员干部的道德自觉,增强执政主体的道德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正国家社会政治活动需要维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如有打破则需进行政治生态修复,这一系统的修复工程离不开廉政文化对政治生态的修复功能的发挥。廉政文化对政治生态的修复功能主要表现在:廉政文化作为蕴含于理想信念、党性修养、作风、价值观以及道德品格中的廉政伦理品德,以"荣廉耻贪"的精神导引功能构筑着不想腐的保障机制;在以制度体系构建的不能腐  相似文献   

9.
网络反腐发挥作用主要是借助网络平台扩大反腐威力,包括以下:第一,助力扩大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强化"不敢腐"的威慑;第二,助力扎紧制度的笼子,缩小"不能腐"的缝隙;第三,助力筑牢思想防线,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但由于相关制度、法律和道德体系建设的不健全,需要通过提高网络反腐的专业化、理性化和制度化来促进网络反腐的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31)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而在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中,家长、教师、党员干部的角色地位决定了其处于主体地位,应该发挥主体作用。只有家长、教师、党员干部三个主体将"知""信""行"统一起来,在不同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自觉学习、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在各自的社会角色担当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家长影响孩子,教师引领学生,党员干部带动群众,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才能凝聚起推动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1.
<正>国家社会政治活动需要维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如有打破则需进行政治生态修复。这一系统的修复工程离不开廉政文化对政治生态的修复功能的发挥。廉政文化对政治生态的修复功能主要表现在:廉政文化作为蕴含于理想信念、党性修养、作风、价值观以及道德品格中的廉政伦理品德,以"荣廉耻贪"的精神导引功能构筑着不想腐的保障机制;在以制度体系构建的不能腐  相似文献   

12.
制度伦理适应了道德改革的需要,有效地解决了当前的道德危机。但制度伦理有其限度,即不是所有的伦理都能制度化;制度伦理有悖于道德生成论;制度伦理的价值指向只溯及到形式公正;制度伦理作用的发挥受制于政府公信力的强弱;制度伦理不是伦理建设的最高形式。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内外各种思潮和文化观念的影响下,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部分党员干部的价值观受消极腐化思想观念的影响,出现了偏离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倾向,陷入了价值观偏异的思想困境。价值观偏异是滋长贪腐行为的内源性思想病灶,是预防腐败的内生性思想障碍。从社会治理的目标来看,治理腐败始于治标终于治本。因此,根治贪腐行为必须从矫治价值观偏异开始,既要以守初心、担使命为价值原点,引领"不想腐"的价值追求,强健拒腐防变的思想免疫系统,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培育拒腐防腐的精神和文化抗体。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道德伦理体系具有整体主义特质。这种整体主义特质,在经济层面根植于以自然经济为主导的物质生产方式,在制度层面生成于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家族制度,在文化层面衍生于以"孝"为中心的社会伦理结构。同时,中国传统道德伦理体系也展现为以整体主义为指向的价值原则,其中,"仁"和"礼"作为中国传统道德伦理体系的核心价值,充分彰显了群体本位原则;"公私之辩""义利之辩"和"群己之辩"作为中国传统道德伦理体系的主要矛盾和基本侧面,则分别呈现出尚公、崇义、贵群的原则。这些原则不但构成了整体主义特质的价值要义,也为新时代中国塑造良好的道德风尚和伦理秩序,增进公民的国家认同和族群认同,乃至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进而凝聚中国力量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公共性",以对价值和意义的追问为重心所在,强调不同的行动者在构建个体认同和集体认同之际,应当以公共性作为准入的共律门槛,以达成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共识。不断地纳入"他者"的积极因素,以扩大公共性的意义基础,构建自身的先进性;建立公平完善的制度系统,谋求制度、结构和文化的内在一致性,进而统合行动者的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公共性方面发挥优越性的外在保障。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就是要以制度化的形式确保党员干部在思想与行动上真正恪守党的初心与使命,进而把理想信念的培育与坚守上升为一种常态化行为。为保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基本功能的发挥,实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常态化,需要从五个方面着手构建其长效机制:完善理论创新机制,用创新的理论不断丰富党的初心使命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正当性,为践行"初心使命"制度提供支撑;创新内外转化机制,解决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问题,为践行"初心使命"制度提供动力;健全周期运转机制,明确如何践行初心使命,为践行"初心使命"制度提供运行模式;优化评价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在衡量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是否达到"常""长"要求的基础上,探讨如何保障领导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常态化,为践行"初心使命"制度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空想社会主义批判继承的基础上,科学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对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建设"廉价政府"进行了科学构想。列宁在建设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过程中,尤其是十月革命胜利后,提出了以防范官僚主义、打击贪污受贿为核心的反腐倡廉建设思想,开展了完善检察制度、强化廉政教育等具体实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廉政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一是继续加大反腐力度,强化"不敢腐"的震慑;二是深入推进法制建设,筑牢"不能腐"的堤坝;三是补足理想信念之钙,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相似文献   

18.
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需要坚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的紧密结合与协同互动。当前,二者的深度结合与互动面临着党内制度法规建设有待加强、党员干部"精神之钙"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党内监督机制有缺陷、"规治"与"德治"衔接机制不完善等现实瓶颈。为此,要从制度安排、思想道德教育、监督体系设计、相互转化与对接机制构建等方面探索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对策,推动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的同频共振和协同发力,形成"善规"与"善德"互动互促的良好态势,从而实现不敢腐、不易腐、不愿腐、不想腐的目标,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相似文献   

19.
教军章 《行政论坛》2007,2(3):46-50
关于制度的价值或伦理的追问似乎已不只是现代社会乃至后现代社会"创造"的概念或范畴,而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本然状态的历史表述,或者说对制度的伦理关照和对伦理的制度安排可以理解为本来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类本质的重要表征,它是人类通过社会化、组织化或秩序化存在及其重建以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目的的常规工具和途径。于是制度与伦理的"融合统一"所构成的制度伦理价值的定位就成为社会公共领域变革与发展难以回避的话语论题,对制度伦理公共价值意蕴进行阐发与追问,对其价值取向进行发展哲学的厘定,进而为制度伦理现实功能发挥机制构建提供理论指导,便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因此,以和谐发展观为哲学指导来审视制度伦理的价值取向,发挥制度与伦理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双重功效,是和谐社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7)
廉洁文化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础性工程,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具有根本性意义。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党已经逐步建立起"不能腐""不敢腐"的党章党规、法律制度的廉政约束机制,在新形势下,党需要把反腐倡廉提高到构建"不想腐"的中国特色廉洁文化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