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法律语言模糊性的哲学根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严谨一直被认为是法律语言的灵魂,是立法语言的生命和首要特征,但模糊的法律语言在法律实践中却随处可见.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中文法律语言模糊性的成因进行分析,论证了模糊性是法律语言的固有属性,并指出模期语言的适当使用能够确保法律语言准确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条、款、项、目和标点符号从其复杂性和独立性上来看,属于展现规范性法律文件内容的微型形式要件。本文从我国现行法律文件中存在的微型形式符号使用问题入手,在归纳现行立法语言规范基础上,分析了语言规范制度层面的不足和缺位。  相似文献   

3.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法律支持,法治是保障,立法应先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地方立法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重点围绕投资法律制度、人才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四个方面加速地方立法,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4.
法运行的实践表明我国立法与司法环节存在脱节现象,即立法注重法律文本的结构完整和数量化;而司法过程则是寻求完整规则制度体系的过程,法律适用将超出法典文本和现行正式法渊.这样造成立法缺失了法律制度体系的构建,立法满足不了司法实践实际需要.因此,司法公正的实现离不开完善的立法,司法适用的法律体系倾向决定着立法由多元到统一的必然取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协调区域内各行政区划利益冲突和各自为政问题已显得十分重要.重新调整行政区划的想法不切实际,定期协商机制及成立共同协调机构的协调方式效果不佳,必须用法制手段来协调.而在法制协调手段中,区域行政立法的形式是最佳选择.要通过完善立法法和相关法律的方式,明确区域行政立法是发挥地方立法积极性的另一种合法形式,明确区域行政立法的主体、可协作的权限和范围,规定行政立法具体程序,解决其法律渊源和位阶问题,理顺立法审查监督合同制等.  相似文献   

6.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发展,需要立法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法律保障机制,探讨立法中的基本问题十分必要,从立法目的出发,公共文化服务法律应属于社会法范畴,并遵循契合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反映社会法价值取向的基本原则,适应现实需要宜采取“促进型”立法模式,在该模式下应用立法技术,建构主要法律制度,构造公共文化服务法律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有关石油天然气过于分散的立法有一定局限性: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存在一定的应急性、临时性和滞后性,立法技术也存在一定缺陷.鉴于这些缺陷,制定统一的石油天然气法十分必要.石油天然气统一立法的基本思路应当是:采用油气一体化的立法模式,坚持科学的立法原则,合理设计各项具体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因为既受到立法者理性局限性的限制,又受到作为法律载体的语言的限制,所以任何一部成文立法都是有缺陷有漏洞的,法律续造就是填补成文法漏洞的活动。最高人民法院法律续造的重要意义在于:填补法律漏洞,推进法律发展;保护个体权利,实现个案实体公正;保护少数人利益,防止法律实践中多数取向的绝对化。最高人民法院法律续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缺乏立法上的支持,缺乏宪法依据,法律续造的界限和效力的规定非常模糊,法律续造的主体多元化、多级化,法律续造的监督机制缺位。解决最高人民法院法律续造存在的问题,要在立法层面对法律续造作出统一明确的规定以求从总体上为法律续造提供立法支持,立法机关在法律中规定限制司法解释权并完善案例指导制度,立法机关和最高人民法院在法律中明晰法律续造界限和效力的规定,立法机关在法律中规定一元化、一级化的法律续造主体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9.
加强党在立法领域的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继萍 《理论探讨》2008,1(1):99-101
依法领导立法工作,使党的政策法律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事务的首要方面和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党依法领导立法的方式和方法是审定立法规划和计划,提出立法建议、法律议案或法律案,审定法律议案或法律案,领导审议并通过法律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依法立法的能力和水平对实现立法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商谈法律理论与我国的立法商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的商谈法律理论认为:公平立法乃是具有"自主性"的公民间达成的共识,公平立法必须建立在合理的商谈程序和论证规则的基础上,公平立法有赖于公共领域的形成.哈贝马斯商谈法律理论视角下的当代中国立法商谈机制存在如下诸多缺陷:立法商谈参与主体的有限性,立法商谈对象的局限性,立法商谈缺乏辩论性,立法商谈重视实用性,立法商谈能力参差不齐.走向更为规范的立法商谈需把握好以下几点:确立主体际的立法理念,保障公民平等的立法参与权,建立合理的立法商谈程序.  相似文献   

11.
论立法后评估回应之法的废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的废止,是立法主体依据一定职权和程序对现行法实施变动使其失去法的效力的专门活动.其发生根源在于法律绩效状况低劣,法的存在失去意义.在实践中,通常表现为"专项清理"与"集中清理"的立法活动形式,在主体、程序与方式上与其他形式的立法活动有着较大区别.我国宜进一步完善法的废止制度.  相似文献   

12.
论提高立法质量的认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立法质量,是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环节,它涉及立法制度的完善,法律环境的优化,立法活动主体素质的提高等诸多问题。从根本上说,提高立法质量是一个认识,把握立法规律的过程,其涉及认识论的许多问题。本文仅从认识论的几个重要环节,对提高立法质量问题作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移民为何贫困"——非自愿移民补偿制度的法规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自愿移民的贫困是多重因紊合力的结果.不公正的移民补偿制度构成了移民贫困的规范性根源.这种不公正具体表现在移民立法混乱、立法显失公平、立法含糊、程序性规范缺位等.究其原因,包括公益优先的法律理念,立法过程民主性不强,移民参与有限等.完善非自愿移民补偿机制必须扩大移民参与立法的途径,从立法上界定公共利益,确立以保障移民"人格尊严"为核心、以公正补偿和正当法律程序为基本原则的移民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4.
政府采购监管自由裁量权是政府采购监管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裁量范围内合理地选择法律结果的权力.对其控制是政府采购法治的核心内容之一,但从我国政府采购监管自由裁量权的运行现状来看,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在执法上均存在着对政府采购监管自由裁量权缺乏有效控制的问题,亟需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立法,从制度上完善对政府采购监管自由裁量权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证人拒绝作证制度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证据制度,在世界许多国家的证据立法中都已明确规定,而我国目前对此立法却尚未确立.这项制度旨在保障人权和实现法律价值的多元化,该制度具有良好的人性基础和法律传统基础,并且符合现代法律的效益价值观.因此,尽快确立证人拒绝作证制度对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间借贷是经济金融领域中建立在熟人关系之上资金融通渠道,而监管缺失和法律缺位是民间借贷始终游离在灰色地带的重要原因,通过民间借贷的法律属性分析,明确民间借贷的立法原则、勾勒其基本法律框架及落实其专门立法,旨在引导民间借贷走向阳光化。  相似文献   

17.
2015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改后,地方立法主体大幅扩容,造成央地立法规范的大量冲突.海洋环境是环境保护及城乡建设与管理的体系内容,涉海地方立法已成为常态.涉海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的权限依据及效力范围不同,且所代表的利益不同,在湿地保护与海岛管理等方面均存在条文冲突,属于近位法律冲突,造成涉海法律体系融贯性阻滞.现有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的冲突解决仍仅适用提请裁决机制,已然无法满足现存及未来大量规范冲突解决的现实需求.基于立法科学性立场与融贯性要求,应及时出台有关近位法律冲突解决的法律解释性文件,具体可以立法解释、司法解释、统一性指导意见作为基本形式构造.坚持国家利益优先,明确法律位阶高低,以地方立法特色作为原则指引,以沟通协调机制作为程序保障,从实质与形式两个方面保证涉海立法的融贯性.  相似文献   

18.
为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而进行的地方立法,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较为适宜.而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在立法空间上,应当排除法律保留事项、限制公民基本权利的事项、中央职权事项等内容,而把落实法律授权,并就突发事件应对做出程序性、保障性和补充性规定作为立法重点.  相似文献   

19.
诱惑侦查是一种特殊的侦查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许多国家的立法认可.我国在立法上没有对其作出规定,但在实际侦查中已有应用.尽管学界对诱惑侦查的合法性存在较大争议,但是基于冲破侦查"瓶颈"的需要,再加之诱惑侦查的实施具有法律容许性,如能够对诱惑侦查在法律上予以规制,那么,诱惑侦查必将对收集犯罪证据、控制犯罪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法律拟制是将两类不同事实赋予相同的法律效果,既能适应社会需要,又能体现法律基本价值之目的的立法方法,根本目的在于追求社会公平与正义。其基于调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与相对稳定的法律制度两者的矛盾而出现,具有合法性、合宪性,在我国各部门立法中均有运用,集中体现着我国宪法的精神与社会主流价值追求。但是,立法上我国对法律拟制尚无系统的限制性规定,容易导致拟制不当的情况出现,违背拟制初衷,造成司法混乱。所以,在立法过程中要限制拟制主体随意扩大,严格遵守立法原则,遵循必要的程序,这对法律拟制目的的实现和作用的发挥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