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郁进 《瞭望》1988,(39)
读过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人,都会感到深深的激动。高尔基1923年读了这个出色的短篇,特意写信给罗曼·罗兰,托他向作者转致由衷的赞赏。茨威格这位深受读者喜爱的德语作家,以创作中短篇小说而获得广泛的声誉,有些作品还先后被摄制成电影电视。 茨威格不仅在诗歌、小说和戏剧方面取得优异的成就,他的传记作品也脍炙人口。传记作品在他的创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早在1928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就出版过《罗曼·罗兰》。这是我国译介茨威格的第一部书。但他的传记绝大部分还没有中译。  相似文献   

2.
萧乾 《瞭望》1987,(51)
今年我读过不止一遍的书,是茨威格的《异端的权利》(三联书店出版)。如果一定要我交待为什么如此钟爱它,我只好说:它太使我想起文化大革命了。书中的加尔文简直就是江青一伙的化身:在革命的神圣名义下,罗织酷虐,残害异己,以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镇压一切反对者。 试看:“一个人,既手无寸铁又单枪匹马,怎么能指望战胜有成  相似文献   

3.
鲁鹏 《瞭望》2007,(28)
作为生活在首都北京的一位普通市民,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我都要饱尝交通拥堵之苦。读罢贵刊今年第27期“专题报道”《当城市为汽车而造》一组文章,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今天,我们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年里翻译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茨威格的“玛丽·安托瓦内特”和“约瑟夫·富歇”颇引人注意。这两个人同是法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都曾在法国大革命的舞台上出入,身后又都声名狼藉,原本容易引发公众的兴趣。中译本中,前者易名为《命丧断头台的法国王后》(世界知识出版社,1987),就更富于刺激性了。这两个中译本,初版印数分别是32,000册和20,000册,都属畅销书无疑。推想茨威格的原作也  相似文献   

5.
三级跳     
万东 《瞭望》1988,(44)
从我调进四川省级机关工作到现在当厂长,已经整整过去了十年。同事们开玩笑说:“小万,你这十年收获不少哇,一个普通大学生变成了优秀青年企业家,简直是‘三级跳’。” 戏言一句,概括了我十年的道路。 人常说,文人闯江湖,文章去问路。当初我虽不如此想,却是用了这“拐棍”。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召开,我第一次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应当重视商业经济学的研究》。蘸着一个27岁青年的热血,对商业现状、改革形势及理论研究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6.
程青 《瞭望》1992,(18)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从我走上创作之路,不管什么风云变幻,对此我一直是坚定不移的。” 女作家谌容从1975年发表长篇处女作《万年青》起至今已创作长中短篇小说数百万字,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她最初走上文学之路,正是因为深入农村生活。1962年,谌容因病被机关精简。1963年,她经朋友介绍,来到山四汾阳县农村,决心在这里上一下“高尔基的大学”。她先写剧本,继而创作小说。后以《人到中年》、《错,错,错!》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个五十年代入党的普通共产党员,曾在云南边疆山区民族地区做农林科技工作多年。由于接触基层群众及生产实际的机会较多,亲眼看到山区农民生活仍然比较困难,经营管理和科学技术落后,一方面农副产品和剩余物资未能加工综合利用,白白浪费;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后农村闲散劳力多,群众找不着活路干,不能脱贫致富。为此,我前后花了八年时间,搜集多方面材料,于一九八四年八月写了一篇《论农副产品加工综合利用的技术战略》,打印成文  相似文献   

8.
《党政论坛》编辑部: 贵刊1987年第7期《党课讲话参考》一栏中,第四讲《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保持共产党的纯洁性》一文中多次出现"商品交换的原则绝不能侵袭到党内的政治生活中来","自觉不自觉地把商品交换原则搬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来","如果允许这一原则在党的政治生活领域通行"等句子,言下之意:商品交换原则不能影响党的政治生活.我不同意这种提法和看法.现寄来《有计划商品经济对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影响》一文,略陈固陋之见.  相似文献   

9.
正临近岁末,盘点一年来的工作生活时,自然忘不了中国文明网的《好人365》,可以说,她充实了我的2015。《好人365》专栏以每天讲述一个好人故事的频率,将大量好人故事从社会各个角落推到时代前台,让道德文明的天空星光灿烂,绽放出动人的光彩。2015年,我把大量的业余时间几乎全用在了阅读《好人365》上,在相伴相守中感动着。"好人"是美的化身,美在德、美在品、美在魂、美在情。每天接触《好人365》,让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胜利前后,我在设在湘西的一个偏僻小镇茶洞的国立师范读书时,喜欢看课外书。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一些抗战前出版的《生活》周刊。刊物的内容,特别是《信箱》栏里的文章,把我吸引住了。听国文老师说,编《生活》周刊的韬奋是个名记者,  相似文献   

11.
李辉 《瞭望》1996,(10)
茨威格是奥地利犹太人,在很大程度上,他视欧洲为自己的国家。然而,他所亲身经历的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些岁月,实际上却是令他一日日失去祖国乃至失去欧洲的过程。他有一种体无完肤的沧桑之感。他在流亡的日子里怀着伤感和悲观创作的这本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三联书店1991年版),无疑成了他生命的绝唱。1942年他在远离欧洲大陆的巴西自杀身亡,因为他无法承受时代加在他身上的重负,他无法忍受没有祖国、没有文化温馨的现实。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87,(20)
毛泽在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五年了。四十五年历史的检验证明,《讲话》的基本精神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对新时期的文艺工作仍然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 《讲话》的中心内容是阐述文艺与生活、文艺与群众的关系。毛泽东同志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相似文献   

13.
董洪亮 《民主》2005,(4):47-48
教育部颁布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承担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机构对1400万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研究生、本科和专科(高职)学生的管理。新《规定》自今年9月1日起施行,依据新《规定》,高校自主确定学生学习年限、自主决定学生调整专业;对考试作弊者可以开除学籍;学生能否结婚.根据《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执行。  相似文献   

14.
孟皋卿,1928 年生,山西 平定人。幼读私塾,贪读古典文学。受其父──民间老艺人孟占璧熏陶,爱好民间文艺。1947年参加解放军,1950年到北京大学深造。后调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文联等部门工作。对民间艺术有着较深的研究,创作出版了《艺坛名流风云录》、《京都工艺》、《中国工艺精华》等书,著述共约200多万字。 记者:你为什么致力于民族工艺的继承和发展,虽年逾古稀仍笔耕不辍呢? 孟皋卿:我酷爱民族工艺胜于爱我自己,这是有渊源可寻的。我从小生活在一个民间艺人家里,父亲孟占璧是有名的民间艺人。他会民乐…  相似文献   

15.
《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光未然,真名张光年,是从家乡走向延安、走向世界的。作为他家乡的一位作者有必要把他鲜为人知的一段革命生活写出来,让世人知晓。一张光年出生于湖北省老河口市一普通店员家。1924年,他小学毕业时年  相似文献   

16.
宏图 《瞭望》1989,(51)
花了三个月时间,巴金抱病撰写《怀念从文》,痛悼挚友的‘都是些极普通的话’,却于平淡中舒愤懑,见深情。 ‘不要浪费时间’,老人记忆沈先生‘对我不止讲过一次’。类似这样的话,沈先生在《致萧乾》(一九三四年)中也说过:‘总莫自弃,莫懒惰,莫玩得太久,死死的扣著每个日子作下去,铁柱磨针,不是难事情!’  相似文献   

17.
一位名人说过: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导师。三十年来,陶铸的散文集《理想·情操·精神生活》始终在指引我走人生的路。这本集子中,《松树的风格》、《革命的坚定性》、《理想·情操·精神生活》等篇目,那鲜明的观点,精辟的见解,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令我难以忘怀。六十年代中期,我从部队到地方,那是一个充满希望和阳光的年代,共和国刚刚摆脱三年均然灾害的困扰,国民经济开始全面复苏;中苏论战以赫鲁晓夫下台而告结束;我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全国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满怀信心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是…  相似文献   

18.
对单称命题划归为全称命题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单称命题划归为全称命题的商榷张忠义国内绝大多数教材都把单称命题(判断)划归为全称命题。国内比较权威的两本教材《形式逻辑》(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第2版)和《普通逻辑》(普通逻辑编写组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相似文献   

19.
萧乾 《瞭望》1991,(48)
1935年夏天,天津《大公报》老板要物色的原是一名肯于安分守己伏案工作的副刊编辑,可他觅到的我这个青年,心里想的却是进报馆能当上个东跑西颠的访员,探入到生活的腹地中去。那时我对社会,对人间,  相似文献   

20.
姚旭峰 《团结》2006,(6):59-60
我是1989年申请加入民革的,18年来我作为一名普通民革党员,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一员,没有大的作为,为民革也没做什么大事,只是尽到了一个民革党员应尽的义务。但是民革却给了我许许多多,受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哲理和做人的准则。民革给了我政治信念在加入民革之前,我搜集和学习了大量的民革史料,是《团结报》引我步入了民革的队伍,对民革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了明确的认识,是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思想,激励和启迪我努力工作,诚实做人。这18年来,我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民革党员,尤其是自己担任支部主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