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瞭望》2010,(Z2)
<正> "在国民收入中,要增加居民收入所占的比重,而在居民收入中,要更多地增加低收入群体所占的比重" 中秋、国庆两节期间,"晒福利"又成了网络上的一项热门话题。"单位往账户里打了一万块钱,别的没了"、"只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以示祝贺"……五花八门的帖子显得有些娱乐化,但背后问题的核心却十分严肃——福利只是冰山一角,多数网友真正关心的是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10)
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调查显示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福利主体缺位,文化福利资源获取困难,文化供给形式单一,普遍处于"文化福利"缺失状态。为了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需要在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基础上,通过政府、用人单位、社区、文化市场等福利主体共同努力,创新文化福利资源供给方式,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3.
一、工会福利与福利工会的区别在现阶段,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职工的福利工作有了很大的改善和变化;另一方面工会开展福利工作逐渐有所淡化,许多工会干部也认为抓职工福利工作,怕被人指责为办"福利工会"而感到困惑,在开展职工福利方面显得底气不足。其实,工会开展福利工作与"福利工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30)
在对国家干预主义和新保守主义进行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吉登斯提出了"第三条道路"的积极社会福利思想。他认为福利国家面临的风险是人为风险,福利国家的危机并非简单的财政危机,而是风险管理危机。因此,他在对风险、幸福、平等的概念进行重新解释后,指出要培养"自发地带有目的的自我"和建立"社会投资国家",进一步确立了"无责任即无权利"和"无权威即无民主"两大原则,提出实行工作导向型的福利政策、福利主体的多元化、废除固定退休年龄、减少社会排斥来解决社会不平、提高贫困地区的抗贫困能力等政策主张。总的来说,积极福利思想与传统福利思想具有较大差异,积极福利思想具有较大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垄断福利"本质上也是一种腐败。"垄断福利"现象的滋生、蔓延与扩散,造成了系列的负面效应,扭曲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加剧了社会的矛盾集聚,阻碍了和谐社会的进程。要彻底遏制和消除"垄断福利"腐败,必须从根源上找寻破解之道,治理必须从垄断本身切入,标本兼治,强化监督,注重长效。一是追本溯源,深入探析"垄断福利"的滋生机理;二是引入竞争,彻底铲除"垄断福利"的生存土壤;三是多管齐下,全面建构"垄断福利"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央反腐力度不断加大,逢节送礼的不正之风受到极大遏制。与此同时,一些传统的职工节日福利也被取消,这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有人认为不该借反腐之名拿掉职工福利,也有人认为"反腐不反职工福利"是特权思想在作怪,是打着民意的旗号为腐败行为辩护。应当确立福利的合理范畴,区分福利腐败与正常福利的界限,使薪酬和福利设计摆脱暧昧、灰色的性质,改变福利随意发放和定位不清的现状。福利腐败的治理必须运用法治思维依法进行,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必须注意区别对象、合情合理。通过具体的规章制度管理好福利,是治标;最终实现福利的法治化、正规化、制度化,则是治本。  相似文献   

7.
福利企业及其残疾职工数量锐减,逃税事件频发,核心原因是福利企业的定位不准。由于福利企业具有与社会企业相同的发展背景,具有社会企业的"双底线"特征等,故应定位为社会企业。实现福利企业的社会企业定位,要从伦理、制度和监管三方面努力:在伦理激励方面,福利企业应以标识为其外壳,以社会企业家精神为其硬核;在制度回归方面,要通过适度增加财税优惠、设立福利企业联盟、"众筹"融资制度等保障其经济性底线,通过建立资产锁定与红利上限制度、加强外部监管等保障其公益性底线;在监管优化方面,应从监管机构、监管内容与监管过程三个层面加强监管,以确保其社会企业定位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工会全面落实全总关于"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工作要求,积极推进厂务公开,不断深化民主管理,认真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通过"创争"活动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得到显著增强,有力推动了"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目标的实现。公司造船总量和创造效益连续数年占据全国船舶企业首位,职工收人和福利水平逐年提高,公司被评为上海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及上海市"职工最满意企(事)业单位",公司工会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和"全国工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相似文献   

9.
儿童监护制度作为儿童福利领域的重要议题,其历史渊源流长。自先秦时期,家庭监护几经变迁,刻上不同时代的烙印,从"国家主义"、"家庭主义"、"个人主义"走向了"三位一体",同时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逐渐构筑完善的儿童福利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1990年,丹麦著名学者考斯塔·艾斯平·安德森(Gosta Esping—Andersen)在其经典著作《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中,提出了"社会权利"、"非商品化"、"社会分层化"、"福利模式"等一系列概念,并形成一个严谨的逻辑体系和研究方法。该体系是以社会权利为起点,福利国家便是要以满足和实现公民社会权利为宗旨。将"非商品化"这一重要的核心概念引入"社会权利"和"福利国家体制"的分析框架之中,从非商品化和社会分层两个理论维度纵横交错演绎出一套严密的全景式比较研究的逻辑体系。借用非商品化的视角来区分福利国家类型的三种基本模式,借用社会分层化的视角从政治、经济、社会等角度来分析各种福利国家模式的状态;而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中制度的组群化情况惊人的相似,这是一种全景式的比较方法,其比较强调多元测量和多元观察的重要性,相信采用多元和全景的材料是可以尽可能地接近现实的,它代表了社会政策模式比较研究的重要研究方法,为模式比较研究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指出了未来模式比较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面对我国转型期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社会保障再分配制度显得十分乏力甚至扭曲,其根源在于我国的初次分配的不公平性.垄断行业的"福利腐败"问题是我国初次分配不公的重要表现形式,"福利腐败"现象的蔓延和扩散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外部负效应,造成了国家的制度僵化症.确立政府在初次分配领域中的责任,通过政府干预的方式铲除"福利腐败"、解决初次分配不公问题,成为新时期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社会福利制度体系经历了深刻的变迁。尝试从社会权利视角出发,通过构建福利资格准入、福利制度安排和福利结果的解释框架,对四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福利制度演变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新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国家主义"统揽、"发展主义"主导、新世纪初期政策扩张和新时代政策深化的变迁过程,并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为了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制度体系,应该克服福利发展上的认知悖论,重视福利制度安排的积极作用,着力解决福利责任主体不清的问题,形成多元的社会福利供给模式,并通过改变社会福利制度碎片化格局,构建统一公民身份的"社会中国"。  相似文献   

13.
婚姻迁移作为一种社会流动方式对女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2014年全国9省"婚姻迁移与农村女性发展"的专项调查数据,分别对不同婚姻迁移状态农村已婚女性和婚姻迁移女性内部的生活福利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与本地已婚女性相比,婚姻迁移女性的生活福利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弱势,部分福利维度反而呈现出较好的优越性,尤其在经济、社会支持和家庭关系福利方面;婚姻迁移女性内部生活福利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将福利民粹主义界定为民粹式的福利超载,即民粹主义政治人物为了获取"人民"的支持或践行其政治理念,强力推行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带有"政治性分配激励"色彩的社会福利政策。在此基础上,结合拉美地区和泰国的经验,本文归纳出了福利民粹主义的生成逻辑:客观条件方面,贫富分化导致的严重社会分裂使得民粹式的社会福利政策具备了必要的社会基础,而缺乏法治和社会基础的民主制度则使民粹主义政治人物有机会绕开体制,实施"福利赶超";主观推力方面,民粹主义政治人物首先使"人民"聚焦于已经十分严重的贫富分化和社会对立,加剧社会分裂,以吸引"人民"的政治参与和支持,在获取政权后则通过目标指向明确的高强度社会福利激励,将来自"人民"的支持持久化。当然,也不能否认特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文化心理,乃至民粹主义政治人物的政治理念在福利民粹主义生成过程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末,西欧社会党在改革福利国家的问题上设计出了"积极福利"的理想模式,以此为原则和方向展开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没有实现质的突破.在21世纪以来的深化改革阶段,西欧各国的社保改革遇到强大的阻力,使得福利国家改革限入了困境.从西欧社会党的社保改革思路及其效果上看,传统福利国家存在的基础还难以撼动,实现积极福利的理想仍面临重重阻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深入,供热商品化、货币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热,本来就是一种商品,和水、电、煤气一样,实行商品化、货币化,既是热的商品属性回归,也是解决当前城镇供热体制内生缺陷的必然要求。现行的城镇供热体制的以“单位包费、福利供热”为主, 这是与原有的住房福利和住房产权单位所有制相适应的。伴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城镇80%以上的公有住房已经出售  相似文献   

17.
曾一度以高经济增长、低失业率以及广泛的社会保障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备受世界各国推崇的"北欧福利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进程中遭到了国内外各界的批判。国内外对其局限与困境、危机和变革给予了广泛关注并进行了深入分析,这些论析对于全面认识北欧各国社会民主党实行的福利国家政策,深入了解民主社会主义的特征和局限性,厘清民主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失去了信心,转而盲目崇尚北欧社会民主党推行的"北欧福利国家",在这一背景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北欧福利国家"以及国内外各界对之所做的批判进行深入剖析,对于从根本上澄清各种错误观点,消除各种模糊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唐双宁 《侨园》2012,(1):17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主权债务危机由来已久,而今西方重蹈覆辙.到2010年,无论是接"公共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为60%"的警戒线,还是"财政赤字与GDP比例为3%"的警戒线,希腊、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德国、英国、美国、日本均已超标.从技术上看,希腊已经"破产",意大利、西班牙主权债务评级又被下调,进一步增加了欧债危机救援的难度.一系列危机中,十大矛盾如同十连环一样死死锁定西方债务危机.一,超高福利与政治体制的矛盾.西方政治体制表面看核心是"三权分立",真功夫是竞选.二战以来西方普遍实行超高福利政策,形成超高福利文化,民众的胃口被越吊越高,人的私欲极度膨胀.  相似文献   

19.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充分展现了青年马克思的职业价值观和远大理想抱负,并指明了实现路径为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诵读经典,关照现实,青年马克思的职业价值观对教育当代中国青年形成正确择业观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20.
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地位和作用 国有企业改革是今年改革的重点,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配套改革,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我国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一,是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需要。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形成了就业、福利、保障三位一体的体制,其中心是就业。一个人只要在全民单位就业,也就有了养老、医疗、住房等各种保障和福利。而现在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行职工就业方面的双向选择就十分困难。因为职工如果离开全民单位,就意味着失去了住房、医疗、养老等各种保障和福利,这是职工无法接受的。同样的道理,在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实施破产、兼并、拍卖、横向联合、组建企业集团等产业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