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周帼 《学理论》2013,(22):148-151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权的一项重要工作。从经济法的角度出发,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要完成四个转变。一是理念转变,从"控权"向"以人为本,保障人权"转变;二是主体转变,从一元管理向多元管理转变;三是方式转变,从管理向服务转变;四是手段转变,从偏重法律治理手段向多种治理手段综合运用转变。  相似文献   

2.
《行政论坛》2019,(4):13-21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国内国际局势的发展,社会稳定风险治理研究应深入探讨我国社会稳定风险内容、形式的变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治理方式、方法和模式的变化。纵观新中国成立70年来社会稳定风险治理的发展历程,其治理模式大致经历了"压力管控型""应急维稳型""评估预警型"等三种类型。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时代发展要求,结合我国社会稳定风险治理的经验,为了更好地发扬我国现有社会稳定风险治理模式的优点和克服其不足,我国当前的社会稳定风险治理模式应从利益共享、政府信任和多方合作等三个方面加以创新,以构建一种"共享—信任—合作"型社会稳定风险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9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稳定进入风险期和考验期。习总书记指出,没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一切改革发展都无从谈起,再好的规划和方案都难以实现,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不再提"社会管理",改提"社会治理",提出要通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促使整个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  相似文献   

5.
以"社会治理"取代"社会管理",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型。从社会治理的视角,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海淀区社会组织工作实践,对社会组织发展建设提出对策如下:树立治理理念;深化管办分开;加快社会组织监管创新;创新工作机制,规范社会组织治理;提高社会组织工作能力;改进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在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下,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反分裂斗争。新疆反分裂斗争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依靠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坚持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集中整治与意识形态斗争并举,国内治理与国际斗争、合作相结合。新疆反分裂斗争的实践和经验启示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新疆的反分裂斗争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过程,要时刻警惕境外分裂势力利用"疆独"问题削弱、肢解中国的阴谋,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是新疆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这就需要解决社会治理创新"为了谁"、"依靠谁"以及党在社会治理中"我是谁"的问题,以此找准社会治理创新的目标方向、力量源泉和党的正确定位。因此,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原理出发,研究社会治理中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探索党领导下多方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形式、可行路径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着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挑战.在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的情况下,社会治理的负担进一步加重.因而,迫切需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社会组织则成为纠正"失灵"的重要载体.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主要有:承接政府的社会服务项目、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充当社会矛盾化解的"第一道防线".然而,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存在先天不足,参与社会治理存在诸多困境,应加强制度建设,破除社会组织发展的体制壁垒;强化分类治理,创新不同类型社会组织的治理模式;实施增能赋权,提升社会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外在推力;助力协同共治,推动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良性合作.  相似文献   

9.
在创新社会治理大背景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共治理念的缺失、社会组织自身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不足、社会组织扶持政策乏力,以及社会组织管理力量不到位与党建工作力量薄弱。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需要做到:一是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社会治理新观念;二是拓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三是提高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能力;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五是凝聚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合力。  相似文献   

10.
政府的社会治理及创新实践应遵循行政法治理念,行政法治的发展也必须积极回应社会治理创新的需求,为之提供相应的理念和制度保障。当前,政府社会治理在观念、主体、手段、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存在一些与行政法治不相适应的问题。破解之道在于加强行政法基础理论的研究,强化相关理论的适应性,体现社会治理观念的创新;修正"行政主体"理论,重塑"国家—社会—公民"的关系,反映社会治理的新格局;完善行政程序制度,构建参与式行政模式,搭建社会治理公众监督和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应急法制建设,建立有效的社会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监督体系,保证社会纠纷化解机制的良性运作与衔接。  相似文献   

11.
陈跃  余练 《理论探索》2020,(4):81-9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势必带来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变化。以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来审视当前的基层社会治理,可以清楚地看到,基层社会治理存在自治能力不足、依法治理理念不够深入、形式主义现象依然存在、行政化特征明显和多元共治机制不畅等问题。要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基层社会治理提出的新要求,应该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制下,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的积极作用,发挥法治保障功能和科技支撑作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协同各方治理主体,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协商治理模式,构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是实现我国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社会治理体制的现实需求。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进行社会治理体制的变革与创新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民生诉求和维护公众利益。将民生问题提高到政治高度,从民生政治的视域解决当前社会凸显的矛盾和问题,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政治视域下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路径意在:以转变治理理念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目标,以治理制度变革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核心,以治理资源整合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基础,以基本公共服务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重点,以民权法治化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保障。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中国社会总体上是稳定的,但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很多,对社会稳定问题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形成和强化"不稳定幻象"。不存在绝对的社会稳定,社会只能是相对的稳定。要维护和保持我国社会的持续和谐稳定,必须多措并举。  相似文献   

14.
社会治理需要解决多主体参与问题。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社会企业属于增强市场主体社会责任的一方。从社会创新中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案,是社会企业跨界发展的动因,也使它成为参与社会治理的有力主体。而社会嵌入机制促使企业的传统生产要素与社会性要素相结合,发展出社会企业类型的组织。社会企业的出现,创新了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形式和资源组合运作模式,其与众不同的核心造血功能,克服了营利企业不关注社会问题和非营利机构效率低下的痼疾。社会企业使企业社会责任升级为"社会企业家精神",提供了企业直接解决社会问题的新方案;推动了公益项目创新、公益创业和社会影响力投资,具有推动公民参与,促进社会融合作用;改变了旧的慈善观,更有可能颠覆人们对传统企业的认知,引发组织创新。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10)
新疆的贫困问题与稳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贫困是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新疆的反贫困工作中,国家给予了重点扶持,绝对贫困人口数量显著下降。但是,新疆返贫率高,扶贫难度大。贫困影响新疆的社会稳定,而社会稳定问题又制约新疆经济的发展。要从根上解决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理好新疆以及边疆民族地区的反贫困与稳定之间的关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稳定会呈现较大的不确定性。转型期的不稳定由多种原因构成且有其明显的特点。处在转型期的当下中国,应立足中国的实际情况,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治理之路:深化对转型期社会稳定问题的理解,实现由控制型稳定向流动型稳定转变;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切实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社会治理机制,发挥社会组织在维护稳定中的作用;深化对社会矛盾和国情的认识,实现由富国到富民的转变;加强社会信息通道建设,使网络管理实现由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良好社会心态是社会稳定的内在因素,社会心态失衡势必危及社会稳定。社会心态失衡是社会存在"病态"的反映。要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务必从净化和改变某些消极社会存在着手。主要是强力遏止不良社会风气的蔓延;着力解决好事关民生的社会问题;健全和创新社会管理,借以维系和推进社会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谈新疆工作新疆工作的总目标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就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要重视培养爱国宗教教职人员队伍,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宗教人士素质,确保宗教组织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人士手中。一、当前新疆宗教现状1.伊斯兰教为主流宗教新疆有多种宗教,其中以伊斯兰教信徒最多,达800万人以上,分布在全疆各地。现有宗教活动场所约  相似文献   

19.
道德教育、组织管理、意识形态控制、阶级斗争、法制规范,构成了建国以来我国社会治理工具体系的主要骨架,其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国社会治理工具的主要特点有三,一是寓于价值、制度和工具三者统一的社会治理体系之中;二是党政结构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产物;三是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刚柔相济的政治智慧。这些特点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治理的成功与问题。在应用社会治理工具时,我们应当从四个方面进行反思:一是不仅应当考虑党和政府的政治需要,而且应当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二是不仅应当符合社会治理的现实要求,而且应当考虑社会治理的发展要求;三是不仅应当与基本国情相适应,而且应当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普遍要求相适应;四是不仅应当重视它的"工具"的属性,而且应当重视它伦理的属性。  相似文献   

20.
反应性社会治理,已经成为一个制度化了的非正式行为。反应性社会治理稳定存在和重复再生是地方政府所处制度环境的产物。制度化利益协调机制的匮乏、压力型体制的激励、政策一统性与执行灵活性的张力和信任社会资本的缺失共同促进了反应性社会治理的生成。同时,反应性社会治理有着广泛深厚的体制基础。反应性社会治理很大程度上是地方人大横向监督不力、政府机构条块分割以及"一把手"集权体制所导致的预期结果。频频出现的"维稳"和"闹大"显示出反应性社会治理的制度情境及其弊病,因而有必要提出一种可替代的社会治理模式,即"可持续型"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