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源 《理论导刊》2007,(7):81-83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组织是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管理机构。在我国,区分所有建筑物、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组织是我国《物权法》中提出的新生事物,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对自己的权利义务不甚了解,对于区分所有建筑物的自治管理更是陌生。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组织建设方面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行政机构在支持、指导和监督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组织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中西政治文明的进程中,政治制度设计对于哲学人性论的依赖,一直是一个通贯的文化景观。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政治既是人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显现出人对自身的体认。政治制度是人的劳作;它的根源和全部存在均有赖于人的意志。……在它们存在的每一阶段,它们的存在都是人的意志力作用的结果。政治与人的这一基本关  相似文献   

3.
人的本性及其「先天」「后天」之辨鲁子平人性是先天固有的还是后天形成的?本文认为,人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它既不是先于人的存在,也不是后于人的存在,而是与人共在的东西。首先,人的类本性是人类生而具有的。这里说的人的本性或本质,是指作为整体人类与动物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4.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本性,人也有人的本性。但是人的本性长期以来一直和人的本质与人性纠结在一起。马克思在自己哲学形成时期对这三个概念做了科学的区分:人的本质是指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自由的有意识的类特性,人性是指人从动物兽性中分化出来积淀起来的人之为人的一系列善良特性。人的本性只有一个,就是需要。人的需要本性作为人永不竭尽的渴望和动力,使人处在发展常态中,是人类历史的源头和起点。人类的需要历久弥新,呈现多样化的态势,要在需要及其满足中来理解历史。而整个历史如马克思所说,"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所以,要正确对待人的需要,要把"需要"看作激活生活和历史的一把钥匙,"需要"衰竭,社会就缺乏生机和活力,变成一潭死水。但同时也要对不合理的非正当需要加以遏制,在发展中不断地提升正当需要,满足长远需要。马克思的理想正是人类的未来将"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生活和劳动。  相似文献   

5.
陈迎 《学理论》2012,(20):51-52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通过对真实需求与虚假需求的剖析与区分,来阐释与分析他所提出的"理想社会"的渺茫性与前景暗淡性。时代是在不断进步的,是从必然王国在不断地走向自由王国的,但是由于人的主体能力、客观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这个过程永远也不会完结,人类永远不可能有实现那种幻想中才存在的所谓"绝对自由"与"绝对的人性解放"。  相似文献   

6.
巴黎  伍玉宙 《学理论》2010,(8):38-39
产品是社会生命体,可以具有情感,而人更是情感的动物,作为联结产品与人的设计师,我们需要考虑两者的情感交流。本文从情感的解读入手,指出产品的情感特征是存在的、可设计的,并且人的情感需求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变化的,最后提出设计师要从多个层面对产品与人的情感关系进行设计,以实现产品与人的情感互动。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看来,宗教以异化的方式存在,私有制也是以异化的方式存在,而这两种异化的结果直接导致了人的本质与人自身相分离,在现实中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非人化和动物式的生存方式。人的解放的根本是本质的人性复归,而前提则是需要异化于物之中的宗教和私有制的消灭。只有在人类的解放视域中才能准确地捕捉到马克思的宗教理论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8.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作为一项特殊的不动产所有权,是物权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实质是区分所有权人行使区分所有权和处理共同事务的自治权,成员权通过业主大会以及业主委员会等业主自治组织实现,业主管理规约是区分所有权人行使成员权的自治规则,当成员权得不到实现时,业主可通过质询或诉讼制度等方式予以救济.  相似文献   

9.
道德个性是个体发展的核心要素,它是自觉与人的类本质、类特性发展相一致的异质性范畴,具有自在性与超越性的特征。道德个性反映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类意识到这种差别之后自觉按照类本质要求去生活的具体体现。道德个性的形成是社会成员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具有道德个性的现实个体的存在是一种本真存在,在社会实践中必然追求与建构和谐社会的应然目标,进而在新的社会层面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薛红 《青年研究》2001,(5):12-17
本文将DIY作为关注的焦点 ,区分了DIY的行为、生活方式、精神三种表现层面。同时分析DIY作为休闲文化、时尚制造、自我表达的体现对于现代生活的意义。最后从DIY的悖论中看到现代生活中人与社会关系的矛盾 ,但是DIY作为一种生活形式和风格依旧有它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乾荣 《民主》2006,(3):47-47
读1月3日《新京报》载辛普里副教授《动物权是人类对权利认识的新发展》一文,我有几个疑问,盼辛副教授及其他方家指教。我承认动物应该有它们的权利, 比如不应被滥杀和虐待等等,但是这个权利,是不是与人的权利(即人权)相等?如果动物有与人同等的权利, 那么下面现象如何解释?  相似文献   

12.
形而上学对智慧的两个方面的不同理解向度导致形而上学对“真实”与“完满”的不同的理论构筑,形成不同的理论体系.亚里士多德的神学体系和笛卡尔的知识学体系是完满的,但是对有限存在的人来说是不真实的;康德对知识形而上学和道德形而上学进行区分,未能构造完满的体系,但相对人的本性来说却是真实的.对“真实”与“完满”的建构与人的本性紧密相联,人的经验性与超越性的二重性本质呼唤着相对完满的真实的形而上学的出现,“境界”的形而上学响应着此召唤,进入人们的视域之中.  相似文献   

13.
余海霞  马硕 《学理论》2012,(9):77-78
新世纪以来动物题材小说的创作与发展是不容忽视的一隅,大量长篇小说的诞生使得整个当代文坛顿然升温,呼唤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生态主题已是当下全球颇为关心的话题,中国作家在自己的本土上塑造了一批批生动丰满、焕然一新的动物形象,成为动物小说精神价值的核心体现。  相似文献   

14.
邓研华 《党政论坛》2011,(11):44-46
在中西政治文明的进程中,政治制度设计对于哲学人性论的依赖,一直是一个通贯的文化景观。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政治既是人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显现出人对自身的体认。“政治制度是人的劳作;它的根源和全部存在均有赖于人的意志。  相似文献   

15.
一、天人相合相分我们在考察古代希腊人对于"天"人"之间价值关系的观念时,首先,必须注意区分天人关系概念内涵的两个层次:一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即人与物质的"天"的关系;二是人与神的关系,即人与精神的"天"的关系。其次,必须注意到天  相似文献   

16.
一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这历来都是一个人们尤其是哲学家们不断追问探索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哲学家们对人的本质作了各种界定。他们立足于人是动物以及人与动物的自然区别,而且有的哲学家如费尔巴哈试图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来解释人的本质。这无疑具有...  相似文献   

17.
王勇 《学理论》2012,(25):104-105
动物福利立法是我国将要面对的重要立法任务,立法机关必须要根据我国国情来进行立法,以避免出现立法的过分超前。"基本保护"可以作为我国动物福利立法的基本原则,以其为依据来明确动物保护的基本范围、权利设定的基本立足点、动物保护的基本措施,最大程度地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8.
赵保红 《理论导刊》2005,3(7):34-35
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着众多困境,而这一困境之哲学根源直接地来自于西方近代理性形而上学之原则,它放逐了感性的自然界,从根本上否定了人的存在,最终导致了人类无家可归的精神状态,以至于沦落为动物式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王姗姗 《学理论》2012,(14):107-108
区分原则是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物权变动效力区分原则以支配权与请求权的区分、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的区分为理论基础,能有效保护第三人利益、非违约方利益及交易安全,有利于形成有机统一的民法财产法体系。对区分原则内涵、理论基础、实践意义的研究有利于物权变动效力区分原则的适用。  相似文献   

20.
<正>《人民日报》8月19日刊登梁衡的文章指出,人面对一物会有三念:占有的欲望、冷静的思考和愉悦的欣赏,就看你选择哪一种。这三种念头第一种源于人的动物性、物质性,可称为"俗";第三种体现人的精神存在,可称为"雅"。俗与雅之间还有一个过渡地带,这就是"通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