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载体,校园戏剧不但是一种活跃在校园舞台上的艺术样式,而且积极融入校园生活,与学生时刻保持着密切联系。校园戏剧对于"育人"使命而言,具有:德育功能;智育功能;美育功能;群育功能;体育功能。  相似文献   

2.
曹广涛 《学理论》2009,(6):67-69
在西方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戏剧藏戏的论著中,哈顿贝克·罗伯特(Robert Hulton—Baker)的《藏族佛教戏剧研究》是比较重要的一篇。这一研究成果,对国内加强对民族戏剧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对改进研究方法和正确对待民族戏剧命名等方面,均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3.
张钊 《瞭望》2003,(47)
北京人艺推出的青年处女作戏剧展虽然反映出当前中国青年戏剧的一些困境,但更引人注目的,是青年戏剧人突围的勇气和爆发出来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马妍  许颖 《学理论》2013,(15):178-179
阿瑟·米勒的作品是现实主义手法的悲剧作品,对于戏剧的理解鲜明而具有个性,他将普通人推向戏剧的主角,用平凡人、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情人生来反映残酷的社会现实。在阿瑟.米勒的作品中,小人物不能主宰世界,他们是时代的牺牲品,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用自己的方式去不断挣扎,往往陷入痛苦的泥沼。阿瑟.米勒用独到的视角去审视小人物的生存环境,体现了他对"人的生态意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白瀛 《瞭望》2005,(38)
在中国职业戏剧日益陷入尴尬困境的时候,来自大学校园的业余戏剧却越演越红火。甚至有评论说,中国戏剧出现了“业余反哺专业”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李广春 《瞭望》2020,(5):76-77
历史已翻过农耕文明一页,现实坚硬的壁垒使得戏剧在艰难突围,如不与时俱进加以改革创新,就难再“梦回唐朝”,百姓才是戏剧生存的衣食父母,民间才是戏剧复兴坚实的支撑,在美好生活变成现实模样的今天,戏剧不但不可或缺,而且大有可为,如何把握现代人文化需求,应是戏剧振兴思考的原点。重回民间,反映百姓事,说出百姓话,抓住百姓心,表达百姓情,才是戏剧振兴的正道。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三日是莎士比亚诞辰四百二十二周年,为了纪念、学习这位世界文化名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和剧作家,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和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联合主办首届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四月十日至二十日,北京、上海由全国二十四个专业和业余戏剧团体演出二十六台七十多场莎剧原作或不同剧种、不同风格的改编莎剧,中外学者、专家和戏剧界人士参加观摩评论,并就“永恒的莎士比亚和多变的戏剧观念”、“发展中国戏剧事业与借鉴莎士比亚的关系”,以及莎剧在美、德、意等国演出近况等议题进行学术讨论。此外,还到一些大学和工厂演出,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27)
中国的戏剧在曹禺这里发展并成熟,曹禺在广泛吸收西方戏剧思想以及传统思想下,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的两代人的矛盾,主要从父子关系、母子关系以及养父女关系来探究,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体现他们之间内在的矛盾以及冲突。  相似文献   

9.
龚成  刘辉 《学理论》2010,(20):217-218
校园戏剧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丰富了大学校园生活,培植和加深了大学校园的文化蕴涵。从以育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出发,探讨校园戏剧对非戏剧专业高校校园文化的积极影响和意义。在分析目前校园戏剧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思考如何采取使校园戏剧有效地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陈祥波 《学理论》2010,(16):103-104
戏剧具有公共性与叙事性两个基本性质。在元代之前,中国的社会生活以家庭生活为主要内容,欠缺社会公共生活,故不具备戏剧产生的社会条件。中国的叙事艺术发展晚,至公元13世纪方才渐趋成熟,在此之前不具备戏剧产生的艺术上的准备。元代是中国历史特殊的时期,其宗教文化与游牧文化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家族文化,使社会公共生活变得普遍,加之叙事艺术经魏晋南北朝、唐宋金的发展,使得戏剧的产生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1.
有“戏剧省”之称的福建,在目前戏剧陷入“低谷”的情况下,却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全省除了89个专业剧团外,还有集体、个体、联合、及股份制等形式的民间剧团620多个,其数量超过了全国各省平均数的3倍。他们常年活跃在城市和农村,每年推出上百个剧目奉献给观众,年演出10多万场次。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7)
天人关系是儒家文化的一个核心问题,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在这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论述。其中蕴含的生命智慧,比如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对道德价值的高扬、对"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等内容,通过创造性转化,可以为当前开展生命教育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4,(32)
基于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和学习动机理论,指出将外国戏剧的相关内容融入英语专业教学所起到的作用。在英语专业学习中,英文戏剧的浸入和表演形式多样,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较多真实情境,能够有效提高学习者语言输入、知识建构和内容输出等多方面的效率,是非常有效的辅助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4.
王卫华 《学理论》2010,(4):149-150
盖尔·奥斯丁认为,女性主义批评研究戏剧有诸多优势。可用于戏剧分析的女性主义理论来自四个研究领域:文学批评,人类学,心理学,以及电影理论。她对女性主义人类学中盖尔·鲁宾、卡尔·马克思、列维一斯特劳斯和西蒙·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了论述,并运用盖尔·鲁宾的“妇女交易”理论、塞基威克的“男性同性交际欲望”理论以及吉纳尔的“色情三角”理论分析了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证明女性主义人类学运用于戏剧领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劳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范畴。文章立足新的时代方位,从"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的劳动历史、劳动价值、劳动实践、劳动正义、劳动幸福、劳动教育等多个视角,对新时代劳动观进行了全方位的理论探析,力图拓宽劳动视域,升华劳动的本质。面对当下全球经济社会的持续动荡,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要以劳动为价值引领,大力倡导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幸福劳动,让社会围绕"劳动"这个"太阳"旋转,奋力谱写新时代的劳动之歌。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通过对"模块课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此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质上就是在现实的实践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作为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功能属性之间的一种意义关系,这种内在关系通常本质地体现为它的主体性和客体性这两个基本特征上。具体说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体性表现为价值关系的多维性、价值意义的变动性、价值主体的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性表现为价值主体需要产生的物质性、价值客体功能属性的客观性、价值中介作用方式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8.
精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时代的产物,体现了精准思维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紧密结合。就内涵实质而言,精准思想政治教育是"因事而化"的针对性教育、"因时而进"的时效性教育和"因势而新"的创造性教育。就价值意蕴而言,实施精准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助于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也有益于破解思政教育的发展瓶颈,同时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路径选择而言,推进精准思想政治教育要精练内功,积极打造素质高超的教师队伍;要精设情景,倾心营建轻松浓郁的教学环境;要精晓需求,主动聚焦个性鲜明的教育对象;要精心供给,深刻掌握全面系统的教材内容。  相似文献   

19.
四月中旬,中国戏剧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改革,提高,团结,振兴戏剧” 是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记者从现场向我们报道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戏剧工作者,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共商戏剧改革大计。  相似文献   

20.
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逻辑起点,对价值内涵的准确理解和科学界定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尝试从马克思交往实践观视角出发来诠释价值内涵,揭示"客体满足主体需要""主客体关系说"的价值内涵对人的拒斥和消解,还价值以"属人性",并据此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进行新的解读与再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