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学理论》2013,(34)
在全球化语境下,西方社会思潮不断渗透我国的意识形态教育,尤其是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任务,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需要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新形式,探索互动交往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主要包括参与、需求、认同、满足几个构成要素,目前阻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生成的瓶颈有"反应—反馈"不畅通、被动获得向主动获得的梗阻未破解、情感触发与技术深层融合未形成、教育资源分布与大学生参与习惯及规律未契合等方面。为此,应驱动大学生网络愿望意见表达、触发大学生情感认同、建构及时反馈机制、促进教育技术引进与创新等,旨在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提升提供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4)
在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对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入的影响。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应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与行为方式,主动深入学习和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根据沟通理论,提升媒介素养,通过多种方式,积极主动与大学生进行网络沟通,以达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5)
网络话语是伴随网络聊天工具和个人空间发展孕育的新生儿。它风靡网络世界,渗透到现实生活,同时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流行并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从网络话语的历史脉络入手,联系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实现网络话语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对接与融合,促进网络话语的正面影响,进而起到思政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有效交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8,(12)
习式话语在话语内容上突出"正、实",在话语形式上突出"新、简",在话语风格上突出"亲、美",这构成习近平话语风格的时代特色。进入大学阶段,高校思政课不再是应试型话语表达方式,而应转型为价值引导型话语方式,然而,这一转型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思政课转型规律,探讨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深入学习习近平的话语表达艺术,用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去诠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生活话语、用大学生喜爱的话语去阐释政策话语,用自己高超的语言艺术将有硬度的政治话语变软变柔,解决政治理论话语入耳难的问题。无论是话语议题的设定,还是话语方式的运用,都要充分尊重95后大学生的思想需求和知识基础,关照大学生的思想需求,对话语内容、话语方式进行主动调整,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引领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得以实现的基本途径。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权呈现出社会政治性、乡土民俗性、官方权威性、人本情感性等色彩,面临"话语缺失"和"话语失效"的尴尬局面,而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话语脱离实际、村级文化建设滞后、内容方法陈旧、话语环境复杂等因素制约了话语权的实现,需要推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话语创新、转换话语方式、丰富话语内容、提高话语实效,从而提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7.
唐晶 《学理论》2010,(15):260-262
在网络技术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形势下,加强高校图书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显得由为重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其内容的设置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合乎一定的要求。应根据网络传媒的优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及高校大学生网民的特点,构筑高校图书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8.
公安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未来执法人才的重要职责,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安高等教育过程中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研究发现,缺乏亲和力是影响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过程、形式、考核方式及效果等方面。提升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可以从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20,(8)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政治参与的线上渠道不断扩展,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网络已经成为其政治表达乃至政治参与的主渠道。网络具有虚拟性、间接性、时效性等特点,对新时代大学生政治意识和输出表达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本文以浙江省属高校中国计量大学为研究对象,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表达四个维度采取问卷调查与开放式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和输出表达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最后针对研究结果,从社会环境、网络环境、学校思政教育、大学生党员自身等角度探索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输出表达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4)
教育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故教育应生活化,而生活在网络化时代,高校教育应根据大学生网络生活化的发展趋势,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等融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以实现教育的生活化、网络化。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生活化的现状有助于发现目前思想政治在网络生活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而对其意义及方法路径的探析则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1.
"虚拟实践"是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基本生存方式,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依托的重要场域。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应当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将"教育的实践"与"实践的教育"统一起来,从大学生虚拟实践的内在需求出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现实生活"向"虚拟实践"的延伸,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虚拟实践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2.
廉洁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社会生态呈现新态势。廉洁教育的思想内容有了新拓展、教育功能彰显新内涵、教育方式呈现双向互动新转型、教育话语体系凸显新色彩。面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新态势,教育主体要站在社会意识形态的战略高度,通过路径创新,发挥微传播和主渠道的双轨作用,抢占大学生廉洁教育话语权的制高点;强化廉洁文化价值引领,提升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供给力";构建多元立体化的廉洁教育联动格局,增强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从而开创高校廉洁教育整体联动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黄彦军  张萌 《学理论》2012,(17):279-280
主体间性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嬗进中,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并使其摆脱了传统的单一理论灌输,主体间性理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一个新的育人环境和教育方式.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分析高校思政课网站和大学生思政教育,探讨思政课网站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目的、内容、方式、评价等的关系。高校思政课网站一方面要占领网络阵地,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形成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长城"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15.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中介作用。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要面临着"话语脱钩"与"对话乱象"两大困境。其中,"话语脱钩"集中表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生产、转译、传播中存在的流程缺陷以及在形式与内容层面存在的实体缺陷,"对话乱象"集中表现为话语冲突、话语霸权、话语鸿沟以及话语权的式微。从范式转型、实体创新以及话语权建构三个方面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既是应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交往困境的现实要求,又是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29)
高校的教育对象是以大学生为主体,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辅导员工作为主体,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辅导员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心理发展和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密不可分。探索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10)
中国梦是当代备受关注的话语体系,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将中国梦的理念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使大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内涵与思想理念,明确奋斗目标,将个人奋斗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从而推动社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本文从中国梦的概念与内涵出发,探讨中国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提出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21,(3)
近年来,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变化要求高校要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美育以感染人心、深入人心的理念和特征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式等。高校应将美育运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通过打造二者融合的格局、搭建实践平台、建立合力制度和营造氛围和环境等策略来发挥思政教育中的思想引领、塑造完美人格等功能,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邱程  彭启福 《理论导刊》2023,(9):109-115
数字化生存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构建了一个多元化、开放性的场域,并形成新的特征:在主客关系方面,基于数字赋权的个性彰显消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在信息获取方面,基于算法推荐的“信息茧房”阻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送达;在叙事方式方面,基于“流量为王”的形式优先排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在人际对话方面,基于时空离散的虚拟交流误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含义。政治逻辑和网络逻辑矛盾、技术逻辑和伦理逻辑矛盾、资本逻辑和价值逻辑矛盾、作者逻辑和读者逻辑矛盾是冲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体系的深层次原因。因此,应权衡权威消解和关系再造、技术遮蔽和数字解蔽、工具理性规制和教育供给引导、技术跟进和限度超越等关系,巧用、善用数字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引领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20.
陈肖威 《学理论》2011,(23):205-206
人文素质的修养,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可陶冶大学生性情、培育良好性格、增加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展,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环境下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对策有: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设立网络互动渠道,增加师生交流;引导大学生进行网络学习;营造和谐的校园网络环境;加大思想政治辅导员的网络素质教育;规范网络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