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洋 《学理论》2011,(18):289-290
2:1世纪,一个新的教学观念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这种观念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的的教学,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来促进主体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如何尽快解决音乐教学的非音乐化、非审美化问题,如何把学生从带有强制性的早期职业性的教育桎梏中尽快解放出来,要解决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应改变教学方法,开展"愉快教育",进行情感教育。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使学生乐学、想学,以致勤学。  相似文献   

2.
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欢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前图形谱已经成为学习正规乐谱前的奠基石,以独特的直观性赢得了学生们的青睐。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图形谱的理解远远高出直接观看简谱以及规整的五线谱。图形谱能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愉悦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心驱使下主动地学习和掌握识谱技能,并能真正感受和理解音乐的美。形象生动的图形谱可以使理性的音乐更加感性化,更易于学生的接受和学习。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4,(35)
"友善用脑"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是完全符合现代教育"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要求的。而职业院校思政课非常适合友善用脑的教学方法的。笔者用的一些主要的"友善用脑"的方式有:音乐、做脑保健操、实施多感官教学、组织学生冥想画思维导图、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等,只有做到"友善用脑"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学与美学联系由来已久。教学审美化是教学生存的一种至高的境界,它具有强大的功能。英语教学审美化的营造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努力:在教学内容中挖掘美;在教学形式上创造美;在教学活动中体验美;在教学管理中渗透美。教学审美化通过以美启真、以美引善及以美导行的方式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对“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内涵进行剖析,有助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本”工作理念的认识深化和具体落实。本文认为,“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包含“以学生的需求为本、以学生的素质为本、以学生的能力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四个方面的内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上发挥服务、引导、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7.
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课堂教学中特别重要的一个教育方向是科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及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课堂教学是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主要活动形式,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把丰富的音乐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音乐方面科学的发展观和科学的价值观。它不但关系到高校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音乐师资,也关系到学生自身全面音乐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学生音乐智力的发展和音乐能力的培养。音乐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发展不仅是学生音乐智力发展的重要体现,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其结果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音乐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在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基础又是学生音乐及音乐鉴赏水平的发挥。理论及鉴赏是学生音乐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思维的发散和复合是音乐分析和创新必不可少的辅助因素,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必须做到的教学培育目标之一,只有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性思维及创新能力,才能激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惰性因素;只有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才能将音乐课堂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并使学生音乐智力的潜能得到...  相似文献   

8.
音乐的悲剧美是一种最接近道德判断和实践意志的审美范畴。音乐悲剧美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抒发悲剧性的情感;二是塑造悲剧性的人物。音乐悲剧美的真正价值在于它体现了一种与崇高美相类似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王彤宇 《学理论》2014,(8):229-230
钢琴鉴赏能力是人们感知、认识、理解、享受其所表达的意境和精神世界并对其进行评价的主观行为。培养人们的钢琴欣赏能力,对提高人的生活品味,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就高等院校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进行分析给出途径如下:在训练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及民族自豪感、乡愁和爱国主义精神;音乐的风格流派来源于民族风格与个人风格中某些共同的因素;提高钢琴鉴赏水平和鉴赏能力主要是多练、多听。  相似文献   

10.
张杰 《各界》2009,18(11)
中华古诗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名篇佳作,美不胜收.其间包含着丰富的美的素养,以美感染学生的情绪,启发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由感知美入手,到欣赏美、热爱美,最后创造美,是古诗教学的目的之一.同时它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古诗美的领域就是一个辉煌的殿堂,帮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和创造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是培养学生古代文化素养的目的所在.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体会到最广博、最丰厚的诗歌韵味并铭记在心,让诗歌这块在学生心中渐渐荒芜的田地重新燃起生机,我在教学中通过自己的文学积淀和审美体验去影响学生,让他们接触美,发现美,从而欣赏美和领悟美.  相似文献   

11.
占峰  开健 《学理论》2009,(8):117-118
师范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母机”,担负着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重任。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师范教育的意义显得更加重大而且深远。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校为本、以文化为本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师范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高美玲 《学理论》2012,(23):253-254
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幼儿园的艺术活动能够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而唱歌更是幼儿喜爱的艺术活动.在歌唱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故事法、表演法、游戏法、前置法、图画法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激发幼儿感受音乐美、表现音乐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孩子们的音乐技能和能力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曾懿 《学理论》2013,(29):263-264
通过对湖南省六所高等职业学院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高职非音乐专业学生在音乐知识、音乐态度、学校音乐素养教育方面的不足,提出加强高职生音乐素养教育的对策如下: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合理设置音乐教育课程;以培养高职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音乐教师专业素养;营造校园音乐艺术氛围。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辅助教学早已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欣赏、表现音乐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感受、想象、表现、创造等综合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把视与听紧密结合,融声汇色,再辅之生动活泼的语言引导,给学生以真实的情境体验,引导学生在聆听中去感知、认识、想象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学生能通过听、看、说、想,多种感觉器官的参与,步步深入,深刻地领悟作品的内涵.运用多媒体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全面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欣赏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旋律是音乐中最具表现力的元素之一。通过它对生活的描绘,展示了它表现人类情感的突出效用,是近年来音乐美研究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王延松  张艳 《理论导刊》2012,(8):102-104
以往人们对于音乐审美的研究,往往关注于音乐的精神价值、主观情绪等方面。心理学的研究将价值分为认识价值和非认识价值,为音乐审美价值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和方向。文章通过对音乐审美的认识价值和非认识价值的讨论,概括出音乐非认识价值的两个特征以及音乐认识价值的六个特征。强调指出,在进行音乐审美分析时,应同时关注音乐的非认识价值和认识价值,如此才能更全面、更准确、更客观地发现并挖掘音乐之美。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以学生将来的终身成长和成才为培养目标的当代中国高校教育逐步增加了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力度。一般非艺术类普通高校也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纷纷开设音乐、美术鉴赏等公共艺术选修课,企图扭转以往过分偏重专业教育而导致的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象。本文试运用传播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知识来分析普通高校传播高雅音乐的现状与问题,从中总结和归纳以音乐为核心的普通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开发智慧潜能,形成学生健身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为此,学校的教育模式应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的转变,以达到学校的教育目的,使学生在德、智、体、美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文婷 《学理论》2013,(15):276-277
"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就是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为目的,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支持和引导。在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20.
贾娟 《学理论》2013,(14):185-186
西北民歌从唱腔到唱词都具有西北豪放、凄凉之美,这种特征是与西北的地理、文化和民俗紧密相连的。西北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辽阔、苍凉和雄浑之美,这些音乐表现体现了西北民歌更深层次的美感即"凄凉美",它是构成西北民歌美学品味中最重要的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