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事天地》2012,(9):64
芬兰职业健康研究所和赫尔辛基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严重超负荷工作会引起人体细胞基因中的染色体端粒缩短,加速机体衰老。这项研究发现,工作疲劳程度不同,员工的白细胞基因染色体端粒的长度存在明显差异。那些背负严重工作压力的员工,染色体端粒明显短于工作压力轻微或没有压力员工的染色体端粒。染色体端粒的作用类似于鞋带两头防止磨损的卡子。人出生时,其染色体端粒都具有一定长度。在许多细胞中,随着细胞不断分裂和老化,端粒会慢慢变短。因此,端粒的长度被视为机体生物衰老的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活血方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的增殖凋亡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取兔的关节软骨,将软骨细胞分离传代后,分为补肾益气活血方含药血清组和对照组,置入37℃、50 ml/L的CO2培养箱内培养7 d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UNEL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的凋亡;软骨细胞经扩增后用ELISA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①补肾益气活血方高、中、低剂量组细胞增殖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补肾益气活血方含药血清各组的软骨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补肾益气活血方含药血清各组的软骨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益气活血方可能通过上调软骨细胞端粒酶活性,从而抑制软骨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3.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近10年来在农林、医药、环境监测与净化、食品、石油、化工等诸多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并已取得了辉煌成果。中医药理论与分子生物学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但两种科学研究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一致的,因此,从分?..  相似文献   

4.
疼痛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后的一种防御反应,也是多种疾病的一种症状,不仅使患者感受痛苦,并可引起功能紊乱,甚至休克.因此积极地探讨机体镇痛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人体内存在内源性抗痛系统,即内源性阿片肽神经元、内源性阿片肽、阿片受体.目前治疗疼痛的主要手段是药物、手术等,但是这些手段均可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而针刺镇痛是较理想的途径,其安全、实用、几乎无不良反应等优点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针刺麻醉、镇痛领域里做了大量的临床、文献、药理、神经科学等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目前,由于分子生物学发展迅速,应用广泛,许多研究人员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从基因水平,并结合药理学、神经生物化学等其他学科,对针刺镇痛机制开展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取得了较以往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分子生物学是中医药院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从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改进分子生物学实验内容和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等诸多方面着手,探索适合中医药院校学生的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新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医学思维方式上的根本差异,使中医和西医形成两种不同的思路.当代西医在分子生物学方面,已经达到从基因水平进行科学研究,但在细胞间信号转导问题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从中医的元整体观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较为中肯的观点.元整体观认为:整体分化出部分,整体决定部分,提示我们在研究中应有的放矢,有些是无法从微观研究中得到明确结果的.  相似文献   

7.
当前,医学科学迅猛发展,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新知识、新技术在寄生虫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寄生虫病流行谱也发生了变化.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校寄生虫学教学课时逐渐减少,对这门课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近3年来,寄生虫学教研室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组织学、组织化学、细胞分子生物学在死亡时间推断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最新进展,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组织细胞、体液成分、生物大分子均出现规律性变化,并与死亡时间高度相关,可用于死亡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9.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项融分子生物学、半导体微电子、激光、化学染料、生物住处学等领域各项技术,一次微排列实验可对上千种基因的表达水平、突变和多态性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的高新技术,同时也是目前微观整体研究的一项最新技术。近年来,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在寻找中医证的基因组、  相似文献   

10.
生命科学是21世纪的前沿学科,而基因组学与分子生物学又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在此形式下,针灸学在现代研究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胆借鉴生命学科的新思维、新方法、新技术,在针刺镇痛、抗炎、抗损伤、抗衰老等领域已取得初步的成就,其中针灸与镇痛、神经内分泌免疫复杂网络系统相关性研究成果已被医学界所认可.现将近十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