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浅谈罗马法的物权制度与我国物权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马法把实体和客体之上的权利全都说为“物” ,故关于“物”的概念要在现代民法中“物”的概念内涵广。我国学术界对物权问题的研究至今仍未摆脱以《民法通则》中的“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为核心建立起来的物权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2.
民法诚信制度的教会法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民法的诚信制度包括具体的诚信制度与诚信原则的帝王条款地位,它虽有罗马法的渊源,但罗马法只是贡献了诚信概念与极其有限的诚信制度.中世纪教会法将违背诚信的行为评价为宗教罪过,通过教会法院的司法适用在侵权法、契约法与婚姻法等领域发展出大量的体现诚信原则的具体诚信制度,并将诚信上升为一般的法律原则,对近现代民法的诚信制度作出了重要贡献.近现代民法的诚信原则与体现该原则的大量的诚信制度有着更为深刻的中世纪教会法渊源.  相似文献   

3.
合同形式即合同的表现方式,是当事人确认共同意思表示的载体.合同的形式要求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其作用主要是为便利证据或证实当事人意思表示的重要性.本文对一些主要国家的合同形式制度作了比较研究,揭示了合同形式要求的晚近发展趋势,并对我国的有关制度作了评析.  相似文献   

4.
近现代民法以个人“自负其责”为理念,但雇主要对其雇员的侵权行为承担替代责任。对此,学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来加以论证,然而这些理论都因其自身固有的缺陷而不能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民事责任的财产性、雇主对雇员的监督和控制、权利和义务相一致原则、保护受害人利益的价值取向等因素应是雇主责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传统过失犯罪理论构建的不法体系以注意义务为中心,由于注意义务的根据来源颇广,在司法实践中主要由法官在个案中具体补充,因而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是开放的,不能有效地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不利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作为近几十年来在德国乃至欧洲比较流行的刑法理论,客观归责理论主要是为解决过失犯罪的不法问题而发展起来的.它为过失犯罪构建的以危险原则为核心的全新不法体系,重视行为在客观面上的不法特征,克服了传统过失犯罪理论的缺陷,不但实现了过失犯罪的准确认定,而且也符合了现代刑法学精确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合同的相对性理论表明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拘束力,但现代合同法的发展,使得合同效力呈现出扩张的趋势,合同对第三人也会产生一定的拘束力.合同虽然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结果,但合同效力体现了现行法律对合同内容的价值评判,因此,对于有违公平、正义理念的合同条款,要采取严厉的立法态度,对其进行否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民法诚信制度包括诚信原则的帝王条款地位与体现该原则的具体诚信制度,近现代民法的诚信制度虽有罗马法的渊源,但罗马法只是贡献了诚信概念与极其有限的诚信制度,中世纪教会法将违背诚信的行为评价为宗教罪过,通过教会法院的司法适用在侵权法、契约法与婚姻法等领域发展出大量的体现诚信原则的具体诚信制度,并将诚信上升为一般的法律原则,对近现代民法的诚信制度作出了重要贡献,近现代民法的诚信原则与体现该原则的大量的诚信制度有着更为深刻的中世纪教会法渊源。  相似文献   

8.
融资租赁合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资租赁是一种具有融资和融物双重功能的复杂的新型交易形式。作为交易载体的融资租赁合同其性质与传统的租赁合同大有不同。文章立足于大陆法系债法的基本理论,以融资租赁合同的典型形式为对象,力求在对其内涵和法律性质的分析中展现其债法全貌,并为完善我国的现行立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美国公共关系理论研究脉络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 1 0 0年来 ,公共关系这门新兴的融传播学与管理学于一体的现代管理科学已经在它的发源地———美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完善。今天 ,公共关系在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美国公共关系近 80年来的理论发展做一梳理 ,分析其发展脉络与内在逻辑 ,无疑将对新世纪中国公共关系的实践和理论的健康发展具有借鉴性价值。  相似文献   

10.
荣幸  李俊青 《工会论坛》2008,14(4):144-145
合同相对性是整个合同制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并且是合同法的基础理论。合同相对性原则来源于债的相对性原则。但是,随着近现代法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合同相对性原则被多处突破且遇到诸多挑战。如今面对这些挑战,将怎样重新评价合同相对性原则及其价值,又如何协调该原则与合同之外第三人之间的关系,就我国的现实情况而言,在第三人侵害债权、代位权及撤销权等相关制度上还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对合同相对性有关问题的探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本文中,笔者将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理论基础,该原则的具体内容以及对该原则的突破在我国法律上的体现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以悬赏方式追求某种结果或者寻找遗失物品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悬赏广告而产生的关系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它涉及悬赏广告发布人和响应人之间权利义务的确定.<俄罗斯联邦民法典>对公开悬赏允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将其作为一种与合同、不当得利、侵权行为等并列的债的发生根据进行规定,这种做法颇值我国民事立法借鉴.通过对俄联邦民事立法关于悬赏允诺的介绍,使我们在了解俄联邦民事立法规定的同时对其立法进行吸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试析政府采购合同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采购合同的性质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分歧主要集中在政府采购合同是普通的民事合同 ,还是特殊的行政合同。因为政府参加的合同往往同时受公法和私法的支配 ,但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承认政府采购合同不同于一般的民事合同。从支配政府采购的依法行政原则、政府采购合同的公益目的和政府在采购合同中的特殊地位分析 ,政府采购合同本质上是行政合同 ,但也有一小部分政策性不强的政府采购合同应视为民事合同。  相似文献   

13.
首先 ,《合同法》的颁布并未平息赠与合同究为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的争论。笔者认为 ,《合同法》第 186条第 1款所指的赠与仅有诺成合同之名 ,却有实践合同之实。与其如此 ,不如直接将其规定为实践合同。这样较符中国的国情 ,而有利于重合同守信用的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该条第 2款所指的赠与显然具有诺成合同之特征。其次 ,该法第 189条关于赠与人损害赔偿之规定的适用范围有待明确。最后 ,受赠人是否应有行为能力之限制 ,则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4.
旅游是一种具有精神产品性质的消费活动,旅游者以追求精神享受为目的,在旅游合同立法中规定违约责任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支持旅游者在旅游合同纠纷中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是对消费者法益周全保护的要求,也符合民法原理和宗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合同法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行为而订立的合同规定为效力待定合同,可以经过法定代理人的追认而有效,却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所有合同都认定为无效合同.这样就在法理解释、法律适用等方面产生了许多问题,有悖于民法的立法宗旨,也不利于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利益的保护,因此急需通过对合同法的解释和修订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执行和解制度的特点是混乱、矛盾以及不合理。执行和解承载的是私权自治的价值理念,呈现的是诉讼外和解的表现形式,透视出的则是民事契约的实质。只有在确认了前述的基础法理之后,执行和解制度的重构才可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行政合同的几个界定性要素与一般民事合同进行较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其各自不同点,从而揭示行政合同之行政公法性与民事私法性的双重内核,最后充分肯定行政合同存在的法律适格场域,以期学界找寻出行政合同的确定性理论,服务于法律事务和满足法治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8.
物权法定原则是近代物权法的原则,只有在近代社会历史情境中,才能寻得物权法定原则存在的意义。物权法定原则也是现代财产法体系的普遍特征,英美法系的法院在对待创设新财产权的态度也是十分谨慎和保守的。物权法定原则存在的正当性根据是复合的构成。法国起源说侧重于物权法定原则所因应的特定政治需要,而德国法起源说则更加重视物债二元财产权体系维持的逻辑上的自洽性。政治需要是我国仍然必须坚持物权法定原则的一个重要理由。  相似文献   

19.
民法本位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本位问题系民法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者乃同一指称 ,这才是民法本位本源意义上之界定。以往学界对此似有所忽视 ,偶有学者对此撰文 ,但论证肤浅 ,未能抓住问题之本质。民法本位历经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之嬗变 ,古代民法为义务本位 ,近现代民法为权利本位。近代民法为个体化的权利本位 ,现代民法为社会化的权利本位 ,二者为权利本位发展的两个阶段。我国当前私权意识与权利体系尚处于初创阶段 ,与此因应 ,我国未来民法典应以个体化的权利为本位。  相似文献   

20.
试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剥离刑事诉讼的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本质上是一种民事诉讼 ,与刑事案件合并审理 ,不符合现代诉讼理念。英美法系国家分立刑事和民事诉讼 ,以及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在大陆法系国家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萎缩 ,均说明最佳选择是将其从刑事诉讼中剥离出去 ,归并到民事诉讼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