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组织犯罪的本质特征在于其组织性。打击有组织犯罪的立法对策是完善刑事立法。实体法方面要修改、增设罪名 ,增加财产刑 ,打击相关犯罪 ,加大惩治力度 ;程序法方面要完善证人保护、羁押与取保候审制度、制定配套法规和反黑法律。司法对策是 :加大打击力度、反黑与反腐败同时进行 ;成立专门机构、开展专项斗争、坚持刑事、经济犯罪并案查处、加强国际间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2.
有组织犯罪的本质特征在于其组织性。打击有组织犯罪的立法对策是完善刑事立法。实体法方面要修改、增设罪名 ,增加财产刑 ,打击相关犯罪 ,加大惩治力度 ;程序法方面要完善证人保护、羁押与取保候审制度、制定配套法规和反黑法律。司法对策是 :加大打击力度、反黑与反腐败同时进行 ;成立专门机构、开展专项斗争、坚持刑事、经济犯罪并案查处、加强国际间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3.
经济犯罪是我国经济运营领域的一种新型犯罪,随着我国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经济犯罪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复杂等阶段性特点。其成因与转轨时期新旧体制共存、市场经济消极性、经济监管不力以及对经济犯罪的惩治不力密切相关。为有效打击和防范严重的经济犯罪,我们必须建立和健全惩治经济犯罪的刑事司法机制,特别是建立专门的侦查队伍,完善市场经济立法,并针对经济犯罪的国际化趋势,加强对惩治经济犯罪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经济刑事立法工作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而逐步完善的。但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艰巨性和曲折性,经济刑事立法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因此,我国的经济刑事立法工作在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同时,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尽完善之处,主要体现在:从内容上看,我国经济刑事法规中的一些规定辐射面过狭,一些条款的设置不很科学,不利于打击经济犯罪。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完善了中国刑事法律体系,顺应国际司法协助规范化要求,为打击跨国犯罪、加强国际司法合作提供了立法支持。解读《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的主要特征,明确国际刑事司法协助范围及拒绝提供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情形,有助于全面把握立法背景、重大意义及法律架构。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经济犯罪案件侦查中存在诸多问题。其解决措施有:完善相关立法;加强对公安、司法人员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知识的培养;重视对计算机经济犯罪的现场勘查工作;侦查人员应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和证据意识;各地公安机关应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互联的协作网络;建立和完善与港、澳、台以及其他国家的刑事司法协助制度。  相似文献   

7.
高科技的应用为我国21世纪的腾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此同时,高科技经济犯罪对我国经济秩序和社会安定的巨大威胁也初现端倪。因此,对高科技经济犯罪应从立法、执法等不同角度进行讨论,逐步完善相关刑事立法,有效地打击高科技型经济犯罪。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澳门反“黑”立法对策的分析,得出的借鉴之处是:重视黑社会犯罪原因,从源头上控制黑社会犯罪;界定黑社会(性质)概念,方便司法;完善黑社会(性质)犯罪刑事立法;完善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的诉讼立法;加强打击黑社会下游犯罪力度,以堵塞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后路。  相似文献   

9.
中南亚的毒品犯罪不仅危害着该地区各国的国内稳定,也严重影响着整个地区的稳定。各国通过国内立法和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打击该地区的毒品犯罪。针对中南亚地区毒品犯罪跨国性、地区性的特点,在中南亚各国间建立统一的刑事司法合作机制是打击毒品犯罪有效的途径。现有的各国国内法、以签订的多边和双边条约、协定及宣言等其他各种有利因素为中南亚国家打击毒品犯罪刑事司法合作一体化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两岸经济迅速发展及交流频繁,两岸的跨境洗钱犯罪现象日益严重,为达到有效控制跨境洗钱的目的,需要加强两岸的刑事司法互助与合作。由于两岸的反洗钱法律规范在立法模式和具体规定上存在差异,需要构建两岸合作打击洗钱犯罪的刑事司法互助机制,完善区际刑事司法互助协议,以期促进两岸携手预防和打击洗钱犯罪,维护两岸经济金融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网络经济犯罪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经济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实施经济犯罪的一种新型犯罪形态。它具有主体须具备特定的条件、客体较复杂、主观动机多元化、客观方式多样等特点。网络经济犯罪日趋严重的原因主要是人们法制意识淡薄、高额利润的诱惑、经济体制和立法方面的不完善、网络防范制度的欠缺、司法部门打击不力等。为此,应着重从立法、司法、网络安全防范制度方面加强对网络经济犯罪的预防和打击。  相似文献   

12.
从立法上看,我国《刑法》规制内幕交易犯罪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入罪标准过低,入罪情节的认定存在模糊性与随意性;刑罚力度较轻,法定刑种和刑度不协调、不完善,有效性不足;程序法与实体法、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不畅,导致对内幕交易犯罪打击不力。因此,需要从立法层面完善我国内幕交易犯罪的《刑法》规制,即法定入罪标准与实践追诉标准的协调、统一;严密刑事法网,缝补法律漏洞,夯实司法实践的规范依据;进一步完善刑罚制度,引入资格刑,增强惩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无缝、立体、顺畅衔接。  相似文献   

13.
打击经济犯罪需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维护市场经济的内生秩序。经济犯罪刑事立法第一要尊重经济规律;第二要慎用刑事手段。经济犯罪中可能存在多个数额,必须根据立法规定的数额来定罪量刑。经营性犯罪一般规定经营数额作为定罪量刑数额,是因为经营数额直接反映经济规模,它直接体现犯罪对社会的危害和影响。经济犯罪配置刑罚趋于轻缓,死刑逐渐退场,更多地配置财产刑,这是犯罪与刑罚同质报应的要求,也是刑罚实现预防功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海关刑事管辖权的配置存在某些局限性,如对知识产权及洗钱等犯罪没有刑事管辖权,使得海关在面对这些严重经济犯罪时无能为力。但是,从国家打击经济犯罪的整体格局来看,适当扩大海关的刑事管辖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刑事政策是一定国家、社会对犯罪行为、犯罪现象回应的集中体现,其对于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重要的统率和指导作用。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标志着我国在经历了长期的全面高压态势、严打政策之后,在社会转型期新的形势下,对于刑事政策的理性回归。但是,根据应然刑事政策和实然刑事政策的理论,当前提出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仅仅是在国家对社会发展以及犯罪这一具体社会现象深刻认识基础上作出的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科学判断,是应然刑事政策的一种。众所周知,“应然并不必然引发实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必须在相应刑事立法及刑事司法具体机制的建立、转变和完善中得以完成由应然刑事政策向实然刑事政策的现实过渡。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公诉权是国家打击、惩戒犯罪和实施审判监督的重要司法环节,如何在公诉部门行使公诉权过程中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于该政策的具体贯彻落实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以“依法从严打击经济犯罪”为指导,我国对经济犯罪的刑事立法取向上采取了重刑主义,但是“厉而不严”的刑罚体系以其超量的刑罚投入却无法达到预定的理想效果,昭示出了现行刑罚体系的无能为力。应采取民事、行政、刑事制裁相协调,编织一张严密的法网,废除死刑,慎用自由刑,扩大经济刑的适用,完善罚金刑的执行方式,增设限禁或剥夺业务活动的资格刑等方式,重构我国经济犯罪刑罚体系。  相似文献   

17.
洗钱犯罪是任何有组织犯罪所具备的一个基本要素 ,洗钱犯罪的过程往往伴随着贪污腐化现象的滋生。进入新世纪以来 ,此现象尤为突出。有效制止和打击洗钱犯罪 ,对于有效遏制腐败 ,切实打击金融领域的经济犯罪和跨国经济犯罪 ,从而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 ,借鉴世界各国的立法实践 ,探讨打击洗钱犯罪的具体表现形式 ,并在立法上予以完善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西方国家经济犯罪的特点与惩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国家经济犯罪已发展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西方国家经济犯罪呈现出四大特点:经济犯罪种类齐全,危害严重;科技含量高,隐蔽性强;跨国性和国际性犯罪不断增加;经济犯罪与其他犯罪相勾结且向产业化发展。为了惩治经济犯罪,西方主要国家已形成了较完善的对策体系,包括立法对策、司法对策、社会对策、防范对策、侦查对策和国际合作对策。  相似文献   

19.
金融刑事立法与司法错位的表征有:金融刑事立法积极扩张,而司法适用谨小慎微,立法含混而司法解释有僭越刑事立法之嫌,司法自由裁量空间过大以及刑罚预防效果甚微等。主要原因有:刑事立法理念的导向、刑事立法新旧罪名衔接断层、司法系统金融专业素质薄弱以及金融犯罪刑罚配置不合理等。革新金融刑事立法理念,提高刑事立法的逻辑性和协调性,提升司法队伍的金融专业素质以及完善金融犯罪的刑罚配置将有利于金融刑事立法与司法错位的矫正。  相似文献   

20.
以“依法从严打击经济犯罪”为指导,我国对经济犯罪的刑事立法取向上采取了重刑主义,但是“厉而不严”的刑罚体系以其超量的刑罚投入却无法达到预定的理想效果,昭示出了现行刑罚体系的无能为力。应采取民事、行政、刑事制裁相协调,编织一张严密的法网,废除死刑,慎用自由刑,扩大经济刑的适用,完善罚金刑的执行方式,增设限禁或剥夺业务活动的资格刑等方式,重构我国经济犯罪刑罚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