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国人的出入境手续不断简化和便捷,来华外国人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现象突出,涉外违法犯罪案件逐年增加,我国公安机关在针对外国人管理上存在的不足日益凸显。外国人违法犯罪多发的原因涉及经济、社会、执法等方方面面,制定和完善针对外国人违法犯罪的防范和打击对策,应从多方面入手,主要有: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建立健全涉外警务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协调指挥;强化外国实有人口管理与查处力度;推进涉外警务信息化建设,提高科技管理能力;加强国际警务合作;加强涉外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涉外执法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外国人在沪违法犯罪现象逐年增多,巴基斯坦、伊朗、孟加拉等国家人员持用"F"和"L"在沪犯罪人数的比例占居来沪外国人犯罪人数的首位,弄虚作假,诈骗他人钱财;持用假护照或无有效签证,在沪非法居留.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应严格把好签发签证的关口,加强情报信息的收集工作,加强法制宣传,严厉打击外国人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3.
外国人在沪违法犯罪现象逐年增多,巴基斯坦、伊朗、孟加拉等国家人员持用“F”和“L”在沪犯罪人数的比例占居来沪外国人犯罪人数的首位,弄虚作假,诈骗他人钱财;持用假护照或无有效签证.在沪非法居留。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应严格把好签发签证的关口,加强情报信息的收集工作,加强法制宣传,严厉打击外国人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4.
外国人非法入境甚至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严重扰乱我国出入境管理秩序,破坏我国社会治安秩序,危害极大。对此必须加强入境申请、边防检查、居留管理等环节的工作,以形成各有关管理部门的合力。针对外国人非法入境案件的特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建立入境外国人信息网络;强化出入境管理基层基础工作;在我驻外使(领)馆派驻公安出入境管理人员专司签证、移民工作和实行签证资产担保制度;建立国际间被遣返人员案情介绍制度,并加强对国内签证邀请授权单位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外国人犯罪情况也随之攀升。文章在统计E检察院办理的外国人涉嫌犯罪案件的基础上,指出外国人在A地区犯罪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外国人在A地区犯罪的成因,对外国人涉嫌犯罪案件审查批捕工作中呈现出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相关部门遏制外国人在华犯罪提供实务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和现代交通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国际问的联系日益紧密,人口跨国流动日益频繁,各国加强和完善外国人管理问题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规定,外国人是指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人员。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加深,外国人来华数量大幅上升,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日益显著,而我国外国人管理的法律滞后,外国人管理体制亟需完善。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具有长期的移民管理历史,有关外国人管理的法律体系完善,政府部门间外国人管理职能配置合理,可以供我国在完善外国人管理体制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偷渡犯罪是中国刑事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对涉及非法出入境的多种犯罪形式的通俗称法,并不是一个刑法学上的罪名。历史上,偷渡总是与人口走私、人口贩运等紧密相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人民群众因公因私出境的情况也日益增多。为了适应目前我国公民出境人数的不断增长,公安部门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出入境方面的便民措施。然而随着...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 ,外国人在华犯罪的案件也日益增多。对犯罪的外国人应当适用驱逐出境。本文结合司法实践 ,就驱逐出境的性质、驱逐出境司法裁量、驱逐出境执行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各国,我国从改革开放前的移民输出国向着移民输出和输入混合型国家转变。国际移民是全球化的重要特征和推动力量,各国对外国人出入境权益也正在从侧重管理向保护和管理并重的格局发展。我国目前外国人出入境管理法律实践方面存在问题,我们应当顺应时代的潮流,建立保护和管理相统一的外国人出入境管理格局,进一步规范和提升我国外国人管理法制水平。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人口的跨国迁徙必将越来越频繁,我国传统的出入境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求,改革现行的出入境法律制度势在必行。改革我国出入境法律制度,要以我国实施新《出境入境管理法》为背景,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移民立法和管理经验,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进一步改革护照和签证法律制度,完善绿卡制度,引进天下人才,为出入境管理实务部门的移民管理工作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暂住人口违法犯罪问题日益严重。从龙口市20年来暂住人口的犯罪情况看,它们具有作案数量和涉案人员逐年增加、犯罪手段的暴力性不断增强、侵财犯罪和团伙犯罪更加突出的特点,严重危害了社会稳定。为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暂住人口的管理工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以有效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相似文献   

12.
当前,妨害国(边)境管理秩序的犯罪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和严重化,偷越(偷渡)国(边)境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獗。为了严惩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偷渡)国(边)境(以下简称偷越国(边)境)的犯罪分子,制止偷越国(边)境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出入境管理秩序,1994年3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关于严惩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补充规定》对我国刑法中的妨害出入境管理秩序的犯罪作了重要的修改补充。不仅对原有的偷越国(边)境罪、组织、运送他人偷  相似文献   

13.
非法出入境是一种跨国性质的违法犯罪活动,它的成因比较复杂,有地缘及历史原因,也有劳动力市场、经济利益、外国移民政策等方面的原因.对非法出入境活动的防范与打击可以从加强国际间合作、加大综合治理力度、严格出入境制度、搞好情报调研和提高执法人员素质等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4.
国籍和居留相结合原则是指一国根据居民的国籍和居留情况确认其身份和权利义务的范围。澳大利亚跨国流动人员福利金制度、台湾地区无户籍国民制度是国籍和居留相结合原则在实践中运用的代表。我国仅以国籍原则为认定本国人和外国人的身份和权利义务的原则,在现实中产生了诸多问题。建立以国籍和居留相结合为指导原则的动态跨国流动人员管理制度,能够解决静态跨国流动人员管理制度产生的问题,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世界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公安出入境管理工作是公安机关代表国家依法对外国人的入境、出境、居留、旅行以及在华其他事务和中国公民出入境实施的行政管理。统计工作是出入境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出入境管理状况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各级出入境管理机关和领导同志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宏观管理、预测未来、科学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决策的科学化,出入境管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出来。如何发挥统计工作在出入境管理中的信息、咨询、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之间出现了人、财、物大流动,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新一轮的信息化建设的浪潮。这对于我国出入境管理部门的外国人管理工作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基于对我国外国人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文章针对信息化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探索性地提出一些见解和对策,以期对外国人管理信息化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流动人口犯罪是社会人口在大规模迁移流动过程中衍生的负面效应。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开始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的市场经济转变,伴随着人口的高速流动,我国同时也在经历着流动人口犯罪的高发期。美国犯罪学家塞林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文化冲突论,从社会文化冲突的视角为犯罪现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意义的解读,这一理论对今天我国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研究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非法出入境是一种跨国性质的犯罪,近年来有愈演愈烈之势,并呈现出系统化、专业化的倾向。其形成的原因既有地缘及历史背景因素,又有经济利益的驱使;既受外国移民政策的影响,又受劳动力市场差异的冲击。因此,要有效治理出入境犯罪活动,必须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健全出入境管理制度,加大综合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19.
对跨国犯罪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不同类型的跨国犯罪会对国家安全产生不同的危害。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犯罪的滋生和蔓延日益突出,因而对跨国犯罪类型的研究也日显重要。但是,对不同的类型的跨国犯罪应该作不同的分析,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打击跨国犯罪,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20.
反偷渡活动的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偷渡活动已成为发展最快、利润最大、数量最多的跨国犯罪之一。我国应吸取国际反偷渡活动的经验和教训 ,做到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 ,提高群众对反偷渡工作的认识 ;强化沿海管防措施 ,切断偷渡活动的途径 ;严格出入境检查 ,堵塞口岸反偷渡漏洞 ;改革出入境证件审批制度 ,推进出入境管理部门的机构调整和队伍自身建设 ;开展治理偷渡专项斗争 ,坚持“严打”不放松 ;加强与金融机构协作 ,防止洗钱行为 ;积极开展反偷渡的国际、区际司法合作 ,共同打击偷渡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