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对公安民警使用枪支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确认识"人民警察使用枪支权"的职权性质,提高公安民警使用枪支的职业法律意识,完善公务用枪的法律法规,加强公安民警使用枪支的实战训练,不仅有利于公安机关严格依法规范公安民警因公使用枪支、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维护公安机关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良好形象及法律的至上权威。  相似文献   

2.
人民警察在执行盘查公务时,如果缺乏安全防范方法和危险意识,对盘查现场局面控制不利,实施盘查方法不当,以及对盘查工作准备不足,易造成盘查对象袭警案件发生。因此,加强和提高人民警察查缉战术的实战能力,运用正确安全的盘查战术,使其依法、合理、文明、正确的执行公务,是公安民警查缉战术中应掌握的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3.
袭警罪的保护法益包括人民警察的公务和人民警察的人身安全,以该双核心的复合法益为指导,实质解释袭警罪的构成要件并限缩其司法适用。“暴力袭警”限于危及人民警察人身安全的暴力,应达到通常情况下能够造成人民警察轻微伤以上后果的程度,以“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公务”为前提条件,同时,“暴力袭警”必须产生导致警察职务不能或者明显难以执行的具体危险,而“暴力袭击”违法执行职务或者职务行为存在重大瑕疵的人民警察的,则不构成袭警罪。  相似文献   

4.
警务用枪不仅关系到执法民警的自身安危,还关系到公安机关的执法形象和法律权威.目前由于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认识偏差、以及缺乏实战培训,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中使用枪支存在不规范问题.应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职业法律意识,加强射击实战训练等措施,促进公安民警规范使用枪支.  相似文献   

5.
阻碍警察执行职务行为不仅对公安民警人身安全和个人声誉造成侵害,也极大地损害了国家法律尊严和公安机关执法权威。对近五年来妨害公务罪的司法裁判进行分析,发现对因阻碍警察执行职务构成妨害公务罪要求存在人身或财物损害结果的判决比例下降,适用缓刑的比例较高。阻碍警察执行职务行为中行为人使用徒手、聚众阻碍情况较多,行为人处于醉酒状态较多,基层派出所的民警遭遇阻碍执行职务行为较多。公安机关应在法治宣传、现场处置、证据固定、民警培训、警务保障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枪支是人民警察专配的、震慑与制服违法犯罪嫌疑人的直接工具和保护执勤的公安民警的有力武器。目前对武器的管理虽然可以避免滥用武器警械事件发生,但容易造成公安民警不必要的伤亡,也会降低公安民警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枪支的意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7.
构建新时期公安民警的自我和谐,就是要正视自我矛盾的存在和自我分裂的影响,寻求实现自我发展的途径,努力培养人民警察的责任意识,充分挖掘公安民警的潜能,积极提升人民警察的内在精神品质和外在行为风貌。  相似文献   

8.
公安民警违法或不当使用公务用枪行为的成因在于 :1、公务用枪主体对“人民警察使用武器权”的职权性质认识不清。 2、公务用枪主体对自身应有的职业法律意识缺乏清醒的认识。 3、有关方面对公务用枪主体应有的心理素质重视不够。 4、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明确、不完善。 5、公务用枪主体缺乏应有的实战训练。针对这些成因我们应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保人民警察正确行使使用警械、武器的权力,法律、法规规定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行为构成犯罪的要件是:客观方面:人民警察必须有违法使用警械、武器的行为,并且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主观方面,是故意或过失。对于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的行为,应当根据不同情况确定罪名:不正确履行职责的行为,应定玩忽职守罪;从事非警务活动,根据行为特点确定相应的罪名。  相似文献   

10.
对保护交通民警执法权益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时期,深层次的矛盾日渐凸显,将人民警察推向解决各种矛盾的风口浪尖,人民警察的执法权益因此经常受到侵害,而对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行为和执法权益的正确理解是保护人民警察执法权益的前提。交通警察作为公安机关的一个警种,其执法权益更容易受到侵害。其原因有社会、内部和法律方面的,对交通警察执法权益的保护应借鉴国外做法,从立法、新闻媒体和警务保障等方面入手。只有认真保护警察的执法权益,才能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公安民警遭受暴力袭击、诬告陷害、打击报复等不法侵害案件不断发生,反映了当前我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正当执法权益正受到严重侵害。公安执法受到挑战这种情况,削弱了公安队伍的战斗力。侵害公安民警执法权益的原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也与当前执法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虽然有些地方的公安机关采取成立人民警察正当权益保护委员会等措施以保护公安民警正当执法权益,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通过法律确认权利,并建立相应的保护机制,才能保证公安民警的执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基层公安民警手枪实战训练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使用武器是公安民警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手段。基层公安民警武器训练与实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不同受训对象之间也存在差异,应改进公安机关的武器训练架构,对参训民警开展有针对性的分层次武器操作训练模式,借鉴发达地区的武器训练模式,提高民警的武器操作水平,以促进公安民警规范武器使用训练和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3.
“二十公”会议提出公安民警要“规范执法执勤,规范行为举止”,即言行要规范。言行规范是公安民警素质强的具体体现。当前,公安民警在治安刑事执法中不规范用语主要是用语不文明、不合法,同时存在引供、诱供、逼供的用语;公安民警在交通执法执勤中不规范用语主要表现为冷淡、讽刺、以权势压人、不以理服人。由此,研究阐释规范用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公安民警抚恤制度是国家对伤残人民警察和牺牲、病故人民警察家属进行抚慰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一般包括伤残抚恤和死亡抚恤两种。目前,国家对人民警察的抚恤不断拓展,但实践中却存在对抚恤政策不了解,对抚恤工作不够重视及抚恤经费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国家抚恤工作作用的发挥。研究人民警察的抚恤问题,便于基层公安机关更好地开展抚恤工作,及时安抚伤亡警察及家属。  相似文献   

15.
警务实战技能是人民警察依法必备的独特殊技能,是公安民警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警务实战技能训练是提高公安民警战斗力的重要途径。而培养战术意识是警务实战技能训练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警察在执法中的用枪问题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关注和质疑,警察自身也对用枪感到了困惑.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公安民警在上班或出警时不携带枪支的现象,这无疑会降低公安民警对自身保护能力和控制犯罪分子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的条例>规定的法定开枪条件中"紧急情况"较难把握,枪支管理制度上的欠缺以及社会舆论压力过大,是造成警察不敢用枪的主要原因.对上述问题解决的成功与否,是扭转公安民警和社会公众对警察用枪态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论职务行为及其正确实施的有关问题王昌学职务行为涉及面广,门类繁多,其正确实施与腐败违纪、违法乃至犯罪的关系,有时很复杂。为了使界限清楚,这里着重讨论职务行为与其正确实施的有关问题。一、职务行为及其分类。所谓职务行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经选举、委任或聘...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正确的人民警察义利观,对于人民警察的道德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人民警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义利现,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警察,一名优秀的警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伴随着社会矛盾突出,尤其在当今反恐维稳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公安民警在执法中遭到暴力抗法和袭警导致民警伤亡的案例不断增多。其中主要原因是民警自我保护意识与依法使用单警装备的实战技能不强,不会用、不敢用、不规范使用,对使用单警装备的相关法律、法规认知不全面以及缺乏有效和针对性的实战应用训练。对此如何依法、合理、规范使用单警装备,提高实战执法效能,作为从事警务实战训练的工作者,力求从现实执法和实战训练的角度找出人民警察在使用武器和警械时所遇到的各种困惑,通过对大量的实际案例和相关问题分析,研究科学的训练模式和方法,找出改善提高使用单警装备效果的解决方案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公安民警优先权制度存在着内容的局限性、与其它种类优先权的冲突和实现保障不足等问题。面对公安民警优先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应重新思考公安民警优先权的优先性表现,完善公安民警优先权制度,即完善优先权排序制度,保障公安民警优先权有序规范行使;建立优先权保障制度,保证优先权的实现;建立优先权行使的程序制度,防止滥用优先权;完善优先权行使的救济制度,促进公安民警规范行使优先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