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近几年来,北京市检察机关自侦部门在查办职务犯罪工作方面有着突出的成绩。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职务犯罪侦查也迎来了新的形势,面临着新的难题。尤其对于反贪部门,近几年的办案规模在整体上不断减小,这与深挖职务犯罪难度的加大是密不可分的,而导致难度加大的原因则是多种多样、相互影响的。以北京市各区县院反贪局办案实践为依托,总结近五年来反贪案件的特点,分析变化的原因,对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进行探索性的分析,可以对深挖职务犯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职务犯罪侦查和预防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检察机关亟需在新的形势下转变观念、创新思路,积极探索预防职务犯罪的新途径、新方法,提高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农村职务犯罪现象随着新农村改革的深入呈现出新的趋势:一方面,涉嫌职务犯罪行为日益猖獗,涉及范围越来越广泛;另一方面,农村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过于简单,预防体系结构不合理。这种现象损害了农村职务犯罪预防的权威性和预见性,也给农村社会关系增加了不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由于惩治职务犯罪的持续高压态势使职务犯罪调查逐步进入"深水区",加之国家法治建设环境要求,调查工作进程的推进需要改变原有工作模式而寻求新的动力支持。大数据时代广泛存在的情报信息,为提升职务犯罪调查工作的效能提供了可能性。职务犯罪调查信息化虽然取得初步成效,但却急需进一步优化提升信息集成能力、研判机制及信息化调查模式。职务犯罪情报信息对职务犯罪调查工作的主导机制是以情报信息的标准化运用和个性化内容的形式来满足实践需求,从而使情报信息助推调查工作。为此,总结、吸收和完善既往职务犯罪调查中以情报信息研判为抓手的信息化调查经验,能够有力推动职务犯罪调查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5.
贪污贿赂、侵权渎职等职务犯罪随着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以及我国正式加入WTO而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检察机关作为查处贪污贿赂、侵权渎职等职务犯罪的专门机构必须掌握这些职务犯罪的发展动向,积极开展侦查工作,为遏制职务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发挥应尽的职责。该文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阐述了现阶段我国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这些职务犯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职务犯罪侦查情报信息收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职务犯罪侦查基础建设,提高职务犯罪侦查能力,需创建职务犯罪侦查情报信息工作机制.在职务犯罪侦查情报信息收集方面,应建立职务犯罪侦查情报信息工作机构,通过广泛的途径全面收集职务犯罪侦查战略情报信息、职务犯罪侦查专项情报信息、职务犯罪侦查个案情报信息.在此基础上,应该设置专门的职务犯罪情报信息部门和人员使用科学的方法对情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未来,应构筑职务犯罪侦查情报信息平台,设立职务犯罪情报信息交流网站,并发展职务犯罪侦查特情人员,以推动整体侦查工作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职务犯罪侦查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务犯罪侦查,是有效遏止职务犯罪的重要手段,是反腐败的基础性工作。而科学的职务犯罪侦查制度直接影响职务犯罪侦查的公正与效率。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笔者回顾了职务犯罪侦查制度的历史,分析了当前实践中的困境和理论上的困惑,并围绕职务犯罪侦查权配置问题,深入研究了各国职务犯罪侦查制度,在比较研究和借鉴他国职务犯罪侦查权优化配置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权优化配置的具体方案和建议,以期有助于我国职务犯罪侦查制度的科学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给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为传统职务犯罪侦查模式的转变带来了新的契机.职务犯罪侦查活动自始自终都是一种由证到供、由供到证、再由证到供的无限循环、交叉往复的过程,取证与取供虽然有性质与内容上的不相同,但两者之间并没有价值高低之差别、地位轻重之迥异.证与供应当并重,都是职务犯罪侦查活动的中心,确立“证供并重”的职务犯罪侦查模式概念及对其组成要素进行模式化研究,是探究职务犯罪模式转变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9.
建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机制迫在眉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根本要求。从苏州地区2000年至2004年村镇干部职务犯罪情况来看,案件数逐步上升,涉案金额不断增大。管理体制上的不足和改革的不完善是引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根本原因。制度建设迟滞和监管力度不强是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重要原因。基层干部素质偏低、错误思想的腐化侵蚀是引发村镇干部职务犯罪的主观原因。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失信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薄弱是村镇干部职务犯罪的客观原因。深化改革、理顺关系、形成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是预防村镇干部职务犯罪的根本途径。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管机制是预防村镇干部职务犯罪的关键。加强对村镇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和政策法制教育是预防其职务犯罪的基础工作。严厉打击村镇干部职务犯罪的同时,建立和完善预防村镇干部职务犯罪的社会控制机制,坚持两手抓。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当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困境 预防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惩治职务犯罪工作的必然延伸,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内容。1992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关于加强贪污贿赂犯罪预防工作的通知》,此为第一个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规范性指导文件。2000年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决定》,2007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规则(试行)》,对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内容做了具体规定。2008年,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惩治预防腐败体系2008  相似文献   

11.
“弱者”之类型:一项法社会学的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弱者源于社会的剥夺,使得某些人处于相对的劣势。从类型上看,弱者可以分为心理上的弱者、生理上的弱者、能力上的弱者、机会上的弱者、境遇上的弱者等几大类型。当然,要真正成为法律上的弱者,还必须注重弱者成因的无可避免以及弱者无法用自身的力量予以补足等多种因素,从而使法律上的弱者不致流于空泛。  相似文献   

12.
对中外妇女20世纪60年代后妇女权力参与模式、状况以及促进妇女参政的相关立法和政策措施的比较研究表明:要提高我国妇女的参政水平,必须首先提高全体妇女的民主参与意识和民主参与程度,从而为妇女的权力参与奠定基础;必须加大立法和执法力度,建立和完善妇女立法的监察执法机构;必须采取具体政策和措施,提高妇女权力参与的数量和层次,以推动妇女社会参与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公示行为是物权与债权之间的联结所在,是债权变动为物权的必要条件之一,它可以为债权的履行行为所涵盖,而没有必要把它再拟制为一个独立的物权契约。实践证明,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不仅符合实践的逻辑,而且简洁实用,是较优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4.
出庭实务包括出庭前的准备和出席法庭。出庭讯问被告人时,需要注意相关性规则、反对诱导规则、反对复合性规则、不得假设规则,也要讲究运用策略。法庭辩论时要遵循观点明确同一原则、整体原则、以立为主原则,也要掌握技巧,如辩论主动、善于抓住对方弱点、分化被告人、解脱纠缠、补救失误等。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遏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入手,提出了遏制对策改革考试办法,完善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加大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严格日常管理。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三个自信”对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抵御风险、攻坚克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影响。深入分析“三个自信”,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内涵,正确评价“三个自信”探索历程与成就经验,探索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途径必将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东固革命根据地在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党的领导干部队伍建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地方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青年知识分子为主体的领导干部结构,形成了东固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与众不同的特色。其时,"左"的严重错误也给东固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带来了破坏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刑名师爷是清代司法正常运作的重要角色之一,故而探讨其处理案件过程中的原则,是认识清代刑名师爷本人及清代司法理念的一个重要侧面。从这一视角出发,本文对“绍兴师爷”汪辉祖理案时诸如宁人息讼、详审慎断、准情用法、示民以信原则精神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其“法表儒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确立的庭审方式 ,出现了明显的当事人化的趋势 ,这种角色的配置 ,加重了检察官承担的举证责任。现行的侦查、起诉、审判块状的各处独立的体制 ,致使检察机关在同为指控一方中 ,对公安机关侦查活动的合法性、证据取得的有效性和充分程度上的制约力明显不足。诉侦体制改革在提高诉讼效益的同时 ,更要注重检察机关与侦查部门的相互配合与制约。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问题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意识逐步增强,表明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可喜进步。但是,有些地方的农民在政治参与中出现了一些非制度化现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认真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是当前乡村政治体系制度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