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学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学高等教育培养的应是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型法律人才 ,各教育机构法学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和教育资源本身的共享性 ,决定了建立法学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成为法学高等教育急需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注重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实践的同时更要加强对法学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从校内、高校间、高校与法律职业团体间、高校与社会间、高校与国外教育资源间等几个途径着手 ,实现全社会的教育人力资源共享 ,以便取长补短 ,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在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规模扩张太快、学费大幅提高等原因,影响了高等教育促进我国社会成员公平、合理流动作用的发挥。为了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在促进社会流动中的作用,应该采取以下改革措施:加大教育资源的投资力度,促进弱势群体向上流动;公平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合理分担成本,完善学生资助政策;放缓教育外延扩张步伐,注重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资源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河南人口多,高等教育基础差,更需要盘点教育资源,找出问题,以便更好地发展.基于河南高等教育财政收支规模与需求满足状况、高等教育资源发展现状等,分析了河南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资源配置问题、资源匮乏问题、资源利用问题,以期为相关教育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公平不仅是教育公平的子系统,也是社会公平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公平关系着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关系着"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国梦的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在各层次高校、同层次高校、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以及不同区域和群体间分配不均衡,受教育权的机会不能普惠所有人。解决之道在于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公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同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课程设置中技能类课程地位非常重要。在技能类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的岗位需求。文章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探讨了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将成为校企双方寻求深入发展的内在需求。适应时势的发展,山东经济学院与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及其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愿望, 盘活了闲置资本,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公安机关招录体制改革对公安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的培养模式也呼之欲出,推行网络课程,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创造优质的公安教育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高等教育存在许多不公平的表象。对此,应树立公平发展理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应改革高考录取制度,逐步消除区域差异;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青年高等教育成本是包括国家、学校、社会和个人等四方主体共同承担的以支付青年自身接受高等教育而消耗的成本。基于官方统计数据,研究从四方承担主体的角度分析了当代青年高等教育成本的变化特征,并指出高等教育成本变化可能衍生的社会风险,认为高等教育成本变化是教育供需不平衡、高校办学成本增加、青年及其家庭攀比心理及承担机制的缺陷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为此,需要建立"四位一体"承担格局,合理调配教育资源,发挥青年组织优势,健全教育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以网络为特征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崛起和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它将最大限度利用网络资源,实现教育的大众化、现代化、终生化和国际化。文章分析了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现状及远程网络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措施建议,对远程网络教育的课程资源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教育公平对社会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我省教育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如地区差别、城乡差别、阶层差别、性别差异、校际差别拉大以及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二是教育财政投入的严重不足,三是教育政策中的"城市取向",四是教育过程中"精英教育"路线。因此,彻底解决我省教育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健全完善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强化学校和教师管理的公平意识。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大致经历了恢复发展、鼓励与规范并重、注重内涵建设三个发展阶段,目前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实践表明,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对于扩大教育供给、满足教育需求、拓展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体制改革、提升国家整体教育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办学空间更为广阔;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加强内涵建设;坚持特色多元办学,功能作用日益凸显。民办高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强化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社会的到来,国际化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取向。澳大利亚通过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进行几次重大调整,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笔者将现今澳大利亚政府进行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国际教育机构的设立、质量保证制度的设置、国际合作的推动及参与这三方面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4.
一、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两大矛盾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教育改革也取得不少成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21世纪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从总体上看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着两大矛盾 :一是教育资源供给紧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日益高涨的矛盾。当前 ,我国教育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之一就是教育资源的供给严重滞后于社会需求。由于受我国经济基础条件的制约 ,“教育资源紧缺”这一瓶颈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去改善。教育资源问题 ,就大城市而言是质的问题 ,从…  相似文献   

15.
以学生为本: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理念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21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高等教育需要改革的主要因素是世界国际格局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社会数字地球的出现。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内在动力在于高等教育的全球化趋势,社会对教育产品需求的变化以及自身管理机制与社会发展、社会需求的不适应性。重要的是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育理念,实现两个转变以创造教育为核心的教学内容方法上的转变,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育管理方法上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产学互动是高职教育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谋求教育资源与社会目标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产学互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利用学校、企业和社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以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然而,目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新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应以产学互动为背景,建立一套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会计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中的新生事物,是国办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与社会办学力量及民间资金强强合作的产物,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体制创新。在党和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申办院校和投资方的大力支持下,独立学院不断发展壮大,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作出了贡献。到2007年底,全国共有独立学院318所,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助学贷款制度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行高等教育助学贷款制度,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缓解财政压力的重大举措,对实现教育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五年的实践证明,我国旧的高等教育助学贷款方案在实际运作中并未起到教育机会分配的公平性和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的作用;而2004年7月国家开始实行的新方案也只是在原先高等教育助学贷款基础上的增补,本身存在设计缺陷。为保证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公平性、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实现助学贷款的目标,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国家政策性贷款、担保性商业助学贷款和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相结合的多元化助学贷款制度。其中,国家政策性助学贷款制度应在贷款的目标群体、可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还款方式与期限、回收机构、风险承担主体及其他配套措施方面做出规定。  相似文献   

19.
根据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把课程分为二类:一类是全国或全省统考课程,每个专业都有规定的统考课程及提供相应的教材。一类是学院主考课程,即学院根据专业设置及社会需要而开设的课程,课程设置及其教材由学院自主决定。为了更好地完成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的教育任务,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本文试从教育学和课程论的角度对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运用课程教材进行一些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世博宝贵的管理经验,众多的教育资源,为"后世博时代"德育课程的构建与实践提供了借鉴与依托,行文从课程构建、课程开发、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学校在"后世博时代"背景下的跨界思考。即:课程框架服务开放的育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课程开发盘活丰富的教育资源,延伸教育时空,实现实践育人;课程实施注重长效的实践体悟,从真情实感上升为道德认识、行为规范;课程评价关注多元的价值取向,用科研的方法解析学生的成长轨迹,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学校在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中,对教育过程的不断优化中,对生命品质的深度关怀中,对德育课程的不断丰富中,帮助学生成为可爱的家庭人,自主自律的学校人,并逐渐成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点的合格社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