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建立和形成的并受劳动法律法规调整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一种社会关系,它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最主要的内容是使各种社会关系稳定与协调,而这其中,劳动关系的和谐则是社会关系和谐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劳动关系不仅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而且是一种与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直接相关并发生重大影响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2.
论新时期劳动关系矛盾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在社会关系中占有基础性地位,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劳动关系不稳定、不和谐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劳资矛盾、劳资利益的失衡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穗定.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基础性法律同,它通过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劳动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工会应找准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角色定位,明确自身劳方代表的身份和职责使命,发挥其在协调劳动关系三个层次机制中的作用,用法定、政治和社会三个维度确定方位,"三位一体"有机结合,通过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来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从人的对象性活动、社会关系及需要三个方面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探讨。他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认识人的本质是人发展的前提、主体需要和终极目标,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实践人的本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变革社会关系,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建设先进文化,促进人精神生活的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劳动法的基本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 ,劳动关系是其他经济关系赖以运行的基础 ,劳动法通过对劳动关系以及与其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调整 ,直接为劳动者的各项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障 ,为劳动过程的实现确立组织规则和管理规则 ,为劳动力的再生产设定目标和措施 ,从而直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创造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学界对劳动法的本质、地位、体系等问题都作了大量的探讨和论述 ,但少有论及劳动法的基本精神。笔者不惴浅陋 ,拟对劳动法的基本精神问题予以初步探讨。一、劳动…  相似文献   

7.
劳动关系是分属于不同主体所有的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在社会化劳动过程中结合而成的社会关系,这决定了它具有不同于民事关系和行政关系的独特性质.这种新型的复杂社会关系,无法通过传统的法律调整模式完成对其的有效规制,集体谈判机制作为一种适合劳动关系特性的调整方法便应运而生,它通过社会团体(工会、雇主协会)之间的利益博弈实现了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的公正与效率.工会作为集体谈判中劳动者一方的利益代表,其显而易见的职能是最大限度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最主要的内容是使各种社会关系稳定与协调,而这其中,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关系和谐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重要保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具体体现。没有劳动关系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9.
冯战兵 《工会论坛》2007,13(4):19-19
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更牵涉到社会的稳定,因为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劳动关系不仅影响劳资双方的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其他社会关系,还影响到家庭其他人员的生存和发展。因而在社会成员各类关系中,劳动关系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关系,劳动关系不稳,则社会不稳。所以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不仅是建立和谐企业的基础,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劳动关系作为现代社会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涉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现代社会和谐的晴雨表。要结合地区实际,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大贡献和特点就在于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的三层关系:一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三是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把世界理解为“存在”而不是“不存在”,并通过“存在”概念探求并界定世界的本质,是西方哲学传统的基本问题和思路。同时,“无”与“不存在”的问题几乎与“存在”问题同时产生,而且在对本质和终极问题的探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存在”与“无”的辩证法应该是哲学和宗教哲学最深奥、最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警察"一词比"公安"一词更准确,更能体现行业特点.从概念上看,"警察"的外延比"公安"大;从语用角度看,"警察"比"公安"更有表现力;从使用范围看,"警察"比"公安"更能与国际接轨;从使用年代看,"警察"比"公安"更有历史渊源.因此,宜以"警察"一词代替"公安"一词.  相似文献   

14.
“课程”与“精品的课程”:“精品课程”解读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将"精品课程"划分为"精品"与"课程"两个关键词,分别探究其意义,并最终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整合起来考察,赋予时代特点与先进理念,这将有助于人们厘清"精品课程"的真实意蕴,建构高质量的"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5.
市场无极限,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当满怀信心,从有限做到无限,在复杂的市场竞争格局中赢得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7.
“理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大环境逐步进入法制化的时候,应当明确“理”在组织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理管”。“理”在企业不同管理层次包含不同内容,只有实行“理管”,并辅之以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将人治与法治相结合,才能较好地达到“管理”目的。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的"此在"的观念不同于传统的古希腊和基督教关于"人"的概念。虽然古希腊强调人是理性的动物,基督教强调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但这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了西方传统的关于人的普遍观念的基础。而海德格尔则要解构这种基础,为显现"此在"的意义扫清障碍。一旦做了这项工作后,对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实际性"的分析便成了首当其冲的任务,而这种分析必然会涉及到时间上的"今日"。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变”与“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昭奎 《外交评论》2009,26(5):6-11
民主党取代自民党执掌政权之后,日本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大致取决于三个因素:其一是民主党与自民党的“同”与“不同”,以及两党间的区别有多大;其二是日本国内政治潮流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其三是民主党自身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文章意在研究“公民宗教”对于卢梭“社会契约论”的意义。从自然状态过渡到公民社会的“瞬间”,就形成了公意,但学者们在解释公意的形成和实质时,通常过分强调了契约观念的重要性。通过对《社会契约论》文本的细致解读,作者指出,“立法者”和“公民宗教”比契约观念对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更为重要和根本,并指出了卢梭的“立法者”和“公民宗教”与古代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