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为当今各国社会中影响日益广泛和增大的“第三部门”或“第三领域”,社会公共组织在宪法上具有双重的属性和地位,这突破和改变了国家与公民双元的宪法主体结构及其相关的传统认识。在与国家的关系领域中,它具有个体性和权利性,是宪法权利的享有者;在与公民关系的领域中,它又具有公共性和权力性,是宪法权力的拥有者。在社会实践中,对于社会公共组织的宪法二元属性,一要在分清不同关系领域的前提下予以坚持,二要梳理、协调好社会公共组织与国家、公民三者之间的宪法地位和关系。  相似文献   

2.
宪政的实质是规范公共权力,防止其任性和专横,以保障公民的自主权利。要规范公共权力,实现宪政,需要强调法律对公共权力的规制,因为法律具有不得不服从的强制力量,需要树立法律的权威,以使公共权力服从法律,需要发展壮大市民社会,因为市民社会是约束公共权力最为有效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公共权力与政府权力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权力和政府权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他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公共权力比政府权力起源更早,范围更广;公共权力是政府权力的源泉,公民通过宪政方式将公共权力赋予政府,形成政府权力;公共权力在产生政府权力的过程中可能被异化;公共权力不可分割,政府权力可分割。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辨析,便于对此类问题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警察权力是一项强大的公共权力,它一旦被滥用,会直接侵害公民的人身和财产权益,具有很大社会危害性。尽管近期我国对警察权力的运行作了进一步规范,但并未确立完善的警察权力的运行机制,导致警察权力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事件频仍。任何权力都应受到限制,只有对警察权力的运行进行规范和制约,才能防止警察权力滥用,使警察权力能合法、合理地运行,更好地维护公共安全秩序。  相似文献   

5.
论宪法权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公共权力的出现具有其必然性。一方面 ,公共权力有利于保障个人权利的实现和促进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另一方面 ,公共权力也具有其内在局限和异化特质。在人类的政治实践活动中 ,将公共权力转化为宪法权力不仅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反映 ,是人类政治行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仅从公共政策角度,揭示政府与公民、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提出公共政策应当具有合宪性。通过培育完善而成熟的市场经济,造就具有良好品质的公民。设计政府与公民真诚对话、信息公开、正当程序、公益诉讼等制度,从而制定出限制公共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合理合法行使公共权力的公共政策,这将成为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7.
公共生活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权力产生的基础。公共权力具有公共性、权威性、腐蚀性和扩张性的特点。公共权力的滥用、悬置、缺位和错位是公共权力侵害公民权利的主要原因,对公共权力的制约是保证公共权力正确运用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警察权力是国家行政权力的一部分,是国家的公共权力(公权),它的行使是建立在行政相对人的绝对服从的基础上的,具有公民个人权利(私权)与之无法相比的“特权”。加入WTO,对我国警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建立和加强警察基础理论意识、警察依法行政意识、警察权力的司法审查意识、警察执法的国际意识以及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权意识,才能更有效地树立警察威信和实现警察权力的职能,为加入WTO服务。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一些政府部门存在的公共权力异化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现阶段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构建。公共权力异化的一大表现就是公共权力的滥用和私用,进而滋生腐败,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针对这些问题,应从法制层面、制度层面、伦理层面以及文化层面,探讨公共权力的合理规制和有效运用,进而完善权力运行机制,促使政府部门"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10.
<正>公共管理,是公共机构运用公共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如果没有公民参与,那么,公共权力的运行就可能偏离社会公共目标,甚至导致公共权力的异化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公共管理实践中,积极探索扩大公民参与问题,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人民警察作为行使国家行政执法力量特殊公民,具有双重身份。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为了维护公权力威严而被迫放弃私权利。因此,在不断强化队伍建设、从严治警的同时,亦应建立切实可行的警察权利制度,采取适当有效的救济措施,以切实维护警察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别对警察权和公民权加以诠释。分析了警察权与公民权既统一又冲突的关系,从警察权源自公民权、保障公民权、服从公民权需要、接受公民权监督等,归纳了二者统一的实质;从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秩序价值与自由价值、自由裁量与权益评判、执法权威与消极对抗等矛盾,归纳了二者冲突的表征。论述了探求并实践警察权与公民权平衡的对策,包括树立执法为民思想和人权保障理念、提高法律意识和完善法律规制、以程序公正原则提升警察权的正当性和公信力、切实维护警察执法权威和执法权益等。  相似文献   

13.
警察权力的制约与保障是一对矛盾体,它们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人们需要足够强大的警察力量维护社会秩序,保证公共安全;另一方面人们担心警察权力过大会反过来侵害社会和公民权益,希望警察权力得到必要的制约和束缚.要求制约和保障警察权力的呼声都有其合理性,但又有其局限性.警察权力制约与保障的矛盾本质上是自由与秩序的矛盾,反映了社会精英与公民权利在现实利益面前的博奕.平衡警察权力与公民权利必须从各地区不同时期的现实需要出发,协调各种利益,综合考虑赋权、分权、制衡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14.
强化警察权威是保障警察执法权益的核心目标。警察权是警察权威产生的基础,但并非唯一要件。强有力的警察权威还需要警察权力的自身塑造和公众的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15.
公民容忍义务源于每个人为求权利和自由需分出部分私权演绎为公权,所有人的付出意味着个人承担的义务比他的需要对应的义务更多,公权是放大了的私权。公民容忍的限度涉及刑事司法人权保障的规则化、伦理化,目前的看法相当暧昧。公民容忍义务具有共识性、比例性、条件性和模糊性四个方面的特征。对公民应当服从的公权力应通过必要性原则、比例原则来制约,找到个人权利与警察权、检察权、司法权的平衡点,以保障公民的人权。  相似文献   

16.
警察权应该在有效、有限的范围内依法行使是法治国家的一个基本理念。警察权与公民权密不可分,警察权的行使离不开公民权,公民权的实现又离不开警察权的保障,两者既对立又统一。但是,目前对我国人民警察的警察权与人权意识还缺乏比较准确的定量分析。通过选择某一地区公安民警范围,组织关于警察权与人权意识的问卷调查,一方面尝试通过对一个局部地区的定量分析,为研究公安民警警察权与人权意识提供第一手材料;另一方面也较为准确地评价现行的公安教育以及重人权保护教育的效果,并为提出改进、完善的建议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警察执法需要强制力方能实现,但公众及媒体对警察强制行为的过分解读和关注,法律和制度对警察权“控制有余而保障不足”的现实,使得民警在执法时顾虑重重、压力巨大,直接减损其执法效能和执法积极性。警察依法履职免责机制既能满足保障警察执法权益的需要,也能规范警察执法行为、增强社会管控能力,符合法治建设要求。通过完善相关立法、构建免责机制、设立维权机构和提高警察执法能力,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警察依法履职免责机制。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警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行政法治原则在公安行政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 ,是指警察权必须由法律授权并依法律规定行使。警察权的性质是行政权 ,而非司法权。对警察权的控制 ,应在治安行政领域适当分解其行政职能 ,贯彻司法控制原则 ,并保证警察权的独立行使 ;在刑事侦查领域 ,实行检警一体化和司法控制  相似文献   

19.
警察权的行使与公民权的保障是一个矛盾统一体.警察权的行使与扩张必然导致公民权的缩小,公民权的保障与张扬又势必形成对警察权的限制.如何协调和平衡二者之间的矛盾,实现警察权行使与公民权保障的统一,是立法者和执法者都难以回避的问题.公共管理理论为我们化解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冲突、寻求警察权和公民权的平衡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