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诗经》中的许多优秀作品,在寻求、表现、创造意境方面做出了宝贵的实践,它们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率先规范了中国古典诗歌重视意境的独具民族特色的发展方向与历史格局,促成了以“意境说”为核心的中国古典诗论美学的诞生与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2.
《江南逢李龟年》是著名的唐诗经典,并被认为代表了杜甫七绝创作的最高水平,然而,从古至今却一直有学者质疑杜甫的“著作权”。已有学者从史料和史实的角度论证了杜甫创作的可能性,而文章则从历来学者们所忽视的诗歌意象以及审美反应方式角度进行证实。此诗核心意象“落花”代表着最美的春景,符合当时及杜甫的审美习惯,而此诗对旧友相见场景的如实呈现,既符合杜甫荆湘诗的创作惯例,也有其独特性。这是一首表达“喜相逢”的诗,不必从政治性角度作“过度阐释”。  相似文献   

3.
Meeting Li Guinian in Jiangnan is a famous poem in Tang Dynasty, and is considered to represent the highest level of Du Fu's Qi Jue poem creation. However,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some scholars have been questioning Du Fu's “copyright”。Some scholars have demonstrated the possibility of Du Fu's cre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historical facts. This paper proves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etic image and aesthetic reaction mode which has been ignored by scholars. The core image of the poem “falling flowers” represents the most beautiful spring scener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esthetic habits of that time and Du Fu. This poem presents the scene of old friends meeting. It is not only in line with the creation of Du Fu's Jingxiang poetry, but also contains its uniqueness. This is a poem expressing “happy meeting”. There is no need to “over interpret” the significance from a political point of view.  相似文献   

4.
从采摘意象看《诗经》的美学意义@郜林涛$华东理工大学文化艺术学院!上海200237~~~~~~  相似文献   

5.
《浙西六家诗钞》是一部清代道光年间刊刻的选辑浙西六位名家诗作的清诗选本。选家吴应和和马洵在该选本中通过序跋、小传、评点等形式表达了宗宋为主、兼采唐诗的诗学倾向,具体体现于选家对"浙西六家"的评价、对具体诗家诗作的点评以及时人对钱载诗风的不同解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律诗的声律模式包括节奏和韵律两部分。律诗的节奏是汉语节奏的提炼,暗含着形式与内容的和谐,同时又是对文字符号的突出。粘对规则使律诗得以成为一个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平声韵脚充分体现出了言语与语言之间的和谐互动。另外,失律现象通过拗救和拗而不救这两种模式,成功地制造出了"陌生化"的审美效果。总体而言,律诗的声律模式中既凝结了汉语言节奏和韵律的精华,又体现出对汉民族审美心理的深刻把握。同时,它还贯穿了审美中最为基本和最为重要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7.
美国19世纪杰出诗人朗费罗以其充满神话传奇色彩的长篇叙事诗《海华沙之歌》,再现了早期印第安人的历史与文化。但是,此部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以欧洲文明至上的偏见遮蔽了印第安人被殖民的历史原貌,因而成为一种充满了帝国主义话语的殖民主义文本。本文通过对《海华沙之歌》进行文本细读和对朗费罗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进行分析,探讨朗费罗对印第安人的再现,并进一步阐述这种再现背后潜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朱光潜、鲁迅、朱自清关于钱起一联诗的分析体现不同的学术个性.朱光潜是以自己掌握的西方美学心理学知识阐发该诗所包含的审美意义,其学术思路带有晚清桐城派倡导的宋学精神.鲁迅对他的批评及朱自清的分析,体现了乾嘉汉学考据派的学风.晚清桐城派之宋学已溶入西学成分,故近代汉宋之争已具有东西方学术碰撞的因素.他们三人间的争论实质上是晚清汉宋之争的沿续.  相似文献   

9.
挽联的源头有两个:一个是“物理起源”,即它与挽歌、挽诗、挽词之间的承继关系;一个是“文化起源”。是汉语言独有的表意、表形、表声形式而孕育、产生了这种非常中国化的文学样式。宋代是挽联的初始阶段,清代是挽联的成熟期。  相似文献   

10.
宋剑华和张冀充分强调"样板戏""在其纯艺术追求方面"对于中国传统戏剧艺术形式的变革具有极大推动意义,而且"作为中国文学审美现代性的主观倾向"不能随意加以否定。黄云霞以政治理念对"英雄"塑造的影响为例证对戴锦华等提出的"样板戏"的现代性质素进行了质疑。在对上述观点进行清理的前提下,论文指出可以从工具理性、政治理性的角度来讨论本土化的中国现代性,应该看到中国文艺的现代性及其革命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1.
12.
清代中晚期的北京,流行着一种语言通俗、七言四句的诗体——竹枝词。这些通俗诗,描述了清代北京的风土民情,记述了清代北京的生活时尚,表现了清王廷由盛而衰的历史变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那个特定时代的文化标记,为我们提供了解读帝都末期城市生活状貌的文本,具有独特的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理论中对单位犯罪双罚制的解释众说纷纭,并且相互矛盾。从刑罚目的论解释单位犯罪双罚制的依据,解决了这种理论基础上的矛盾,在同“罪责自负”原则价值趋同的基础上得出双罚制是“罪责自负”原则的例外,是在刑法理论原则和刑法目的实现的博弈中得出的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14.
赠答诗是一种很重要的诗体。自它产生之日起,后世文人鲜有不作赠答诗者。赠答诗的发展由“赠言”发轫,经过不关个人性情的赋诗阶段,后由无“赠答”之名到以“赠答”名篇,由礼尚往来的应酬对答到抒写个人性情,表现人际的真情往来,再到两汉文坛出现完整的赠答诗以及千古传唱的优秀作品,本文为赠答诗描述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5.
德育范畴与智育和美育范畴既相互交叉又相互区别.德育主要解决"信"与"不信"和"行"与"不行"的矛盾,智育主要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着以智育模式解决德育问题的弊端,重道德认知,忽视道德实践.德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意识、理性层面,着眼于调整和规范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美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感性、情感层面,着眼于保持个体自身的精神平衡、和谐与健康.高校德育中存在着把德育范畴界定得过宽、视美育为德育的一部分和把美育范畴界定得过宽、视德育为美育的一部分两种偏向.应明确德育与智育、美育的区别,确定阶级价值、"信"与"行"为德育的基本范畴,以利加强和改善高校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气象”是一个兼具文学、美学与文化品格的范畴。与文学家主要把“气象”运用于文学创作、主要指诗歌的整体艺术风貌不同,理学家则多指作品中所透露出的作者的人格精神,提倡孔颜式的脱略世故、超然于富贵功名之外的精神风貌。因此,重视“气象”,充分体现“圣人气象”的“寻孔颜乐处”成为了宋明理学的核心问题,而熟观圣人之气象是实现“学至圣人”修养目标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As is generally known, logos results from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yth. As the matter of fact, to some extent, logos is a kind of myth. In various cultural activities a type of work on myth relates to the topic of this article, namely that the rational cannot reach to the core of its writing, and that meanwhile people would not like to have the irrational take the place of the rational. As a result, a sort of character, produced in the core of the myth, is both divine and evil,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and is orien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aesthetic creation. This aesthetic myth is a fundamental connotation of poetics, which is differentiated from the “pure aesthetic” notion held by the public. By the function of “the specification of integration”(Spezifikation des Ganzen), aesthetic myth has achieved a balanced state of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 in which various heterogeneous elements are contained, and by the way of “gods playing” it gives the human the good artistic life as a present.  相似文献   

18.
“气象”是一个兼具文学、美学与文化品格的范畴。与文学家主要把“气象”运用于文学创作、主要指诗歌的整体艺术风貌不同,理学家则多指作品中所透露出的作者的人格精神,提倡孔颜式的脱略世故、超然于富贵功名之外的精神风貌。因此,重视“气象”,充分体现“圣人气象”的“寻孔颜乐处”成为了宋明理学的核心问题,而熟观圣人之气象是实现“学至圣人”修养目标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十七年"时期的文学给人的印象是英雄的文本、革命的文本、无性的文本,所以作为文学一翼的女性文学始终没有被另提别论,以至有人认为"十七年"不存在女性意义上的文学.通过戒除时"女性文学"作过于狭隘的理解,充分考虑"十七年"女性文学特定的历史和现实语境,我们方可发现,"十七年"女性文学一定程度上仍然在对社会生活和女性生活的文学表现中,或隐或显地融入了女性的性别意识和审美经验.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正视它所内蕴的女性主体意识明显缺失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缔约过失责任产生于双方当事人缔约阶段,这个阶段以合同成立为界.缔约过失责任既可以发生在合同成立前,在合同成立后生效前也有其生存的空间.缔约过失责任是一方因过失违反先合同义务产生的,往往被视为是一种过错责任,然而无论是学者的著述还是现行的立法都显示了缔约过失责任已经突破了过错责任的范畴,活跃在某些无过错责任领域.缔约过失责任中是对信赖利益的赔偿,并不包括完全性利益,完全性利益应由侵权行为法所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