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展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具有开放的空间,但需要立法者、司法者和执行者在刑法基本原则的制约之下展开其具体内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当首先作为刑事立法政策指导刑事立法,而刑事立法政策、刑事司法政策和刑事执行政策应当放在整体的刑事社会政策中考察,在有关犯罪人人权保障和被害人被害补偿的刑事社会政策中进一步展开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2.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当下的基本刑事政策,其多维度的指向隐含了多元价值。在和谐社会语境中,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价值定位应为宽严并用、宽优于严,而促进社会和谐就成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3.
尊崇罪刑法定的刚性原则与刑法防卫社会的积极功能,彰显刑法的谦抑性和最后手段性,此乃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意蕴。社区矫正秉承现代刑罚理念,既是契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主旨,又是践行该政策的佳径。积极催生合理制度、谨慎配置行刑资源、理性探寻社区矫正路径是当下刑罚执行制度改革及社会稳定发展之急需。  相似文献   

4.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已成为我国现阶段惩治与预防犯罪的一项基本刑事政策,其对于提高刑事诉讼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品质以及协调和保障各种不同的社会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局面的形成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宽严相济对于刑事司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对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适用都有不同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和谐社会语境的合理选择,关键就在于保障人权和维护社会公平.以往的刑事政策由于存在重打击、轻保护的倾向,将一些可以挽救的对象推到了社会的对立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的不和谐状态.在明确宽严相济与和谐社会关系的前提下,须重新界定宽严相济政策的理论内涵,并在宽严相济政策的指导下对现行刑事制度有意识的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6.
经济社会转型期,风险社会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静态稳定向动态稳定的观念转变。动态稳定观的刑事法治变革要求:继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启动刑法、刑事诉讼法的全面修改,引入恢复性司法,构建刑事和解制度;推动刑事法治领域的能动司法;规范刑事执法;建立健全刑事法治领域的预警、协调、指导和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是我国刑事政策在当前社会形势下的重要调整,必将带动国家刑事立法和司法的重大变化。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需要公、检、法三机关的协力合作,但检察机关无疑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本期主题研讨以“检察官视野中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话题,约请了数位检察官就检察工作环节如何理解和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展开探讨,并就教于方家学者。  相似文献   

8.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并不是一味宽缓、从轻的刑事政策,重罪抑或重刑中的宽严相济也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下的死刑问题正是该类问题的典型代表。因此,阐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下的死刑渐进废除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刑事政策是一定国家、社会对犯罪行为、犯罪现象回应的集中体现,其对于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重要的统率和指导作用。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标志着我国在经历了长期的全面高压态势、严打政策之后,在社会转型期新的形势下,对于刑事政策的理性回归。但是,根据应然刑事政策和实然刑事政策的理论,当前提出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仅仅是在国家对社会发展以及犯罪这一具体社会现象深刻认识基础上作出的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科学判断,是应然刑事政策的一种。众所周知,“应然并不必然引发实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必须在相应刑事立法及刑事司法具体机制的建立、转变和完善中得以完成由应然刑事政策向实然刑事政策的现实过渡。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公诉权是国家打击、惩戒犯罪和实施审判监督的重要司法环节,如何在公诉部门行使公诉权过程中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于该政策的具体贯彻落实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刑事政策经历了从“惩办与宽大相结合”、“严打”到“宽严相济”的政策思想变化。刑事政策调整是政策的依时而变和发展观念的与时俱进,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并非对以往政策的全盘否定,而是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正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是促进社会和谐语境下的积极回应,体现着丰富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项刑事政策的提出,重在对其含义的理解和解释,只有运用正确的方法和思路来理解和解释,才能挖掘出刑事政策的全部内涵,理解和解释刑事政策应当遵循宏观把握、回顾历史、结合实际和立足长远的原则,具体到理解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时,不能对"宽"和"严"做过于狭隘的解释,应当扩大"宽"和"严"在使用语境上的含义,将"宽"和"严"放到整个刑事立法和司法中来分析,而且,"宽严相济"在语义上的要点应当在"济",要重视对"济"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侦查阶段的转处制度是一种重要的刑事诉讼转处措施。相对而言,它更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保障诉讼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以及实现预防犯罪的目的。在我国侦查程序的各环节均有转处的可能性,可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转处制度。  相似文献   

13.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适用这一刑事政策是刑罚轻缓化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文章从司法机关适用刑事政策的原则和标准进行阐释,探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适用的环节、方式以及实现的效果,以达确立科学的刑罚观念,推进我国刑罚适用以最小的刑罚成本达到最大的社会效果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系国家出于促进社会和谐、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考量。“一日行窃、终身是贼”的前科终身制度不利于促进行为人的积极再改造。前科消灭制度作为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一项制度,对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具有积极意义,有必要加以借鉴和应用。建立前科消灭制度,不仅有利于激励有前科的行为人积极改造,同时也有利于减少社会对立面,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台湾地区在宽严并进的刑事政策的指导下进行了刑法典的修正,此次修正在废、改、立条文的数目、理论突破的层次等方面均为其历来刑法典修正之最。将其刑法典的修正按照从宽、从严的刑事政策两个角度进行归纳、剖析,分析相关的罪数理论、罪刑平衡的观念、“三振出局制度”的应用、重刑主义以及死刑的废除等问题,可以看出指导此次台湾刑法修正的宽严并进的刑事政策尚有阙如。  相似文献   

16.
刑事政策对犯罪的预防和抑制作用日益重要,轻缓化发展是各国刑事政策的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我国的刑事政策也应沿着轻缓化和人道化的方向发展。我国在对付犯罪的策略上,通过刑罚把犯罪遏止在不危及社会基本生存条件的范围和限度内,凭借其他社会控制手段把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由于刑事政策和刑事立法存在密切的联系,我国应根据具体国情制定适当的刑事政策和完善我国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17.
刑事政策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宽与严是我国古代的刑事政策考虑的两极,时下我国的刑事政策渐趋宽缓,通过分析其产生原因和源流,在甄鉴刑法各学派的观点的基础上,可以认为从宽与从严的基准应是根据具体情势,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达到良好平衡。  相似文献   

18.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提出的刑事司法政策,在贯彻过程中应当注重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相适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打击和控制犯罪.为此,我们应当结合人格刑法理论,在定罪、量刑与行刑时,充分考虑行为人的人格,抛弃传统的刑罚万能观念,该宽则宽,该严要严,二者结合,充分发挥刑事政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拘役刑作为短期自由刑的一种,是刑罚种类由轻到重过渡的桥梁,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我国拘役刑的适用率普遍较低并且增速缓慢,有的学者甚至提出了废除拘役刑的主张.这种现状与当前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精神实质是极为不符的,也违背了当今世界刑罚轻刑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应当对我国的拘役刑进行完善,使其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刑罚种类.  相似文献   

20.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构建和谐社会大背景下党和国家关于预防、控制和减少犯罪的基本方略。1.必须坚持依法办事,严格履行法律规定的职责任务;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尊重、维护和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3.积极推行刑事和解,及时化解民间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