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例 例1.张××,30岁,社员。因26岁妊娠足月分娩时胎盘滞留而引起大出血,产后无乳。哺乳期后月经始终不潮,毛发脱落,性欲衰退,畏寒怕冷,腰腿酸痛,神疲乏力。曾在某医院诊断为席汉氏病.经用激素治疗,未见明显效果。脉沉细无力,舌淡苔薄白。属气血双亏,肾阳虚损;法宜补气血,壮元阳。予方:潞党参、炙黄芪各20克、茯苓、炒白术、炙甘草、巴戟天各10克,当归,大熟地,仙灵脾,淡水芸各12克,川芎8克,制附片9克,菟丝子14克,甘枸杞,炒杜仲各15克。10剂。 二诊 服药后毛发脱落减少,畏寒怕冷亦轻,腰腿酸痛好转,舌质淡红苔薄,脉缓而有力。前方加肉桂7克,鹿角胶12克(溶化冲服),10剂。  相似文献   

2.
二陈汤是一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方剂。小儿生长发育,全赖脾胃的纳化濡养。脾为湿土,喜燥恶湿,脾虚失运则水湿内生,日久聚液成痰,而生诸症。二陈汤加减运用适当,可以用于临床相关病证。 【咳嗽】张×,女,7岁.咳嗽近二月,痰多色白,时感气短,纳呆食差,苔白腻,脉滑数。证属肺脾气虚,痰湿上泛。治拟健脾燥湿,止咳化痰。方予:广陈皮,法半夏、川厚朴各6克,炒党参、炒白术、云茯苓各8克,炙甘草、浙贝母,秋桔梗各6克。3剂后,咳嗽减轻,胃纳亦增,守上方去厚朴,加炒二芽各8克,又服3剂。  相似文献   

3.
小青龙汤方出于张仲景《伤寒论》,药由麻黄、白芍、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组成。主治内停水饮,外感风寒咳喘等证。笔者自1986年以来,用本方加倍剂量治疗哮证1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00例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  相似文献   

4.
例1 陈××,女,49岁,工人。患右偏头痛3年,时轻时剧,甚则头痛如劈,不能入睡,呻吟气短,困顿万状,脉濡紧弦,舌苔淡黄中裂。此气血不和而风火上扰之候。治以疏调气血,清泄风热:炒白芍、炙甘草各18克,制香附、全当归、桃仁各9克,刺蒺藜10克,甘菊花、川芎各6克,生石膏30克,藁本5克。5剂获效,10剂大效,20剂病愈。  相似文献   

5.
李仝认为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后出现裂纹舌以胃阴不足为本,以益气养阴、复脉定悸之生脉散为基础方,使气复津生、气充脉复、火归本源、阴阳重归平衡,裂纹舌逐渐恢复正常.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后常兼有寒热错杂、气血不足、脾虚湿侵、痰瘀互结等中医证候,需进行辨证论治,同时还应顾护脾胃,以资气血生化之源.  相似文献   

6.
黄芪桂枝五物汤乃《金匮要略》方,温阳行痹、通阳散邪,主治血痹身体不仁如风痹状、脉阴阳俱紧者。今将笔者临症治验,介绍于下: 例1 凌××,女,49岁,1979年3月29日来诊。主诉颈麻,肩背疼痛牵引腰部,已经年余。脉濡紧,苔淡黄。气不运血,络  相似文献   

7.
猪苓汤出自《伤寒论》。原书主治“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和“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其方具有滋阴止血、清热利水功效。《方函口诀》  相似文献   

8.
跷脉属于奇经八脉之一。叶天士擅长采用奇经辨证方法治疗各种内科病,在治疗“卫气夜不入阴,阳跷脉盛”型不寐时提倡以“半夏秫米汤”为基础方加减。若病机包括“厥气客于胃”,则治以加减温胆汤类方;若病机包括“阳伤痰阻气道”,则治以加减外台茯苓饮。  相似文献   

9.
麻黄汤证脉象析疑刘承哲王惠琴刘炜(安徽省灵璧县虞姬医院234200)关键词:《伤寒论》;麻黄汤证;脉象中图法分类号:R222.16麻黄汤是《伤寒论》用于太阳伤寒表实证的方剂。关于该方之脉象,大多根据第46条认为是脉浮紧。本文就《伤寒论》有关内容结...  相似文献   

10.
梁文珍认为,慢性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病因主要是气滞血瘀,导致冲任失调,胞脉不畅,两精难以相合而不孕。对一侧或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的轻症患者,用经验方通络汤化瘀通络;对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或一侧输卵管通而不畅、一侧输卵管不通的中症患者,用经验方散结汤化瘀通络、消积散结;对双侧输卵管不通的重症患者,用经验方化癥汤消癥散结、破血攻伐。同时,配合经验方野菊花通络灌肠颗粒保留灌肠。  相似文献   

11.
探讨右归饮合炙甘草汤对SDS直立性低血压的治疗作用。方法:21例SDS口服右归饮合炙甘草汤4周,观察治疗前后卧-立位血压变化及头晕,晕症候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后卧-立位血压差明显改善,头晕减轻,晕厥消失,结论:右归饮合炙甘草汤对SDS直立性低血压及头晕,晕厥有显著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孕症为妇科常见病之一,分为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两类。上海中医学院附属岳阳医院朱南孙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和教学工作40多年,对本病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兹简介如下。 方 法 1.精气不足、命门火衰型:症见初潮推迟,或有闭经,腰膝酸软,形寒怯冷,腹部有阴寒感,平素便溏,性感淡漠,脉沉细缓,尺脉弱,舌淡,苔薄腻有齿印。基础体温呈单相或爬行双相。治法:采用温养冲任、填精益髓。方以圣愈汤加菟丝子、覆盆子、  相似文献   

13.
故者周某,男,26岁,居民,于1952年秋患腹痛,自利清水,昼夜十余行,四五日不能食。其岳父王氏,为当地江湖医生,喜用姜附。见其婿腹痛,自利清水,四肢不温,诊后自曰:“少阴寒化症,四逆辈。”药用:生附子一枚炮,干姜三钱,炙甘草四钱,水煎服,每日3服。一剂进,痛利不能着席,延王氏再诊之曰:“脉症如前,寒甚药轻,前方不更,再进一剂,水煎令温再服。”一服入咽,烦燥不识人,二服已,3日后呃逆而毙。  相似文献   

14.
加味炙甘草汤治疗心肌梗死23例陈晓来洪波(安徽省建医院合肥230032)关键词:心肌梗死;加味炙甘草汤中图法分类号:R541.4目前,心肌梗死的治疗旨在尽可能挽救尚未坏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而不再仅停留在一般监护和防治心律紊乱的水平上。西医现多采...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不仅承袭了《内经》正常人脉象浮、沉与四季变化相关的观点,还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如生理状态下人体脉位与体格、精神状态有关。作为病脉,浮脉主表证、阳热亢盛证、虚证、痈疡病,提示阳气来复;沉脉主里证、湿邪。浮沉之脉位变化可以反映疾病发展趋势。这些论述对后世浮脉主表证、虚证,沉脉主里证的脉诊理论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余淙,字午亭,明朝万历年间歙县人,学医于其兄余傅山,行医数十年,以为“百家之言,殊多则繁,寡约则漏”,爰取古人不易之论,纯正之方,核于经旨而确乎无疑者,汇成一编,名曰《诸症析疑》。全书四卷,共载六十六症,八百七十五方,并附医案医论若干则。曾孙余士冕为之校订,沿移至八世孙余昭龄于清朝乾隆年间付梓刊行。余午亭尚有《余午亭医案》、《脉要》等著  相似文献   

17.
一、桂枝汤治功能性便秘 李某,女,52岁,1983年9月6日诊。患功能性便秘两年余,先后服用麻子仁丸、五仁丸及承气之类等均未奏效,服果导8~10片仅能通畅一时。刻诊:便干如羊屎,5~7日一行,大便艰难,伴神疲乏力,失眠多梦,不思饮食,常自汗出,易患感冒,舌淡、苔白,脉浮缓。辨证为营卫失和、肠道失润。治宜调和营卫、润肠通便。方用桂枝汤加味:桂枝15g,白芍45g,肉苁蓉20g,首乌30g,当归15g,大枣15枚,生姜3片,炙甘草10g,水煎服。3剂药毕,大便2日一行,上方出入继服15剂,大便如常,随访5年未发。  相似文献   

18.
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篇,由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肉桂、附子组成,具有温补肾阳之功效。笔者临床应用该方治疗多种老年病收到良好效果,兹举两则于后,以供参考。 一、肺心病水肿 李某,男,68岁,退休干部,1990年2月20日就诊。素有咳喘病史30年,近6年来咳喘加重,动则喘甚,畏寒肢冷,面浮肢肿,腰以下肿甚,按之没指,兼有心悸。诊见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质淡紫,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证属阳虚水泛,  相似文献   

19.
[案1]徐××,男,40岁,大学讲师,1980年元月39日初诊。旬日来因工作未能遂意,心境不舒,始则郁郁寡欢,坐卧不宁,不耐阅读;继则头晕如蒙.每感凉气上泛,遇事辄易联想,化为幻觉。不能自遣。夜少安寐已久。身形如和,前医迭用解郁化痰、降逆安神诸方,恙情依然。刻诊舌淡红平薄心裂,苔细白而燥,脉沉细弦涩而数。素来勤奋治学,心阴暗耗,近加人事怫逆,肝郁气滞,虚风上扰。治宜养阴熄风,舒郁宁神。方子:肥百合30克,大生地16克。白蒺藜、肥知母、麦门冬、黄郁金、柏子仁,合欢皮、朱茯神各9克,炙甘草,炙远志各5克,10剂。每日煎服1剂。  相似文献   

20.
新安医家孙一奎重视《内经》《脉经》及张仲景脉法,从"肺朝百脉"的角度对《难经》及《脉经》中寸口脉诊的机制进行阐释;突破《内经》的脉学候具体脏腑等理论,创"证候推移指论"拓展寸关尺候脏腑的运用范围;从元气太极角度探讨人体生理气机之变化,与脉之相应,创"脾胃和平之脉"理论;将人迎气口诊法与遍诊脉法相结合,总结为人迎气口脉、冲阳脉、太溪脉,运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