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房地产指数是用来衡量一定时期内房地产市场变化的指标。目前国内房地产指数主要有两种,即“中房指数”系统和“国房指数”系统。二者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房地产市场走势。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相互补充。然而,二者在由来、内容、理论架构、调查方法、表现方式以及具体应用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本文拟从以下六个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一、由来。我国房地产业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迅速发展,但有关房地产业的信息整理与发布系统却严重滞后,因为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并无房地产指数的编制。房地产指数就是为了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内在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发展,房地产信贷已成为商业银行重点发展的业务。然而,在房地产信贷快速发展的背后,风险也正在逐渐暴露和显现。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过热现象加剧了金融机构房地产信贷的风险,本文通过介绍我国房地产信贷的现状,指出当前存在诸如房地产开发贷款融资渠道单一、个人住房贷款违约现象不断凸现、房地产市场缺乏信息和预防系统等风险,并对各风险提出了相关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3.
税收政策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起步较晚,理论与实践经验不足,在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加以规范、引导。税收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的政策工具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运用税收政策来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成为理论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了金融业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信息熵权法测算并分析1997—2017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采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实证分析金融业发展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 1997—2017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增长,且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2)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在2007年及之前并不明显, 2008年及以后则十分显著;(3)金融业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在2008年以后这种作用更加明显。从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来看,金融业发展将同时提高本地和周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这种作用在2008年以后也更加明显。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金融业改革,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继续加强对教育事业和科研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次贷"危机的产生根源和风险传导机制研究后指出,我国应建立科学、完善和发达的住房保障制度,以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并使之与房地产市场相衔接。作者就住房保障对象、住房保障监督、住房保障层次、住房保障标准和住房保障管理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市场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对房地产市场实行有效调控,不仅有利于房地产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因此研究房地产市场的经营发展趋势,把握市场的机遇与风险,直接关系到房地产业稳健运行,也关系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区、市)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指数,利用基尼系数分析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最后采用空间计量模型验证时空收敛性。研究期内我国31个省(区、市)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西部居中、中部与东北较低;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地区差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下降趋势,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从时空收敛性来看,我国四大区域既存在收敛也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对此提出促进社会保障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社保基金安全可持续运行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信息比率与单因素评价模型,使用沪深300指数构建基准投资组合,对我国2005-2007年中10只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经风险调整后的业绩进行实证研究。基于信息比率的基金业绩评价指标相对于单因素模型有较明显的应用优势,同时采用沪深300指数作为市场基准的评价结果更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宏观调控下,银行业房地产贷款回收面临巨大风险,并波及房地产企业和个人购房者的利益。因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导致的风险不应认为属于市场风险,市场各方参与主体应公平、合理地分担因调控所导致的损失。政府应检讨房改政策的失误之处,承担政府在住房保障问题上应负的经济和社会责任。应废除商品房预售制度,实行现房销售,改变房地产企业从事房地产开发的资金来源结构,使其承担应负的经营风险。立法、司法应遵循经济运行规律,保持独立性,避免受政策干扰。  相似文献   

10.
浅析当前我国发展REITs面临的主要障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作为一种证券化的产业投资基金,在20世纪60年代起就在美国、澳大利亚及亚洲新兴国家迅速发展成为运作成熟规范、国际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投融资工具,但在我国对其尚处于探索阶段。引入并发展REITs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当前我国发展REITs在政策、法规、风险规避和专业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区域性调查结果显示,适用率低、律师难以发挥作用、监管流于形式、脱保现象严重等,是取保候审适用中的主要问题.其主要原因来自观念、机制和制度三个层面.改革与完善取保候审制度应当更新两种观念,建立三种机制,完善四项制度.  相似文献   

12.
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24条的规定,对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管辖制度,尤其是有关协议管辖和专属管辖制度的重新设计和调整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澄清作用。因为,虽然我国民事诉讼法在立法本意上,并没有把所有不动产纠纷案件都规定为专属管辖案件,但是其有关条文确实给当下的司法实践造成了不小的误解。本文建议在修改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时,借鉴域外国家的做法,对不动产纠纷案件的管辖权作出明确的区分规定:只有不动产物权纠纷案件才实行专属管辖。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时代,写作客体延伸到网络世界,这必然在取材方式上带来一些变化。写作主体要把握好写作客体,应该处理好四组关系:(1)“在线”与“入世”的关系;(2)“界面世界”与“真实世界”的关系;(3)材料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4)信息的“无限”与题材的“有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当同一财产上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质权时,就需要明确质权之间的优先效力,确定各质权的顺位。在分析了动产质权、权利质权以及转质时质权的并存和顺位确定情况后,可以得出:确定质权顺位应当以公示公信为基本原则,遵守转质权优先于原质权规则和直接占有优先规则。  相似文献   

15.
试论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对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于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影响着实际就业水平。在消除信息不对称方面 ,信誉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信誉机制是市场交易的先决条件 ,构成社会的公共信号资源。教育则是个人所能依赖的最重要的私人信号资源。在信誉机制普遍缺乏的背景下 ,低层次的劳动力所面临的是既没有公共信号、又没有私人信号的弱势境地。解决他们的就业的思路就是改变他们的信号短缺。这需要依赖市场里的企业家才能 ,也需要强调社区就业的作用 ,更需要建立起规范的资格证书制度。  相似文献   

16.
讯问是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必不可少的环节。对讯问活动特别是侦查阶段的讯问活动进行适当监督和制约是规范办案行为,防范冤假错案的内在要求。本文通过梳理对比两大法系律师在场权的不同规定,提出现阶段我国应当初步在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建立对被追诉人讯问时律师在场制度。这对未来正式确立律师在场权,遏制刑讯逼供行为,完善辩护制度,提高诉讼效率,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重要意义。我国应当制定一部综合性的《政府信息公开法》 ,就信息公开的原则、公开的范围、公开的方式、公开的程序和时限、法律救济和监督、法律责任等内容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在颠覆了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为新型网络犯罪提供了渠道。在电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施的犯罪行为,其影响之大、危害之深,需着力打击与防范。通过文献综述法、案例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发现,电子商务平台犯罪高发与运营商、执法部门、商家、消费者等交易参与主体无不相关。所以,此类犯罪事前预防应从完善立法、加强电子商务平台与执法部门和商家的合作、增强电子商务平台的技术保障、提高电子商务平台准入门槛、提高网民安全意识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新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国际侵权行为越来越复杂.传统侵权法律适用模式的机械、单一给国际网络侵权法律适用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文章通过分析国外的相应立法和司法实践,认为传统侵权行为连接点在网络中仍能很好的定位,所需要的只不过是某些方法上的适当改变而不是彻底改变.  相似文献   

20.
近代市民社会,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各种社会组织在国家与社会的二元结构中,构成了对公权力的重要制衡力量.在私权利与公权力的博奕中,媒体的第四权力作用日益彰显.本文以私法与公法、私权利与公权力相互融合的背景为分析框架,对第四权力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