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维护油气安全特别是油气进口安全已成为中国国家安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受对外依存度过高、供给来源单一、运输通道脆弱、周边局势复杂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油气安全形势一直不容乐观。"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为中国的油气安全建设带来了新机遇,有利于保障油气供给稳定、油气运输畅通和形成油气合作共同体。中国应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充分考量"一带一路"沿线的西亚和北非、南亚和东南亚、俄罗斯和中亚三大区域的特点以及其他域外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战略筹划。  相似文献   

2.
构成中国海上交通要道的国际战略海峡主要分布于亚洲地区。我国在航海上是地理不利国家,在国际海运咽喉要道地区的影响力有限,一些重要国际海峡又存在主权争议,导致我国使用的国际海峡面临航行安全和效率问题。为保障我国海上航道通行,应就我国使用的主要国际海峡进行战略规划,就危机应对规定相应的法律机制,应特别重视与国际海峡沿岸国和国际海峡主要使用国的国际合作,采取多种方式增强我国在海峡事务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石油集团目前在海外基本建成了中亚、中东、非洲、美洲和亚太五大油气合作区.在全球权利格局加快调整,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动荡进一步加剧的大背景下,海外五大油气合作区投资环境面临着新特点新挑战:中东油气合作区挑战与机遇并存;中亚—俄罗斯区开放力度加大;非洲大陆油气合作区经营环境恶化;美洲油气合作呈多元化发展局面;亚太油气合作区经营运作环境日趋复杂.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的各项经济领域发展中,石油以及天然气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国家对石油以及天然气的储存与运输的重视力度非常的高。石油以及天然气的储存与运输蕴含着生产、储存、运输、经营。很显然,储存与运输是连接油气的生产与销售的重要枢纽。所以储运设备的影响力度是非常大的。良好的储运设备是油气安全的重要保障。但是随着石油以及天然气的使用量的增加,储运规模的逐渐加大,在管理油气储运设备中以及对其的维护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孙通 《工会论坛》2014,(3):108-109
中国面临着国内原油产量不足、石油对外依存度高、石油进口来源过于集中、石油运输方式单一等诸多难题。需要我国加强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加强国际能源合作、采用多元化的石油进口路线、节约用油等多种措施来摆脱石油安全困境。  相似文献   

6.
从宏观来看,随着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其对全球能源秩序的影响也日益提升,中国在全球能源消费端所具有的地位使全球能源治理日益离不开中国能源企业的参与。在非常规油气资源重要性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既有全球能源消费结构有出现重大调整的可能,以常规油气资源为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受到同质性较高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挑战,这场博弈将同时影响全球能源供给端与需求端。  相似文献   

7.
<正>11月22日,美国《石油情报周刊》(简称PIW)公布2019年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中国石油排名第3位,连续19年位居世界前10大石油公司行列。沙特阿美拔得头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排名均上升1位,分列第19位和第31位。PIW榜单排名从油气储量、油气产量、原油加工能力、油品销量四个方面,对全球大型石油公  相似文献   

8.
胜利油田老区开发随着探明程度不断提高,保持稳产面临更大挑战;新区新领域情况复杂,尚未形成新的油田接替阵地,油气产量结构变化、操作成本上升等因素,对生产经营造成压力.针对胜利油田开发的突出矛盾,结合采油院工作实际,突出重点,对建立科研创新模式进行了系统描述,为提高油气采收率、储量动用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贡献率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低速发展,国际政治环境日趋复杂,恐怖主义猖獗和蔓延。而全球新能源技术不断创新,油气价格低迷,国际油气生产供应与消费的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国际油气管道发展特别是油气能源大通道的建设和控制权的争夺日益显现。管道业务是海外油气业务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中石油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业务构成,对主营业务起着保驾护航作用,四大能源通道的建设更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纽带。同时,油气管道建设属于长期投资项目,工程量大、投资高、资本回报期长,加之管道运行又涉及价格、安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社会责任压力大。只有处理好资源国、过境国、企业和用户等多方关系,才能保证能源通道的畅通,才能保证海外上游油气运销畅通,使中石油的国际化整体优势得到全面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正>自1991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提出把跨国经营作为三大战略之一,并率先在1993年走出海外,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油气业务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以中国石油为例,目前其海外业务已形成五大油气合作区、四大油气战略通道、三大油气运营中心的战略布局,在全球34个国家运营着89个项目。随着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不断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1.
印尼油气工业近年来在储量、产量、消费量、进出口、炼油化工等方面均呈现新特点。中印两国间油气合作具有良好机遇,但也存在不利因素。中国油气企业在印尼扩大合作应确定不求保供、但求效益,致力于海上勘探、天然气勘探、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和下游炼油化工的战略方向;采取积极响应印尼政府招标、持续跟踪外国公司退出意向、关注提高采收率合作和下游合作机会、培植中国油气企业美誉度等战略措施。同时,要积极推动国家制定实施印尼战略,以营造更有利的油气合作环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长庆油田紧密围绕"西部大庆"建设目标,坚持资源、创新、低成本三大战略,特别是注重创新驱动,实现了油田的跨越式发展,2012年油气当量突破4500万吨,成为我国油气产量最高的油气田,今年油气当量将跨越5000万吨,高水平、高质量全面建成西部大庆.  相似文献   

13.
各位同胞、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今天,第五届海峡论坛·海峡百姓论坛在台湾同胞的重要祖籍地——漳州隆重举行,在此,我谨代表主办方对第五届海峡论坛·海峡百姓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前来参加论坛活动的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各界乡亲致以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14.
沙皇俄国自诞生之日起就推行对外扩张的政策,从最初对陆地领土的蚕食鲸吞,到彼得大帝开始“打开朝向欧洲的窗户”,沙俄的对外战略经历了从单纯争夺陆权优势到争夺海权优势的转变。奥斯曼帝国控制下的黑海海峡位于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半岛之间,是沟通三大洲的战略要地。为了得到这把进出大洋的钥匙,历代沙皇都“坚定不移”地把扩张目标指向黑海海峡和君士坦丁堡。由于自身实力所限和其他欧洲大国的掣肘,沙俄始终在黑海海峡问题上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势力被局限在黑海海峡范围之内。但是,沙皇俄国对黑海海峡的争夺却对当时的地区和欧洲局势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自2010年底以来,西亚北非地区持续上演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剧变,多股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使得这一地区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作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石油生产地和供应地之一,西亚北非地缘政治动荡必然会对国际能源格局带来十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对西亚北非地区石油资源的高度依赖,使得中国能源安全不免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局势动荡使得西亚北非地区油气合作的政治环境进一步复杂化,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骤增;在中国石油进口对西亚北非地区的对外依存度与来源地集中度"双高"的情形下,中国能源安全的脆弱性凸显;中国对石油运输渠道的控制力薄弱,中国的能源安全有可能陷入"马六甲困局"。鉴于当前国际能源角逐日益白热化,着眼于应对西亚北非地区的复杂形势,中国应当密切结合现存的具体问题抓紧进行顶层设计,从多方面着手全面构建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尽快建立西亚北非地区油气投资预警机制;稳步推进石油进口路径多元化举措;积极拓展为能源安全保驾护航的军事手段。  相似文献   

16.
油气管道承担着我国70%的原油和99%的天然气的输送工作,如何保障动辄穿越几千千米油气管道的安全,已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针对石油天然气管道危机四伏的现实,油田要做好管道的安全运输,一方面要联合当地政府及相关单位合作维护管道,另一方面面临破坏管道的行为,要充分利用法律武器维护管道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由于恐怖主义分子将攻击的重点转为海上目标,使得海上恐怖事件频繁发生,海上恐怖主义分子的嚣张气焰使得海上反恐势在必行。由于海上运输是国际货物运输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海上运输业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助推器,是各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导因素之一,是增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纽带,因此在进行海上反恐的同时必将对国际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有碍国际贸易顺利进行的消极一面。  相似文献   

18.
耐克森号称世界电缆行业的领头羊。产品行销能源、运输、电信、造船、汽车、航空、油气、电子等各行各业,遍及30多个国家。该公司20年前进入中国,现已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电缆供应商。本文尝试探究其取得骄人业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中南亚能源政治博弈中的大国竞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建华 《外交评论》2011,28(5):11-27
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的中南亚成为冷战后大国角逐博弈的战略舞台。油气储量丰富、出口潜力巨大的里海是各大国着力寻求的世界能源替补基地,而里海油气资源国自然也得以寻求"油气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里海油气竞争不仅使中亚、里海乃至更大范围的中南亚地区成为大国在欧亚大陆战略争夺的敏感地带,也是21世纪全球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演变的聚焦点。中俄印三边合作有助于形成贯通欧亚内陆的油气管道网络,美国"大中亚计划"和上海合作组织在推进中南亚能源区域合作方面客观上存在异曲同工之处。超越零和思维,谋求互利共赢,当是中南亚国际能源政治演进之正道。  相似文献   

20.
乌克兰危机发生后,2014年欧洲和国际能源市场总体上并未呈现大起大落态势,全球油气价格反而稳中有降,这一表象的背后隐藏着俄、美、欧之间复杂的能源博弈。虽然俄罗斯没有如2006年和2009年那样切断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能源供应也未成为本次危机中威胁乌克兰和欧盟国家的焦点事件。但鉴于俄、乌两国分别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生产国和过境国,能源仍可能是俄、美、欧各方推进自身内外政策的重要工具。在此次危机中,俄罗斯"以我为主",坚持政经分离的政策,不希望政治冲突影响自身能源利益。美国"主动进攻",试图通过金融工具来影响能源价格,利用俄罗斯经济与国际社会接轨的一面,对俄罗斯施加压力。相比之下,欧盟在能源供应来源方面虽然仍旧处于弱势和被动地位,但已开始加速多元化步伐,并将继续强化与美国的合作。俄、美、欧三方激烈的能源博弈,围绕地缘政治的权力逻辑和全球治理的建章立制逻辑而展开,直接推动俄罗斯能源出口重心东移,为中国主动对俄施展能源外交、中日韩能源合作以及中美能源经贸合作提供了机遇。作为世界能源领域的需求大国,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以确保充足的外部能源供应和国内能源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