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增长态势。究其原因,既有未成年人自身因素,也有未成年人次文化、家庭、社会等主客观因素。从社会与法律的角度关注他们的成长,已是刻不容缓的重任之一。对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不能把责任过多地推卸给家长、学校,相反,公共权力机关也就是政府部门应在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方面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犯罪形式多样化、犯罪年龄低龄化、作案人文化程度偏低等特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包括家庭关爱缺失;学校教育滞后;未成年人身心不成熟;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等.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综合工程,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只有社会各方面力量协调一致,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才能保证这一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社会各界所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概括出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状况和心理行为的特点,着重探讨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主客观原因,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重点分析了社会因素中的网络因素及家庭教育因素。通过预测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形成因素--典型个案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是我国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生活、学校教育、社会居住环境和情境不良因素的影响是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形成的决定性客观因素,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和减少未成年人形成犯罪的心理,走向犯罪。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犯罪作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它既损害了犯罪者自身的利益,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分析现行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学校应从四个方面作出反思和调整,发挥学校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作用:第一,建立一套立足于学生发展的评估测量体系,这是学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础工作;第二,有效控制九年义务教育的失学者和辍学者,尽快普及高中教育,这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积极手段;第三,树立大德育观念,这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第四,形成以学校为主导,社区和家庭主动参与的立体犯罪防控网络,是实现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情况为切入点,从自身因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四个方面科学地分析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深层次原因,并以此为基点前瞻性地分析、预测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展趋势,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制定综合防治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重庆市最近5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未成年人犯罪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呈现出涉及案件种类多、犯罪人年龄小、社会危害大的特点.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是家庭、学校、社会和犯罪人生理、心理特点.应该通过法制建设、学校教育、环境预防、社会参与等途径,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势头.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低龄化的倾向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不到刑事责任年龄,刑法对其没有威慑力。要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全社会的关心,需要来自政府、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努力,需要从道德、法律多角度的教育,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历来被社会各界所重视,但对犯罪原因的阐释大都囿于"家庭、学校、社会及未成年人自身"等四位一体的模式.本文立足于对我国传统解释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反思,从家庭教育入手,予以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不良因素影响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家庭环境、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要预防未成年人的犯罪,家庭就必须采取措施,改善家庭环境,增强未成年人犯罪家庭预防观念,避免家庭结构出现问题,强化家庭功能。同时应积极加强与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合作。  相似文献   

11.
据统计,河南省某县2005~2008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达到183起,占总案件的21%。结合该县具体情况,青少年自身素质的欠缺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引起未成年犯罪众多因素中主要的两方面。因此,我们应当提高青少年的自身素质,增强对不良社会影响的抵抗力,同时,倡导社会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确保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犯罪已经逐渐成为我国面临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改造和刑罚处罚也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课题。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对未成年人应以教育、引导、改造为主,尽量少执行刑罚处罚。我国法律对未成人犯罪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以防为主,法制教育"的原则,在未成年人犯罪适用刑罚方面坚持"从轻减轻处罚"和"不适用死刑"的原则。本文对未成年人跨年龄段犯罪的刑事责任及对未成年人不宜适用的刑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成为当今困扰全球的一大难题,但未成年人作为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是法律所保护的对象。随着行刑社会化、轻刑化和教育刑等理论的出现和飞速发展,缓刑制度顺应时代发展,得到了各国的重视和实践。我国一向重视对未成年人的关怀和爱护,随着新《刑法》的施行,其中新增对未成年犯罪人适用缓刑的规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规定实施两年来,各地纷纷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和效果。西宁市地处中国西部,当地未成年人犯罪现状、特点及法院适用缓刑状况、效果、经验等都有其地域特点,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完善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应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针对司法实践中对未成年人适用刑罚社会效果不尽理想的现实,有必要对现行刑法及其他相关规范性文件中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立法进行完善.具体而言:应当明确禁止对未成年犯罪人适用无期徒刑与罚金刑;严格限制未成年人的累犯构成条件;对未成年人建立"前科消灭制度";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非刑罚处置措施结构.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犯缓刑是针对犯罪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刑罚制度,其符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有利于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缓刑的理论基础包括刑罚个别化、刑罚谦抑性和教育刑等原则,应当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对未成年犯缓刑制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就我国的青少年犯罪而言,未成年人犯罪率越来越高。由于未成年人具有自己独特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质,未成年人犯罪在刑事诉讼程序的构建上也应区别对待,突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帮教。附条件不起诉规定在刑事诉讼法未成年人特殊程序中,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同时扩大了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环节的自由裁量权。检察机关在依法办案的同时应当寻求特殊审查起诉方式,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建立完善未成年人专属刑事诉讼程序。随着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的实践应用,法律实务界普遍认为,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具有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犯罪人不同于成年犯罪人,本着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则,在未成年犯罪人的刑罚执行方式上也应和成年人相区别。现阶段,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法律制度与其他法律制度相比,在未成年人法律体系中处于弱势,而该种状况不适应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应有功能的需要。在未成年人法律制度建设中,应该根据现有法律的调整和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求,逐步完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立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实体法有许多量刑从宽的规定,程序法中有专门针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特别程序规定,其都体现了从宽处理的倾向。但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出现低龄化、暴力化、团伙化等趋势,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比例也在增加,如果一味从宽从轻,不利于对犯罪的预防和社会治安的维护。本文从刑事政策的角度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和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行为及心理矫正的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性教育的缺失容易导致青少年因性无知、性心理异常、性道德错位等而犯罪,应该构建家庭、学校与社会三者和谐统一的、科学的性教育体系,以有效地预防青少年性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