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弱势群体社会资本的缺失和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海玲 《理论前沿》2009,(11):20-21
由于社会资本的缺失,弱势群体具有弱势的普遍性、同质性、累积性、持续性等重要特征。为改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构建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1)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制度;(2)进一步发展教育,建立公平的社会竞争机制;(3)建立“以人为本”和以“资产为本”相结合的社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社会保障立法观念的演进及其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保障立法,以英国“济贫法”为肇始,经历了以德国、美国为代表的近现代立法变革,在立法观念上已经发生了实质的变革,形成了一个以“弱势群体生活保护法”为核心内容的新兴法域。我国未来的社会保障立法,应当以弱势群体为保障对象,以“生存权”保障为核心理念,以社会连带责任为运作机理,以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及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残疾人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不仅仅限于狭义的社会保障,它还包括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社会保险等社保体系中应有的保障形式和内容。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弱势群体的保障机制应积极推进保障残疾人的立法,加强残疾人保障体制建设;加强残疾人弱势群体扶贫和社会救助力度;对残疾人弱势群体进行分类施救;构建社会广泛参与的残疾人保障体制等。  相似文献   

4.
为弱势群体,特别是残障人士提供完备而充分的社会保障是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共同目标。台湾地区依靠相对系统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实行普遍性福利制度,统合政府与社会多方力量,建立了多元的社会保障机制,给予弱势群体尤其是残障人士完备的社会保障,残疾人生活水平和实质福利有较大提高,保障了残疾人的人权,促进了社会道德水平的整体提升。本文对台湾地区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及其取得的社会效果进行考察,对比大陆的不足,为进一步完善大陆残疾人社会保障提出相应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推动改革,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措施。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能保障社会稳定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之一。”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将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确定为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配套改革目标之一,并进一步规范了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具体内容是“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建立一套全面、系统的指标体系。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在…  相似文献   

6.
精神障碍者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精神障碍者社会保障问题解决不到位,很容易影响家庭、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我国应该建立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精神障碍者多元化保障和防控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尤其应该做好社区保障这一新型化的社会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7.
邓云秀 《海南人大》2009,(9):23-24,41
法律援助作为一项保障社会贫弱群体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社会弱势群体打官司难、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措施。我省至今仍有近34万贫困人口,这些社会弱势群体不仅生活状况较差,还面临着权利容易受到侵害、寻求法律保护困难的不利处境。为了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促进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  相似文献   

8.
姜振华 《理论前沿》2009,(22):37-38
社会资本对于弱势群体发挥着重要的社会支持与保障功能;基于弱势群体社会资本尤其是联结型社会资本严重缺乏的现状,应通过多种途径发展弱势群体的联结型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9.
朱冬梅 《工会论坛》2005,11(6):22-23
要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突破口,从促进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加深理解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当前要深入探讨社会保障体系对当前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路径.通过实现社会保障的二次分配功能,以减缩转型期社会代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使得传统城市居民社会资本不可避免地丧失,因此有必要建构适应社会转型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居民社会资本。城市居民社会资本可分为个人关系资本和社区网络资本。对现阶段我国城市居民社会资本缺失的现状进行分析,透视转型时期我国城市居民社会资本的特征,社区建设可作为我国城市居民社会资本建构行之有效的路径选择。为此,要分别从政府、社区自治组织以及居民个体的角度探讨城市居民社会资本的动态形成机制,揭示我国城市居民社会资本建构所要达到的目标,从而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城市居民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对农村社会治安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影响。但城镇化带来的社会公共安全需求与基层派出所警力不足的矛盾更加突显。要构建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创新农村社会治安管理模式是关键。而管理创新离不开村民自我管理和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通过社会资本范式分析农民自治意识,对创新农村社会治安管理提供了一种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困境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流转制度在我国农村形成了"三类人群":失地农民、农民工、农业劳动者,这"三类人群"是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特有约束。破解土地流转背景下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困境,切实保障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利益,是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笔者在肯定土地流转制度有效的前提下,借鉴经济学中对弹性的分析思路,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土地流转制度下社会保障涉及的三大人群对社会保障制度的需求弹性和供需缺口,并基于制度变迁理论,设计出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和谐三角"。  相似文献   

13.
弱势群体的保护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本文分析了弱势群体的概念,指出了保护弱势群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建立健全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4.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为此,我们必须通过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培育新型社会资本,增强全社会抗风险能力,增加民生型公共投入等途径,建构促进社会公正的社会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公安机关建立公安工作和社会治安监测预警机制,有利于提升公安工作和社会治安问题的信息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水平;能够经常性掌握公安工作的底数、进度和发展趋势;有利于及时掌握社会治安动向;有利于增强公安机关履行职责的能力。要建立健全公安工作和社会治安监测预警机制,必须要建立健全信息监测系统、评估研判系统、预警控制实施系统和相关的保障支撑系统。  相似文献   

16.
弱势群体保护问题的理论基础在于保障人的实质平等权和发展权,社会保障制度则以保障生存权为基础;弱势群体首先是一个社会学范畴,它泛指那些在实现基本权利的手段上面临困难最大的群体;鉴于社会保障制度和弱势群体保护制度在制度理念、基本原则和保护对象上存在差异,因此,社会保障对象与弱势群体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二者范围不同。  相似文献   

17.
社会治安服务受技术条件、需求状况、供给能力、制度规范等方面的影响,其效用是多层级和动态发展的,不同属性的社会治安服务在供给模式上亦应有区别。文章立足公共品理论的分析视角,对社会治安服务的属性进行分析,明晰治安服务供给中公安机关与其他供给主体的职责划分,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合公众需要的多元化、分散式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8.
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首都公安民警的一项重要任务,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是首都公安机关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理论为我国治安管理理论和实践导入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以推行农村社区警务为契机,挖掘农村现有的社会资本存量.大力培育农村良性社会资本,是完善我国农村治安防控体系的新路径。为此,要推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培育信任社会资本;加强规范社会资本的培育,建立农村治安自律机制;组建农村治安网络,实现农村治安防控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