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在传统证券业务之外,并购重组、资产管理、风险投资、金融衍生工具等创新业务逐渐发展成为高盛、摩根·斯坦利等美国投资银行的核心竞争业务.投资银行及其业务创新之所以能够在美国迅猛发展,与良好的法制环境密不可分.如果说美国<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是投资银行诞生的法律奠基者,则<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是投资银行创新业务的法律推进器.美国完善的金融法律制度对投资银行业务创新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有限责任制度作为公司制的典型特征,在实体经济中的运行效果良好。然而因制度设计的固有缺陷以及投资银行的本质属性,导致有限责任制度与投资银行的结合刺激和加剧了投资银行的道德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仅从金融监管的角度制约投资银行的金融创新,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从制度层面予以必要的修正,减轻有限责任制度在虚拟经济中的不适应,从而使投资银行适用有限责任制度的风险得到救济。  相似文献   

3.
治理时代,制度依然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以我国的治理制度变迁为研究主线,分析了我国治理制度变迁的内在驱动力和外在推动力。从规制、规范、文化认知三个维度对1978年至2013年我国治理制度变迁的历史演进做了描述。展望未来,我国治理制度变迁总体上将遵循渐进演变模式,在发展战略上需要在西方制度要素与我国既有制度要素的整合创新方面有所突破,此外,制度企业家的能动性发挥依然是我国治理制度变革的关键性要素。  相似文献   

4.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的分析框架,来研究我国20多年来高等教育评估的制度发展和制度变迁过程很有意义。我国高教评估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是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其变迁形式主要是强制性变迁,前期制度供给充足,而后期则相对不足。强制性变迁对于我国高教评估的全面、有效推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不利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健康发展。当前,只有选择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结合的制度变迁路径,采用市场化的引导策略,才能使高等教育评估的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实现动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刑事法律对证券人保护的有关规定及变迁的回顾,对当前我国证券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应当从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完善对证券人权益的保护系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刑事法律对证券人保护的有关规定及变迁的回顾,对当前我国证券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应当从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完善对证券人权益的保护系统。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今资本市场的不断繁荣与扩张,金融业呈现证券化、电子化、信息化和一体化发展,使得投资银行成为各国经济新的竞争制高点.现阶段搞好我国投资银行的工作,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了解投资银行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我国发展投资银行的优势和劣势,使之真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8.
导致我国消费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制度变迁中制度的过速变迁以及由制度变迁引致的不确定性。制度的过速变迁使消费者未来和潜在支出加大 ,抑制了消费倾向 ,提高了储蓄和投资倾向 ;而改革过程中改革成本的全部和部分的转移给居民等其他支出的不确定性都会影响到消费需求。正确认识我国消费不足的成因 ,对理顺供应和需求关系、促进消费、发展社会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制度变迁是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对原有制度的替代过程,它是诱使中国高等教育结构变迁发生的重要因素。中国高等教育结构在60年的变迁中,表现出制度变迁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和特征,即从制度变迁的主体上看,在以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体的过程中伴有诱致性制度变迁;从制度变迁的方式上看,是以渐进式改革为主线的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过程;从制度变迁的绩效上看,高等教育制度安排获得社会广泛认可的程度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0.
证券欺诈属于高智能犯罪和白领犯罪类,它是以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欺诈客户和虚假陈述等犯罪形式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严重破坏了我国金融证券业的良性发展,也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我们应该从证券欺诈犯罪的含义、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等方面入手,去探寻完善证券欺诈犯罪的具体法律规制措施,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体系,从而预防和控制证券欺诈犯罪的发生,以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相关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和利益博弈在短期内导致了制度创新行为的出现,在长期则表现为行政审批制度的演进和变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利益-制度分析框架从利益冲突和制度变迁的双重视角研究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问题。利益-制度分析框架描述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的利益冲突和制度变迁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利益冲突是制度变迁的原因和内在动力,制度变迁是利益冲突的结果和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利益冲突决定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方向、进程、形式及其战略选择,而一定时期内的行政审批制度则约束了各利益主体的行为,为利益冲突提供了既定的博弈规则和框架。  相似文献   

12.
群体诉讼是为了解决多数人的纠纷而人为地设计出的一种诉讼制度。美国的集团诉讼是一种简单灵活、诉讼成本低的制度。本文探讨了美国集团诉讼制度的产生、发展 ,分析了其优点和缺点 ,剖析了我国证券群体诉讼存在的制度缺陷 ,并提出借鉴美国集团诉讼来完善我国证券群体诉讼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诺思的新古典经济学的比较静态的分析框架上,而忽视了他的制度变迁理论的新发展,有的甚至得出了一些错误的结论。实际上,诺思(1990)以后从修改新古典经济学的行为假设出发,重点讨论了个体选择和集体学习的认知心理和行为,进而考察了时间维度中认知对制度变迁和经济绩效的影响,由此逐渐提炼出他的制度变迁的演化理论。这种基于个体心理的制度分析试图整合了认知心理学、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和哈耶克等人的制度演化理论,可能形成一个前景看好的“行为制度理论”。  相似文献   

14.
投资银行作为资本提供者和资本使用者之间的桥梁以及促进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有效配置和有效转换的中介机构,它的健全与发展,在国民经济调整中具有战略作用。我国投资银行业经过短短十多年发展,在数量上取得很大进步,在质量上、在整体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上,已经或正在获得阶段性进步和发展,当前大力发展投资银行的条件也基本成熟。国际投资银行购并重组的发展趋势也告诉我们,通过股份制、重组、兼并、尽快扩大资本、转换企业机制,是我国投资银行机构规模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发展投资银行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 ,导致各种证券违法违规事件屡屡发生 ,而股市欺诈已经成为目前困扰我国证券市场有序发展的一块毒瘤。它严重侵犯了股东的利益 ,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信誉。因此 ,完善我国证券制度已成为规范证券市场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对我国证券法律责任制度设计和运行的基本条件和现实状况的认识和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现行证券法律责任制度必须坚持的六项原则,即严格责任、强化监管的原则,催生和发展的原则,公正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实体与程序并重的原则,强调民事责任的原则,强化个人责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以后 ,我国证券市场和证券法律制度要受到WTO基本法律框架的制约。我国有关的证券法律制度应顺应世界各国证券法律制度国际化、统一化的潮流 ,作出适当的调整和修订 ,与国际惯例接轨。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中国行政审批制度变迁的制度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期中国行政审批制度变迁也不是简单的行政体系内部制度变革,而是在一定的外部制度环境的约束和要求下进行的,并且对其身处的制度环境起反作用。转型期中国行政审批制度变迁处于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法律、社会环境之中,这些环境因素构成转型期中国行政审批制度变迁的外在约束条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及我国加入WTO的现实情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政治和法律环境的变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等方面制度环境的变化,构成了转型期我国行政审批制度变迁的外部动力。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公务员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务员聘任制的平稳运行有利于深化公务员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从而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文章以制度为核心分析变量,阐述了我国公务员聘任制从制度萌芽-制度探索-制度发展的变迁历程及特征形式,并重点糅合历史制度主义和结构-行动者两种理论视角,展现了公务员聘任制的产生与变迁动因。环境压力、配套制度等结构因素与政治相关者等行为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推进了公务员聘任制的生成发展,且在变迁过程中表现为层叠式的渐进特征。未来需要以需求为导向精准招聘,推进项目型聘任制,强化分类管理措施,完善激励机制,从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人才和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20.
文中引入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会计准则变迁进行了分析。我国的会计准则变迁是强制性、渐进式和被动式的。当前,我国会计准则变迁中存在制度供给不力、带有计划经济的"路径依赖"和"体制锁定"、知识存量的积累不充分和技术创新迟缓以及制度执行失范和制度间制约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必须在政府重视和规范管理的前提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继续深化会计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