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民商事案件诉讼中,管辖权的确定是诉讼程序启动的首要问题,是司法权先例的前提条件,同时,为保障当事人诉讼程序上的权利,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均设立了管辖权异议制度,赋予诉讼当事人管辖异议权。管辖异议权是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体现,是诉讼平等性的体现。我国目前的管辖异议制度在异议主体、异议权利保护的完整性及异议制度设计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致使管辖异议权的实现受到了限制。为此,笔者提出了确立原告、第三人的管辖异议权,确立当事人对法院移送案件的异议权以及使管辖异议审查制度司法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刑事立法传统和刑事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刑事诉讼法中仍存在审判管辖异议制度的盲区。然而,文强案、李庄案的审判进一步证明了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并不缺乏审判管辖异议制度成长的土壤,亟需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刑事审判管辖权异议制度。我国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的确立,应合理地界定刑事诉讼管辖权的主体、方式、期间、裁决、后果等方面的问题,使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的规定具有既保护报告人的人权、又确保刑事诉讼的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立法模式下的案外人异议之诉,其内涵宜界定为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享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权利,书面异议被执行法院驳回后,在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情况下,请求法院作出判决停止对该标的实施执行的救济制度。其在性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救济诉讼。我国书面异议前置的程序设计,目前来说是合理的。案外人应当在识别与其他救济制度的分工后,有选择地适用案外人异议之诉。  相似文献   

4.
论民事诉讼中的异议权制度及其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民事诉讼中的异议权制度及其重塑彭世忠,徐昕民事诉讼中的异议权问题是一个宏观论题,就其涵盖的内容而言,大致可分为三项,即管辖异议权、支付令异议权和执行异议权。我国法学界对民事诉讼异议权中的个别问题论述尚多,且大多见仁见智,颇具深度。然而,将异议权问题...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管辖异议权,是当事人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的刑事诉讼程序性权利。在我国的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管辖权异议都有明确的规定,其积极的作用也得到普遍的认同,表现出巨大的司法价值。然而,在刑事诉讼中,管辖权异议制度却处于缺失的状态。因此,应该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构建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制度,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程序的规范化和正义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管辖权异议的主体范围没有很明确的规定。在理论界通说认为只有被告享有异议权,然而这种说法并不科学。实际上原告、被告、必要共同诉讼人、诉讼代表人以及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都应当被法律赋予管辖异议权,以确保其他相关诉讼当事人也都享有管辖异议权。  相似文献   

7.
复议改变之诉中作出原行政行为的下级机关应否列为第三人这一问题,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存在不同意见。本文梳理了复议改变后引起诉讼的113份行政判决书,发现实践中法院审理此类案件时第三人确定标准不一,在对收集的样本进一步比较分析后,提出了与原行政行为作出机关是否列为第三人具有相关性的几种情形的假设,并建立决策树模型进行验证。数据表明,因法院裁判结果可能承担不利后果的原行为作出机关更有可能列为第三人,剩余案件中其成为第三人的几率则相对较低。本文从现行法律制度、行政隶属关系、设立第三人制度的目的角度对因法院裁判结果可能承担不利后果的原行为作出机关充当第三人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管辖异议是诉讼当事人的重要权利。管辖异议制度具有诉讼中其他制度不可替代的功能。现行行政诉讼制度中的管辖异议之规定存在主体不清、情形单一、程序模糊等不足。为了充分发挥管辖异议制度的应有功能,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司法公正,在未来《行政诉讼法》的修改中,应当在提出管辖异议主体的广泛性、管辖异议情形的全面性、管辖异议申请和审查等程序的可操作性等方面予以进一步完善,以健全行政诉讼中的管辖异议制度。  相似文献   

9.
公民水权的内涵和目的决定了其性质,即公民水权是一种人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正义理论及《关于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国际公约》等人权条约为公民水权的人权性质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和法律基础。公民水权的尊重、保护和实现需要从宪法的角度来加以规范,并使其具有可裁判性。印度模式和南非模式为其他发展中国提供了通往可裁判性水权之路。比较而言,南非模式的优越性和其广泛的适应性给我国提供了制度移植的可能。宪法对公民水权和其他经济社会权利的承认、尊重和保护必须以其具有可裁判性为中心。因此,从长远来看,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或违宪审查制度,南非模式的可裁判性水权在我国才能通过法院获得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10.
现行法律中,因刑事与民事法律规定不统一,导致了同一法律行为被不同评价。特别是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中,法院在对投资人财产权救济上存在不同的审判标准,进而在合同效力认定、利息保护、判决执行等实务层面产生了不同影响。建议在处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中,以"刑民并行"原则为主,"先刑后民""先民后刑"原则为辅;合同按照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处理,合同若有效,投资人应当给付合法利息;民事裁判作出后,刑事裁判认定所涉合同无效的,法院应对民事裁判启动再审。  相似文献   

11.
无限防卫权是刑法学上颇具争议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无限防卫权存在的诸多缺陷以及其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对张教授的二难悖论作出回应。认为取消无限防卫权、完善正当防卫制度是我国刑法规范所应选择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宪法适用在我国各级法院的审判活动中已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如何使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有效地得以保障、落实和救济,这也是宪法理论界讨论的热点。原则上,宪法规范在我国法院的审判活动中理应得到适用,但应给予必要限制。在我国,宪法的审判适用有其特殊的涵义,不能突破现有的宪政模式。目前,我国宪法的审判适用仅指人民法院按现有的诉讼程序进行的具体适用宪法规范的裁判活动,不具有一般的规范性。人民法院在适用宪法法典时也应遵循一定的规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执行救济制度中的执行异议之诉,无论是制度的设置还是有关法条的规定,均存在诸多需要修改与完善的地方。为此,在《民事强制执行法》的制定过程中,深入探讨现行规定中的不足,既是学理也是立法应当重视的问题。本文针对执行当事人以外的人提出异议之诉的称谓、第三人执行异议之诉前置审查程序的设置、执行异议之诉管辖法院的立法规定、被执行人(债务人)异议之诉与执行异议之诉的审判组织形式、第三人执行异议之诉与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竞合及其司法适用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讨,并结合执行实践对执行异议之诉的立法完善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4.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部分指导性案例引用了法院裁判结果,其结构表现为“叙述性诉讼过程+定罪标准和处罚原则要旨”.这种结构在体现检察监督职能得以运用的同时,表明了对法院裁判的认可,保障了司法裁判的稳定性,进而有效地整合了检察院、法院和当事人通过诉讼过程形成的共识,并形成规范效力,从而在提高司法裁判合法性的同时,增强了裁判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5.
适格行政复议申请人应当与行政行为之间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冯书军案"作为关于行政复议申请人资格的代表性裁判,确立了"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这一判断标准。从判决中可以看出,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断思路中暗含了保护规范理论,与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保持一致。在司法实践中法院虽没有直接使用"保护规范理论"这一表述,但实际上从"黄陆军案"开始就埋下了保护规范理论的种子。行政复议作为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理论上应当适用相比行政诉讼更加广泛的申请人资格标准,但目前相关立法和审判实践皆未突破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范畴,新《行政复议法》的修订应当对此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16.
关于建立我国证据展示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 证据展示制度的含义、内容及诉讼价值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展示,(discovery,或disclose),又被译作证据开示,证据发现,或证据先悉。证据展示制度产生于英美对抗制刑事诉讼模式中,在对抗式的刑事诉讼制度中,控辩双方在庭审中平等对抗,主导着证据的调查及事实的形成过程,法官则消极居中裁判。为维护这种审判程序的公平运行,英美法系等国的法律规定了起诉书一本主义,即检察机关在提起刑事公诉时仅向法院提交起诉状,而不得向法院移送卷宗及证据材料,同时辩护双方也不得向法院递送证据材料。但实行起诉书一本主义又带来这样的问题,即辩护方无从获…  相似文献   

17.
裁判文书公开制度对审判工作来讲是一个巨大挑战,这意味着法院工作完全置于公开之下,法院制作的裁判文书面临着整个社会的审查。有关民商事裁判文书改革问题引起理论与实务部门的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民商事裁判文书制作最大的改革方向是增加裁判文书的论证说理性。  相似文献   

18.
未决羁押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在法院作出生效裁判之前被剥夺人身自由的状态。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律中,未决羁押制度规定的不完整、不科学,是超期羁押容易滋生的重要原因,立法机关应在认清现行未决羁押制度诸多立法缺陷的基础上,构建体现羁押期限合理性、比例性、权利保障性的未决羁押制度及其它一些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9.
美国法院建立调解制度的历史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的三个法院启动了建立调解制度的尝试。试验性的法院调解制度仅仅适用于民事案件。凡符合法院调解管辖前提的申诉会被很快送往调解委员会。调解委员会经过非正式的取证,最后作出裁决。如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不服裁决,则启动正式的司法程序。之前的调解和裁决均归于无效。美国联邦和各州的宪法都载入当事人寻求公正司法救济的权利。若当事方对调解结果没有正式提出任何异议,调解员作出的裁决具有法律拘束力。  相似文献   

20.
在仲裁领域设置"异议权放弃条款"符合诚实信用原则、禁反言原则及纠纷解决的经济效率原则。德国法中的"异议权放弃"制度涉及仲裁协议及仲裁程序的瑕疵,异议权放弃的后果及于仲裁程序和裁决作出后的法院程序。在执行外国仲裁裁决方面,一些德国法院还将仲裁地国的撤销程序是否附有期限作为考察异议权是否被排除的理由之一。我国法律在异议权涉及的内容及提出异议的时间、地点等方面与国际通行作法有所不同,尚待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